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池中藝術網

王道銀行教育基金會

【消逝的記憶地圖 The Atlas of Disappearing Memories】2023堤頂之星2.0年度入選展

  • 展期

    日期:2024-01-26 ~ 2024-04-03

  • 地點

    王道銀行總部藝廊

  • 相關連結

  • 參展藝術家

    宇田奈緒 Nao Uda、童品元

  • 面對至親的消逝,我們失去了什麼?他們離開後,又留下了什麼?德希達在《Cinders》此書中討論消逝後仍存在的痕跡(the traces of lost presence)。德希達思考的是:我們焚燒物件後,被留下來的灰燼可以指向曾經存在過的東西。在語言裡,在回憶裡,或在灰塵裡我們仍可以探詢到已經消逝的記憶痕跡,進而追悼、遙想。

    展覽「消逝的記憶地圖/The Atlas of Disappearing Memories」,由日本策展人也同為此次藝術家的宇田奈緒及台灣藝術家童品元,以聯展的方式進行關於消逝記憶的對話。面對記憶的梳理方式,童品元的作品如同歷史建物的修護,仔細保存現有的珍貴回憶,也同時正視逐漸消逝所帶來的真摯感受,而宇田奈緒的作品則較像考古式的對記憶進行拼湊,將原先趨近於無的碎片,慢慢拾回,理出脈絡。

    宇田奈緒以錄像做為作品的呈現,試圖探詢不曾經歷卻與自己密不可分的家族往事。作品的起始是因為她的爺爺早世,當時才六歲的她沒有與爺爺的共同記憶。長大之後的她想尋找、回推那不曾參與的過去,進而彌補心靈的空缺,因此以作品的方式建構出虛擬回憶,重組現有文件及口述家族史,並給予新的敘事,而內容也逐漸從爺爺的故事擴散至整個家族的脈絡和移民歷史。

    家庭相簿是她重要的靈感來源,雖然相簿裡有很多沒有看過的地方與人物,但藉由他人對於內容的分享與故事的再述,也逐漸將這些他者的回憶植入她的腦中,轉譯成屬於她自己的記憶。她透過旅行、訪問、藝術創作的方式拼貼起一片片蒐集到的回憶,同時以想像的方式再一次經驗這些片刻,也試圖喚醒這些記憶的全貌,她總認為回憶平常藏在不會被看到的地方,等待被我們發現,當有人來找它們或提及它們時,回憶會浮出在我們意識的表面,被我們再一次抓取,而她也在這條通往現在與過去的道路上持續往返著。

    童品元近年持續進行的創作是以喪傷的生命經驗作為基底,進而延展出如章節式的系列作品。內容囊括了對生命的思索、材質的討論以及情感的書寫,對於消逝、未知的感受以儀式性的手法進行探究與對話,作品從家族相簿裡遺留的照片作為切入點,思考生命的延續以及留存,並對記憶進行追溯。材質方面使用陶瓷作為主要創作媒材,試圖將其材質性多元的樣態植入作品之中,並結合影像的語彙,將這些心靈的空缺轉換為感性的物質形式,作為創作的實踐。

    「或許收集印象這件事就像汽水,擱著不喝,氣泡就會消失,只剩下糖水」,這是他在小說《夜晚的漣漪》中所讀到對於記憶消散的幽默比喻,近年來因喪親經驗的推移,對於記憶消散的追逐,透過創作有許多階段的描寫,就像是在快變成糖水的汽水罐上拴緊瓶蓋,試圖搖晃,讓氣體再次盈滿,回訪式的拿著地圖探索記憶的痕跡,也因此產出多個系列的作品,而此展覽也將這些具有階段的作品進行串聯。

    兩位藝術家分別用了十年及五年的時間凝視記憶的變化,並以此為基底,進行創作、對話,也再次經驗歷史,此次聯展凝聚了兩位關注議題相近的藝術家,除了在各自作品的闡述之外,也希望能有交叉產出的新可能,宇田奈緒與童品元為了此次展覽分別製作出了一本小書,小書作為紙本文件,擁有文字的編排,影像的植入,集結了各自的檔案、文件、故事,也因為紙張的翻閱而有了新的敘事的,模糊的記憶透過描摹、梳理也有了暫時性的安放之處。透過小書的製作,分別就台、日的國籍背景,紀錄了對於親人逝去後,面觀回憶的態度及創作脈絡的痕跡,也因在展覽的架構下,有了相互的參照、形成有趣的對應。也促使兩位藝術家再次凝視這些失去的、拾回的、再製的記憶樣態。

    ※3/28(四)因活動休館一日。

  • REFERENCE

    【消逝的記憶地圖 The Atlas of Disappearing Memories】

財團法人王道銀行教育基金會堤頂之星2.0消逝的記憶地圖 The Atlas of Disappearing Memories記憶與認同

推薦展覽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