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寫歷史 17位台灣錄像藝術家齊聚
2015-10-08|撰文者:邱家琳
台灣錄像藝術發展蓬勃,是當代視覺藝術中重要的一環,但少有學者整理相關史料,讓發展源頭與過程眾說紛紜。今年,關渡美術館以「啟視錄:臺灣錄像藝術創世紀」為題,展示17位藝術家、57件作品,呈現1983至1999年期間的創作脈絡。
「啟視錄:臺灣錄像藝術創世紀」不只回顧錄像藝術的重要發展,也將台灣錄像藝術分類,區別為錄像裝置、錄像雕塑、單頻道錄像與行為表演錄像等四種形式,試圖建構台灣錄像藝術的歷史觀點。
1983年10月是台灣錄像藝術的起點,郭挹芬在日本筑波大學入學考試術科發表三件錄像裝置《角落》、《宴席》與《大寂之音》。策展人孫松榮指出,台灣第一批用錄像創作的藝術家,像郭挹芬與盧明德,錄像對他們而言曾經是全新的媒材,但現在可能只是他們創作生涯的其中一環,他們也不會說自己是錄像藝術家。
這檔展覽也可以看到目前重要的錄像藝術家三十年前的創作脈絡,第二批用錄像創作的藝術家王俊傑與袁廣鳴等人,他們從大學到現在關注錄像藝術,已經持續了三十年。1990年代的臺灣錄像藝術家,創作形式與題材越來越多元,也開始用投影機播放錄像作品,取代過去的電視機。
關渡美術館不只勾勒台灣錄像藝術發展史,也將錄像擺到媒體藝術、科技藝術,甚至整個視覺藝術來看,探究錄像在1983至1999年期間的形式變化,以及如何建構出獨立、特殊的地位。
郭挹芬重製《宴席》 將廢棄物換成自然素材
1980年代,日本開始關注科技、媒體與跨領域藝術,嘗試用錄像創作作品。郭挹芬於1982年就讀日本筑波大學,深受當時藝術風潮影響,刻意不用熟悉的水彩、油彩、雕塑,蒐集廢棄物、垃圾等素材,結合錄像、聲音與行為表演創作,表達內在的思維與哲學概念。
她曾蒐集一百種工廠廢棄物作為素材,用一百個紙杯盛裝,並擺放在長桌上,而長桌兩端有兩個電視螢幕,播放一對男女沉默無聲的影像,彷彿正在享用這些廢棄物。這次展覽,郭挹芬重新製作《宴席》,將工業產品換成椰子、咖啡渣、決明子、乾裂的泥土等35種自然材料,強調大自然生生不息就像一場不散的宴席。
「素材都是因地制宜,作品能印證我的生活。」郭挹芬表示,《宴席》發表迄今已有三十多年,她的生活型態與心境與過去不同,在日本期間曾著迷用科技、工業產品創作。近年來,她搬到美濃,經常蒐集自然素材與隨手可得的事物。
雖然《宴席》被視為台灣錄像藝術的開端,但郭挹芬與其他錄像藝術家不同,現在不只專注創作錄像,而是轉為複合媒體的形式。她說明,錄像只是其中一個元素,任何東西都可以成為素材,進而帶入文化、社會現象、自然環境等議題。
盧明德《家族I》 探索人與自然環境、科技的關係
盧明德於1980至1985年間就讀日本筑波大學,受到當時藝術風潮影響,也開始用現成物品來創作裝置藝術,電視機與影像成為藝術品的一部份。1988年,他用粗樹枝搭建簡單的小屋,在枝幹間纏繞白色石膏繃帶,用5吋小電視機裝飾,電視機前貼有透明片。
這個小屋雖然被命名為《家族I》,但只是因為外形像一個房子,家庭或家族並不是主要的概念。盧明德說明,《家族I》探討人與自然環境、科技之間的關係,他當時想以拼貼的方式組合自然、人工、機械等元素,預測未來藝術品可能變成一種媒介與符號。
另一件作品《伊香保》也探索人類與自然環境的關係。《伊香保》用水墨繪製蟬、大象、鍬形蟲等動物,同時拼貼枯枝、落葉等自然素材,還放置小電視機,強調人類介於自然與科技間,卻不可能真正離開大自然。
盧明德表示,電視機會播放許多故事題材與影像變化的內容,是很亮麗的物品,但他選擇用黑色來繪製大自然,刻意減低電視的訊息量,強調所有的媒材都是一種符號。
陳正才《鐘聲》拍攝360度的環景 回應德國文化
關渡美術館也展示多位錄像藝術家學生時代的作品,可以看見他們的實驗精神,以及三十年來的創作脈絡。陳正才在德國留學時,積極嘗試單頻影像的技術,表達自己的內在情感,以及與外在環境的對話。
《鐘聲》呈現陳正才當時在德國的生活,以及對當地文化的回應。影片剛開始是拍攝360度的環景,繞著一座教堂旋轉,每趟旋轉都會響起鐘聲,水面會逐漸倒映藝術家的臉部,最後這張臉會抬起來消失。
同時,教堂的鐘聲也會晃動水面,讓水產生一圈漣漪,象徵藝術家與環境的對話。他說明,每個禮拜天早上基督徒們會進行禮拜,教堂在整點時刻會敲響鐘聲,而教堂旁邊有座公園,他坐在遊樂設施「地球儀旋轉椅」上,不斷360度轉動去觀看教堂。
陳正才表示,《鐘聲》曾獲金穗獎肯定,是他創作單頻影像的立基點。他在探索單頻影像這個媒材的過程,發現繪畫與攝影的差異,繪畫只有一個畫面,但影像有時間與空間感。
REACTIONS
熱門新聞
1
睽違9年,70件草間彌生作品北師美術館盛大展出!重現經典之作《圓點的強迫妄想》
引頸企盼!ONE ART Taipei 2025 藝術台北新年登場 策展主題、亮點作品、展商名單一次公開
帝圖2024秋拍1229盛大登場,白雲堂舊藏張大千工筆紅葉靈禽圖、及溥心畬自用印專題重量領銜
巴黎聖母院浴火重生,五年修復完工盛大開放!揭開修復背後的全新發現
2024 年度新聞回顧:美術館於各地興起、機構人事新局與國際展覽的多元共振
「以在地涵養,放眼國際,自在芬芳」—桃美館代理館長張至敏回首創館歷程,展望館群建備後新局
詮釋宜蘭獨特的藝術脈絡,宜蘭美術館推出展覽「繁星璀璨—跨.時空的宜美對話」
尋一壺月光 ── 李蕓朵 詩・書・畫
重新回應機構空間的文化結構「展場誌:觀看者-維護者-空間的對話術」
首度由黑人女性出任總策展人,美國古根漢美術館副館長娜歐蜜·貝克維斯(Naomi Beckwith)領軍第16屆卡塞爾文件展
站內推薦
猜你喜歡
view all第二屆「中國信託當代繪畫獎」總獎金兩百萬!全臺唯一「當代繪畫」獎項 6月1日開放徵件
2023-03-09|撰文者:中國信託文教基金會/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6323
菲律賓當代女性藝術家瑪莉娜·克魯斯 首度台灣大型個展《潮汐時間表:瑪莉娜.克魯斯》
2021-07-27|撰文者:安卓藝術/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3615
《奈良美智特展》台灣巡迴 首站關渡美術館盛大開幕 蔡英文總統分享與藝術家交流的故事
2021-03-11|撰文者:林侑澂11541
無盡探問靈魂的本質,錄像藝術的領航者比爾.維歐拉(Bill Viola)逝世,享壽73歲
2024-07-16|撰文者:非池中藝術網李亦涵編輯整理2773
2023 FLAME Video Art Fair 錄像藝術博覽會 影像新秀展現無所畏懼的藝術視野
2023-10-12|撰文者:大苑藝術會展有限公司 / 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2807
北美館宣布2025年度重點計畫 ─ 國際重量級藝術家大展與第14屆台北雙年展將為年度必看
2024-12-27|撰文者:臺北市立美術館 / 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