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克,吶喊 【看Youtube學藝術系列】
2014-02-27|撰文者:王士源
如果講到關於絕望的經典畫作,挪威藝術家孟克的〈吶喊〉(Edvard Munch, The Scream),一定榜上有名!
這幅〈吶喊〉展現出一種絕望的情緒。畫裡的人在夕陽西下時,感受到大自然的吶喊,於是摀住雙耳,嘴巴張開用力嘶喊。
〈吶喊〉整幅畫中波浪線條流轉,彷彿被吶喊撼動扭曲。正在嘶喊的人臉色蠟黃,像是一具骷髏;背景後方對比強烈的紅、黃、藍、綠,讓整幅畫顯得躁動不安。
而孟克的〈吶喊〉,共有4個版本,1幅藏於挪威奧斯陸國立美術館、2幅藏於奧斯陸孟克美術館,1幅由私人藏家收藏。
由私人藏家收藏的〈吶喊〉,為孟克1895年以粉蠟筆繪製而成。該版〈吶喊〉是4版吶喊裡色彩最鮮豔的版本,畫框上還題上了孟克的題字,指稱與朋友散步夕陽下,天空突然轉為血紅,全身焦慮地顫抖,感受到大自然的吶喊。
這幅粉蠟筆版〈吶喊〉,2012年以35億台幣成交,並刷新當時全球拍賣最高價。這項紀錄直到2013年,才又被培根〈佛洛伊德肖像三習作〉(Francis Bacon, Three Studies of Lucian Freud)以42億刷新。
其他館藏的3幅〈吶喊〉,有2幅則因〈吶喊〉樹大招風,相繼被竊。1994年,挪威奧斯陸國立美術館館藏〈吶喊〉於挪威冬季奧運期間被盜、奧斯陸孟克美術館其中一幅〈吶喊〉,也於2004年在眾目睽睽下被搶,所幸警方最後陸續都將涉案竊犯逮捕,讓畫作得以回到美術館展出。
而〈吶喊〉,在70 Million by Hold Your Horses中第1:37秒出現!有發現嗎?
REFERENCE
【看Youtube學藝術第一季】70 Million by Hold Your Horses
【1】波提切利,〈維納斯的誕生〉
【2】馬奈,〈奧林匹亞〉
【3】德拉克拉瓦,〈自由領導人民〉
【4】克林姆,〈吻〉
【5】夏卡爾,〈新娘〉
【6】傑利柯,〈梅杜薩之筏〉
【7】孟克,〈吶喊〉
【8】大衛,〈馬拉之死〉
【9】米開朗基羅,〈創造亞當〉
【10】卡拉瓦喬,〈莎樂美接收施洗者約翰的頭〉
【11】安迪‧沃荷,〈瑪麗蓮夢露〉
【12】雷內‧馬格利特,〈男人之子〉
【13】梵谷,〈耳朵綁上繃帶的自畫像〉
【14】梵谷,〈向日葵〉
【15】委拉斯奎茲,〈宮女〉
【16】蒙德里安,〈紅、黃、藍、黑的構成〉
【17】芙烈達‧卡蘿,〈戴荊棘和蜂鳥項鍊的自畫像〉
【18】林布蘭,〈杜爾博士的解剖學課〉
【19】畢卡索,〈坐著的朵拉‧馬爾〉
【20】小漢斯‧霍爾拜因,〈亨利八世〉
【21】維梅爾,〈戴珍珠耳環的少女〉
【22】不知名畫家,〈蓋布愛樂‧黛思翠及其姊妹〉
【23】杜奇歐,〈端坐寶座的聖母與聖嬰及六位天使〉
【24】奧托‧迪克斯,〈記者席維亞‧馮‧哈德肖像〉
【25】達文西,〈最後的晚餐〉
【看Youtube學藝術第二季 】Google Art Project
REACTIONS
熱門新聞
1
國美館重磅展覽「所有令人屏息的-2024亞洲藝術雙年展」明日正式開幕,全球35組藝術家共同揭示歷史與人、地方的緊密相連
「2024臺北美術獎」邱子晏作品《曼德拉記憶》探究歷史與記憶的交互辯證獲得本屆首獎
富貴三義美術館呈現「材境交匯」石•陶•鐵的材質重塑創新之美 創作聯展,再詮釋媒介、形式、創新之間的觀點交匯
城西生活節:start it underground 向下扎針再向上發展,呈現多元並行的萬華文化
旅途與鏡影:白田誉主也《旅路9》詮釋生命經驗的綿延積澱
2025綠島人權藝術季公布參展藝術家名單及國際交流計畫!由高森信男擔任總策展人,探索島嶼感知的多重時空
众藝術:《觀塘站》梁凱棋駐村交流展 遷徙與記憶交織的軌跡
2024城西生活節登場:三大場館、十一組藝術創作與線下活動,邀您共「飲」萬華新滋味!
年末壓軸必看!「草間彌生的『軌跡』與『奇跡』」11/14預先售票,更多展覽內容亦先曝光
「第三屆橫山書法研究論文獎」轉型雙軌制徵集即將開跑 首獎新臺幣15萬,邀請全球書法研究新銳參與!
站內推薦
猜你喜歡
view all美國洛杉磯 蓋蒂美術館【看Youtube學藝術系列】
2015-03-06|撰文者:王士源、周佳霖16455
日本東京 東京國立博物館【看Youtube學藝術系列】
2015-02-24|撰文者:劉郁汶、王士源14867
奧地利維也納 藝術史博物館【看Youtube學藝術系列】
2015-02-04|撰文者:王士源、劉郁汶18443
當代藝術如何關照游牧文化?蒙藏文化館「複景生活」 跨國藝術家聚焦內亞現代化
2022-03-15|撰文者: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2530
靈魂引起的共鳴!孟克《吶喊》將於今年秋天首次展出於東京都美術館
2018-08-11|撰文者:林侑澂26246
「隱形的吶喊」2018倫敦設計雙年展臺灣館即將啟程
2018-08-27|撰文者:國立臺灣美術館157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