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5-06|撰文者:邱家琳
不工作,就賺不了錢,來維持生活所需,但有些人卻因為工作過於忙碌,忽略生活的樂趣。德國藝術家艾治漢(Maria Eichhorn)為了探索工作與生活的關係,決定策劃一檔新展覽,要求奇森哈勒畫廊(Chisenhale Gallery)的員工放「有薪假」,到5月29日前都不得工作,但照常有薪水可拿。
20多年來,艾治漢關心藝術界的工作內容與薪資條件,在去年一場研討會上,她更進一步了解奇森哈勒畫廊員工的狀況。今年,她以「5週,25天,175小時」(5 weeks, 25 days, 175 hours)為題,從4月23日起,要求奇森哈勒畫廊14名員工不上班、不接電話與拒收電子郵件,盡可能地放鬆與休息。
對藝術家來說,這檔展覽是一份禮物,她把「時間」送給所有工作人員,希望他們能在工作與生活間取得平衡,重拾人生的樂趣。艾治漢說,她感興趣的是給予人們「時間」,讓生活不再建立於勞動與賺錢上,暫時中斷資本主義的思考邏輯。
「除了不替畫廊工作外,我沒有指派其他任務給奇森哈勒畫廊的員工。」艾治漢表示,這個機構與展覽並沒有真正關閉,而是移到了公共領域與社會。她也說明,展覽期間寄去畫廊的電郵都會被刪除,當畫廊員工開始上班,也不用處理未讀的信件與工作。
藝術家刪除電郵的做法,也反映了現代社會的職場問題。隨著科技發展,人們無時無刻都能上網、收發電子郵件,若下班後收到主管或客戶的訊息,可能在家繼續處理工作,生活似乎被工作綁住,失去了自由,也可能因為拒絕在家處理工作,引起焦慮與愧疚感。
除了刪除郵件外,艾治漢也規定奇森哈勒畫廊在展覽期間不能另外出租、不得有商業活動,也不能移交給其他非營利單位。由於大門深鎖,禁止人們入內參觀,若想了解這檔展覽只能自行上網閱讀資料。
而人們能自行上網了解展覽內容,也是藝術家要討論的現象之一。由於越來越多藝術品資料、展覽訊息、研討會資料被完整上傳到網路平台,人們可以自由觀看,不再需要畫廊工作人員導覽,藝術工作者的角色逐漸被取代,未來很可能面臨失業的問題。
REFERENCE
【Art Forum】Maria Eichhorn
【The Guardian】Nothing to see here: the artist giving gallery staff a month off work
【The Spectator】Chisenhale Gallery’s conceptual critique of neoliberalism is being funded by high finance
【Chisenhale Gallery】Maria Eichhorn
【Apollo Magazine】A London gallery has shut its doors in the name of art. Is that acceptable?
REACTIONS
0
0
0
0
0
熱門新聞
1
2025香港巴塞爾展會專題報導 :新生力量在數位化轉型與經濟趨緩交織下引領藝術市場新局
亞洲年度藝術盛事!編輯部直擊 2025 Art Basel HK香港巴塞爾藝術展,精選現場15件作品
臺南國家美術館籌備處正式揭牌,迎接「福爾摩沙時代」的百年藝術風華
編輯直擊香港藝術月:專題首發報導- Art Central 2025 VIP預展現場十大精選作品
「2025桃源國際藝術獎」得獎名單揭曉— 以藝術作為對「真實」的探問,展露具時代觀點的創作
引領當代繪畫思潮!第三屆「中國信託當代繪畫獎」6/1起徵件-總獎金200萬 關渡美術館展出 獲獎作品進駐中國信託
橫山書法藝術館「當下・朱振南書藝展」 新闢當下墨境 探尋傳統底蘊
【創藝.薈萃—2025桃園市美術家邀請展】展覽總評
桃李春風-2025桃園市美術家邀請展:近百件作品匯聚藝術薈萃,紛呈地方豐沛創作量能
「浪花空間」-2026國際藝術進駐計畫&學生進駐計畫徵件中,即日起至4/13受理申請
站內推薦
猜你喜歡
view all焦點新聞
當代藝術徵件引領當代繪畫思潮!第三屆「中國信託當代繪畫獎」6/1起徵件-總獎金200萬 關渡美術館展出 獲獎作品進駐中國信託
2025-03-31|撰文者:中國信託文教基金會/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3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