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池中藝術網

西洋藝術史

新達達主義Neo-Dada

  • 【關鍵字】
    羅森柏格、瓊斯、拼湊現成物

    【代表藝術家】
    羅伯特‧羅森柏格(Robert Rauschenberg,1925-2008):《峽谷》
    賈斯柏‧瓊斯(Casper Johns,1930-):《國旗》

    【起源】
    藝術史上,在1958年1月份的美國雜誌《藝術新聞》(Art News)上,首先出現「新達達」這個名詞,主要指涉的是羅伯特‧羅森柏格和賈斯柏‧瓊斯的作品。
    新達達主義和達達主義之間的差別,在於若達達主義是以無意識或隨機的方式拼貼或綜合現成物,以破壞既定的美學觀或表達對現實社會的不滿;新達達主義則是批判但不放棄建構新美學觀的機會,並且希望能在廢棄物和現成物中,找出深邃的藝術內涵。

    【風格】
    新達達主義為達達主義的延續,雖然仍具有對藝術的批判精神,但因兩者時代的不同,因而所採取的物質文化亦有所變化。新達達主義的風格主要是建立在取用某些特定現成物的特點上,以羅森柏格和瓊斯為例,他們所取用的現成物皆是極為平常且為眾人所熟知的事物,如輪胎、動物標本、照片、商品廣告、國旗、字母等。
    雖然兩位作品的風格形式不盡相同,但主要以拼湊或綜合日常可見的現成物、廢棄物(包括繪畫作品和形式),運用不同物體本身的意涵所組合而成的新意義,來表達個人對藝術創作、對現實生活的觀感與批評。

    正如羅森柏格所說的:「我不希望一張畫看起來什麼都不是;我希望它看起來有什麼。而且我認為一張畫在真實的世界中被製作出來時,它是更像真實的世界的。」而瓊斯也認為:「一張畫應該以看一個發光體的相同方式去看待。」

    【後續】
    新達達主義所表現出來的理念,是反制了抽象表現主義與現實生活的疏離,同時也開啟了普普藝術取用大眾文化物像的先聲,而其嚴肅性乃透過對不起眼的日常物品的選擇,使其在拼湊、綜合或改裝的形式中,引含作者對藝術課題、對現實生活的抽象化了的寓言,此及是「新達達」的風格。

    【延伸閱讀】
    書:
    謝碧娥(2008)。杜象詩意的延異──西方現代藝術的斷裂與轉化。台北:秀威資訊。
    網路:
    Neo-Dada
    https://en.wikipedia.org/wiki/Neo-Dada

    【圖源】
    https://en.wikipedia.org/wiki/Neo-Dada#/media/File:Basel_Fasnachtsbrunnen_Jean_Tinguely.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