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年展怎麼做 才能公有化?
2013-02-07|撰文者:非池中藝術網
雙年展相關行政與運作知識的檔案化與公有化程度不足,以及對年輕策展人培育機制的忽視,是北美館雙年展辦公室受到諸多批評的原因之一,視覺藝術聯盟在這個脈絡下,延伸出第三場論壇主題,「雙年展知識的公有化與策展人的培育計畫」,並與鳳甲美術館館長翁淑英、獨立策展人兼藝評人胡永芬、高美館館長謝佩霓、藝術家陳浚豪以及北美館館長黃海鳴,一同討論雙年展的策展人才培育等論題。
針對「知識的公有化」議題,翁淑英以鳳甲美術館的實務經驗作為參考,經由展覽資料備份、傳承、再利用、推廣等一連串的永續性規劃,達到資源全民共享,並真正做到美術館應該善盡的教育性意義;藝術家陳浚豪表示私人的家業可以傳承給後代,但是公部門的資源分配利用,還是必須回歸國有、公開的機制,並提出「公開、透明、制度化」為公有化下了註解。
藝評人胡永芬認為龐大的資源不能握在少數人手中,期望消化稀釋權力集中的狀態,她提到:「這十年來知識、資源、資訊私有化的結果,使得在這樣環境下成長的策展人沒有機會接觸資源,更沒有機會被培養」,因此勢必要將私有化打開,進入較開放的公共執行機制。而應如何實踐、操作公有化,她提出建立「工作手冊」的概念,更進一步說明工作手冊非僅是工作記錄而已,應是分析、反省、階段性檢討及建議,能公開為任何人取用,並作為學習範本、學校教科書。
「無論國內外,藝術資源都是有限的,關鍵是如何在彈性變動、與時俱進的調整下,不斷地重新作有效的分配」,謝佩霓以公部門的角度論述知識的公有化,提出「建立機制」、「文獻庫的建置」及「國家級的常設性組織」三個面向作為執行方案。
而「策展人的培育計畫」議題部份,翁淑英觀察時下展覽多為熟悉面孔的資深策展人,而少有資淺策展人的機會,因此也少見活潑年輕化的策展主題;藝評人胡永芬則指出,無論是在學校的策評課、或是鳳甲美術館與國藝會合作的策展人培力計畫、高美館策展人計畫及論壇以及民間各式各樣短程課程,訓練,均陸續地在開展,然而年輕一代策展人的能見度仍低的原因,在於整體大環境所提供具體且實際的資源非常少,使他們能實踐的「機會」太少。
由於策展跟著國際潮流,使得策展成為顯學,而發展卻走向極致但卻單一化的標準:什麼展覽都經過策展,都需要策展人。事實上,展覽的模式分為多種:藝術家對本身藝術作品的規劃、論述;藝術家們基於共同理念情感需求所產生的展覽,及由策展人執行策劃展覽。前兩者的方式於近年來逐漸消失,然而是否所有展覽都需要策展人,值得回歸至原點思考。
北美館黃海鳴館長因應這兩個議題做出回應。他提出微型策展的發展概念,認為策展可以重新改變模式,不專以大論述作為策展的方式,而是在享有同樣的資源下,由數個微型策展各自開展其開放性議題,形成新時代的展覽。如此一來,便能釋放多個策展的機會,亦讓更多的策展人實踐展覽規劃及交流對話。
在黃海鳴擔任北美館館長的這段期間,他清楚明白策展的工作係一複雜交織的作業體系,然而建立知識公有化的機制更是刻不容緩,並於論壇中承諾工作手冊的執行,將以館內維基百科的方法進行,應可於半年內提出初步架構,之後再進行檢討改進的接續規劃。
一個展覽所能產生的影響不只在展覽的過程中,而是能擴及並蔓延至往後形成更多的討論與省思。如藝術家陳浚豪所論述:「衝突,未必是負面的溝通,它只是比較情緒性、有肢體語言的行為,甚至可以說是接近表演藝術的一種溝通方式,因此,衝突是需要的,特別在資訊發展的社會下,透過多元管道達到藝術的宣傳及溝通。此次因雙年展所產生的對立事件,轉個心態去思考,也可視為一種躍進。」
REFERENCE
快訊:雙年展辦公室怎麼辦?
快訊:台灣需要什麼樣的雙年展?
快訊:雙年展怎麼做 才能公有化?
張芳薇:不是小圈圈 是評審難栽培
黃建宏:徵件辦法含糊 埋爭議伏筆
陳浚豪:北美館必須重新評審
徐文瑞:脫離國家定位 是國際趨勢
黃海鳴:台灣館要走出國家定位
龍應台:要釐清定位 檢討機制中
北美館:討論四小時 將重組雙展辦
曹育維:工會自籌台灣館 拼主體性
陳建北:從行政程序 找出問題關鍵
湯皇珍:釐清好責任 才能打破僵局
廖新田:增加台灣人 別讓信任崩盤
REACTIONS
熱門新聞
1
國美館重磅展覽「所有令人屏息的-2024亞洲藝術雙年展」明日正式開幕,全球35組藝術家共同揭示歷史與人、地方的緊密相連
「2024臺北美術獎」邱子晏作品《曼德拉記憶》探究歷史與記憶的交互辯證獲得本屆首獎
城西生活節:start it underground 向下扎針再向上發展,呈現多元並行的萬華文化
旅途與鏡影:白田誉主也《旅路9》詮釋生命經驗的綿延積澱
2025綠島人權藝術季公布參展藝術家名單及國際交流計畫!由高森信男擔任總策展人,探索島嶼感知的多重時空
众藝術:《觀塘站》梁凱棋駐村交流展 遷徙與記憶交織的軌跡
2024城西生活節登場:三大場館、十一組藝術創作與線下活動,邀您共「飲」萬華新滋味!
年末壓軸必看!「草間彌生的『軌跡』與『奇跡』」11/14預先售票,更多展覽內容亦先曝光
「第三屆橫山書法研究論文獎」轉型雙軌制徵集即將開跑 首獎新臺幣15萬,邀請全球書法研究新銳參與!
藝術與科技交融下的策展實踐:探討兒童藝術教育與博物館機構的未來可能性——高美館30週年國際論壇紀要
站內推薦
猜你喜歡
view all2024威尼斯雙年展台灣館 「袁廣鳴:日常戰爭」盛大開幕,突顯自由與人類處境之思辨
2024-04-24|撰文者:臺北市立美術館 / 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5613
2024威尼斯雙年展公布金獅獎藝術家個人獎及最佳國家館,獎項聚焦各國原住民文化
2024-04-22|撰文者:非池中藝術網張家馨編輯整理8436
羅馬如何影響德.庫寧?義大利最大規模的德·庫寧(Willem de Kooning)個展將在威尼斯雙年展期間開幕
2024-03-12|撰文者:非池中藝術網張家馨編輯整理2480
「超越介面」展現台灣影像魅力,亞美尼亞東歐遊牧媒體藝術節聚焦
2024-11-21|撰文者:段沐215
「超越介面」展現台灣影像魅力,亞美尼亞東歐遊牧媒體藝術節聚焦
2024-11-21|撰文者:段沐215
約瑟夫.波依斯的藝術與環境行動:以自然之名重塑未來
2024-11-21|撰文者:非池中藝術網李亦涵編輯整理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