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池中藝術網

西洋藝術史

17th法蘭德斯藝術

  • 【關鍵字】
    法蘭德斯藝術、巴洛克藝術、魯本斯

    【代表藝術家】
    魯本斯(Peter Paul Rubens,1577~1640):《劫奪呂西普的女兒》《下十字架》
    凡戴克(A Van Dyck,1599~1641):《英格蘭王查理一世》

    【起源】
    16世紀尼德蘭發生革命,數十年的爭鬥後分南北兩方。北為荷蘭聯省共和國,南為西班牙天主教會和封建專制下所控制,而改稱法蘭德斯,大約為現今地理位置上的比利時。

    【風格】
    法蘭德斯為西歐的一個歷史地名,泛指古代尼德蘭南部地區,大體上包括現在的比利時、盧森堡以及法國東北的部分地區。其藝術史最重要的期間是從十五世紀到十八世紀;其中又以十七世紀為黃金時代。

    17世紀法蘭德斯最偉大的藝術家是魯本斯,也是法蘭德斯最具巴洛克藝術家風格的畫家。他創造出誇張的形體、多變的線條、鮮明的色彩、瀟灑的筆觸、細膩的刻畫,融入義大利藝術的優雅與自己的風格結合,讓作品帶有很強的感染力。承繼魯本斯的是他的學生凡戴克,他受到英王查理一世和貴族們的賞識,成為查理一世的宮廷畫師。從他的作品可了解當時英國貴族優雅無比、權勢穩固、文化水準高的人物、神聖王權維護者,顯示出被理想化的英國上流社會。

    【後續】
    魯本斯的油畫技法為直接上色,一次完成法,揮筆倉狂,色彩鮮明,用色大膽,強烈明暗,勃發生命活力,筆下的男女幼童人物全都是生動活潑,充滿活力,似乎有心跳和呼吸般,對十九世紀法國浪漫派繪畫,有著直接且深遠的影響力。凡戴克則擅長肖像畫,對英國繪畫發展有深遠的影響。

    【延伸閱讀】

    書:
    何政廣(1999)。魯本斯:巴洛克繪畫大師。台北:藝術家。
    胡永芬(2001)。巴洛克天才:魯本斯。台北:閣林國際。
    胡永芬(2001)。永恆的肖像:范.戴克。台北:閣林國際。

    網路:
    第 28 講《荷蘭與法蘭德斯的巴洛克藝術》 http://vr.theatre.ntu.edu.tw/fineart/th9_1000/open-28-broadcast.htm
    大紀元文化網http://www.epochtimes.com/b5/1/8/30/c4487.htm
    魯本斯http://vr.theatre.ntu.edu.tw/fineart/painter-wt/rubens/rubens.htm
    維基百科 安東尼•凡•戴克http://zh.wikipedia.org/zh-tw/%E5%AE%89%E4%B8%9C%E5%B0%BC%C2%B7%E5%87%A1%C2%B7%E6%88%B4%E5%85%8B

    【圖說】
    《劫奪留西帕斯的女兒》, Peter Paul Rubens, Image from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5%BD%BC%E5%BE%97%C2%B7%E4%BF%9D%E7%BE%85%C2%B7%E9%AD%AF%E6%9C%AC%E6%96%A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