非池中藝術網

專題企畫

新書追悼陳順築 影像串連的人生

典藏投資陳順築楊椀茹

2015-02-13|撰文者:楊椀茹 攝影/楊椀茹

2014年12月27日,台北市立美術館舉辦了《家族盒子:陳順築》新書發表會,邀請本書作者群以及陳順築的藝術家友人出席。然,令人感到遺憾的是,主角陳順築已於去年10月因癌症過世,得年51歲,發表會上也因而流轉著淡淡的傷感氣氛。

北美館館長黃海鳴在開場即道出:陳順築就像是一扇窗,透過窗子可以去追溯他曾經作過的事情、作品;他的作品一直在處理遙遠的關係,到後期在處理自己跟自己的關係,鋪陳從之前乃至與未來的聯繫,綿延不斷。而執筆為陳順築寫傳記的藝評家李維菁認為,藝術家的時間感與一般人不同,會活在自己的記憶或情感上的某個地方,而陳順築很大段時間都活在自己仍是澎湖男孩的那個階段,一直到很後來才作了心理上的轉換。

1990年代初期,陳順築發表了一系列影像作品,與同時期攝影界流行拍具有批判、激進與都會風格的作品不同,他回歸到對自身、土地的思索;而且把影像跟現成物結合成裝置作品,在那時堪為創新的處理作法。影像的畫面看似簡單直接,卻很難讓人一眼看穿或一語道破潛藏在畫面底下的情感湧動。而「框架」這一個形式,是陳順築從來都不會去消除或掩飾的元素,甚至是刻意運用來強化作品概念的重要手法;藝評家游崴表示這樣帶有物質性的存在形式,不斷去暗示這個影像不單純是影像,而是帶有紀念或悼念性質的物件。

影像中的人物大多是他的家族成員,好似他對大家敞開了他的一切、一部私密幽微的個人生命史書寫,然而卻是欲言又止,呈現一種曖昧保留的狀態。個人與集體記憶的轉換,光陰流逝所帶來的時空差異,毋寧說是陳順築的自我探尋。熟悉的家人、故鄉影像,在他冷靜的俐落處理之下顯得親密卻又疏離,揭示出每個人內心與外在所界定的距離與渴求,而對觀看照片帶有一股弔唁的傷感。而這樣的概念也從框裱、盒裝發展逐漸發展到近似紀念碑、地景創作,是他創作脈絡的發展,情感傳遞的力道也更為強勁。

因此,陳順築雖然從自我的觀照出發,卻能毫無隔閡地從區域性的族群擴展到對整體人類的記憶回溯,乃至於超越種族、地域的侷限。非畫廊在去年11月中旬帶著陳順築兩大系列作品《集會.家庭遊行》與《四季遊蹤》,遠赴巴黎參加「Paris Photo」,作品定價落在一件1萬2千至1萬9千歐元,算是博覽會裡中高價位的等級,迄今仍有許多外國藏家持續在洽詢,顯示其作品具備的國際高度與共通性,帶給觀者低迴再三的感觸。

異於作品的隱晦深沉,陳順築有著極為鮮明的個性。好品味、有原則、高標準,是朋友對他一致的看法。即使到後來身體日益虛弱時,仍不斷提醒身邊的朋友要如何幫他處理作品,一切都要符合他的調性、達到他的標準。正如主持人游崴在發表會終場所言:大家分享的陳順築,比書的內容還生動精彩。陳順築,他化蝶為一幀極為寶貴的照片,被珍藏在藝術圈的記憶盒子裡。

文刊載於第88期典藏投資

REFERENCE

典藏藝術網
第88期典藏投資電子雜誌試閱

典藏投資陳順築楊椀茹
REACTIONS
喜愛

1

好美

0

0

0

厲害

0

猜你喜歡

view all

專題企畫

高更再創高價 誰娶走了大溪地少女?

2015-03-18|撰文者:楊椀茹;圖/典藏投資資料室14908

專題企畫

任性哥與無敵唐卡

2015-02-13|撰文者:藍玉琦 攝影/藍玉琦13276

專題企畫

南台灣On Fire! 2014高雄藝博

2015-01-15|撰文者:陳芳玲 攝影/陳芳玲12319

焦點新聞

陳順築轉生術 藝術獻給天獻給地

2015-03-26|撰文者:王士源16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