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池中藝術網

焦點新聞

當代藝術藝文跨界策展

當代藝術如何關照游牧文化?蒙藏文化館「複景生活」 跨國藝術家聚焦內亞現代化

蒙藏文化館複景生活游牧文化孟克杰杰格孟克波洛兒

2022-03-15|撰文者: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

文化部蒙藏文化中心主辦「複景生活:當代藝術視角中的蒙古及中亞」特展,邀集臺灣、蒙古、哈薩克7位藝術家展出當代藝術作品,呈現內亞游牧文化區域在現代化發展過程中,傳統草原游牧文化所面臨的挑戰及變遷,包括都市化、性別、環境保護與氣候變遷等議題。參展藝術家陣容強大,包含曾經參展威尼斯雙年展的國際藝術家作品,即日起至7月23日止在蒙藏文化館展出。
策展人陳湘汶(左)為文化部政務次長蕭宗煌(右)現場導覽。圖 / 文化部提供。
「複景生活:當代藝術視角中的蒙古及中亞」特展展場。圖 / 文化部提供。
「複景生活」特展是國立臺灣美術館「2021亞洲藝術雙年展」的衛星展,也是延續文化部2018年「Is / In Land:臺蒙當代藝術游牧計畫」的再次合作,以過去交流經驗為基礎,盼能持續深化臺蒙兩地之間當代藝術的交流及合作。
「複景生活」的臺蒙策展團隊,包括臺灣策展人高森信男(國立臺北藝術大學跨域所兼任助理教授,2021亞洲藝術雙年展的總策展人)、陳湘汶(臺北數位藝術中心藝術總監);蒙古策展人甘圖雅.巴丹嘎拉夫Gantuya Badamgarav(蒙古當代藝術支持協會主持人),自2015年起便推動蒙古藝術家進入威尼斯雙年展中展出,連續協助多屆威尼斯雙年展蒙古國家館的計畫推動,並擔任2019年國家館的策展人,亦參與「2018 Is / In Land:臺蒙當代藝術游牧計畫」。
策展人之一的高森信男表示,藝術是重要的文化交流媒介,透過創作可以理解當下的情境,瞭解當地樣貌。另一位策展人陳湘汶表示,「2018年臺蒙當代藝術游牧計畫」於烏蘭巴托展出的經驗,可以發現蒙古的藝術家與策展人生活在平坦遼闊的草原,與臺灣藝術家生活在海島有非常不同的視覺經驗,進而埋下此次展覽的合作契機,以專題展演的形式帶領大家更深度瞭解蒙古、中亞地區的當代藝術。
文化部政務次長蕭宗煌表示,本次展覽關注蒙古、中亞地區當代藝術的發展,透過藝術交流對話,讓彼此的人民有更深度的瞭解。展覽以蒙古、中亞地區文化為核心,邀請蒙古、哈薩克與臺灣藝術家一同參展,期盼藉此提供民眾對於不同區域多元文化的瞭解,增進彼此的尊重與認同,進而減少歧異,型塑一個更平和、美好的世界。
配合本次展覽,「2022布里雅特電影欣賞–來趣貝加爾湖」開幕片《貝加爾湖度假趣》今日亦同步放映,邀請民眾透過藝術及電影,認識蒙古游牧民族歷經時代變遷、所呈現出不同的文化生活樣貌及挑戰。展覽期間安排多場導覽及體驗活動,歡迎有興趣的民眾至文化部藝文活動報名平臺報名預約。
策展人高森信男導覽「複景生活:當代藝術視角中的蒙古及中亞」特展。圖 / 文化部提供。
「複景生活:當代藝術視角中的蒙古及中亞」特展吸引民眾參觀。圖 / 文化部提供。

參展藝術家作品介紹

▐ 孟克杰杰格.賈卡賈維 Munkhtsetseg Jalkhaajav(蒙古 Mongolia / b. 1967)
藝術家孟克杰杰格.賈卡賈維曾就讀於蒙古藝術學院,以及白俄羅斯明斯克藝術學院。她的作品曾參與56屆威尼斯雙年展(2015),由歐洲文化中心所策劃之主題展。本次展出的裝置三部曲包括了錄像、軟雕塑及紙本拼貼。三個組件彼此互文,並連結至一則關於蒙古蹬羚之夢的虛構故事。本作品反映了正發生於蒙古草原上的真實悲劇,人類建造的圍籬阻擋了蹬羚的覓食地,金屬鐵絲網並造成了無法計數的死傷。本作品的主要概念依據故事的虛構面而來:描述了蹬羚在夢中無處可去的恐懼,並將其足部變形為人類的腳。
孟克杰杰格.賈卡賈維作品。圖 / 蒙藏文化館提供。
▐ 孟克波洛兒.干波爾德 Munkhbolor Ganbold (Munkkh)(蒙古 Mongolia / b. 1983)
2019年7月,藝術家孟克波洛兒.干波爾德透過加入前往蒙古布爾干省的考古團隊,藉此探索他們研究的過程。該旅程激發其創作名為《時間之風》的實驗錄像:藝術家利用了他從未見過的家人的家族照片。正當藝術家嘗試在祖先臉上找到自己的特徵時,他透過單色調抽象錄像作品來模糊化過去的想像記憶。孟克波洛兒畢業自綠馬學院、蒙古文化藝術大學,以及德國基爾穆德希烏斯藝術大學。其曾代表蒙古參與57屆威尼斯雙年展(2017)。
孟克波洛兒.干波爾德作品。圖 / 蒙藏文化館提供。
▐ 林怡君 Lin Yi-Chun (臺灣 Taiwan / b. 1990)
藝術家林怡君畢業自臺師大美術系,以及倫敦大學金匠學院藝術創作研究所,其曾於2019年參與烏蘭巴托國際媒體藝術節。《垂直練習》以傳統蒙古羊骨遊戲為靈感,將Google衛星地圖中所看見的烏蘭巴托城市街頭物件製作成模型遊戲包。藝術家嘗試從遊戲中重新思考「烏蘭巴托該發展成什麼樣的現代化城市?」,對今日自然環境與城市發展間的衝突進行提問。《作為一種即興與準備的哲學》以蒙古傳統文化中常見的五色旗出發,尋找烏蘭巴托城市中相對應的色彩,藉此重新觀看現代蒙古。
林怡君作品。圖 / 蒙藏文化館提供。
▐ 南丁-艾爾丁寧.布札格德 Nandin-Erdene Budzagd(蒙古 Mongolia / b. 1981)
南丁-艾爾丁寧.布札格德成長於1990年代的劇變期,並目睹包括失業、貧窮及暴力等社會問題,她也自青少年期起就養成了幫助受害婦幼的熱情。南丁自美術學院畢業後便於兒童保護中心擔任藝術教育志工,她在那裏聽到難以置信的痛苦故事,促使她展開拼貼作品創作並藉此描述虐童、人口販運及女性的複雜性。在本展展出的《嚴禁觸摸》系列描述年輕無助的女性,其身心健康已經被童年的創傷經驗影響。南丁-艾爾丁寧畢業於蒙古文化藝術大學,於2006年取得碩士學位。
南丁-艾爾丁寧.布札格德作品。圖 / 蒙藏文化館提供。
▐ 阿瑪古兒.門利巴耶娃 Almagul Menlibayeva(哈薩克 Kazakhstan / b. 1969)
阿瑪古兒畢業於阿拉木圖藝術與劇場學院,多次參與國際重要展覽,並於2017年由法國文化部授勳藝術與文學騎士勳章,是哈薩克最重要的當代藝術家之一,其作品擅長透過影像呈現出當代中亞複雜且多元的面貌。不論是與知名時尚品牌合作的攝影作品《全球入口》,還是其近期的影像作品,皆可看到當代哈薩克文化如何搖擺、交融於游牧傳統與全球化之間。此次展出的錄像作品《烏魯柏格軌道.新絲路》,則是將古代中亞天文學家烏魯柏格與當代中亞扮演太空門戶的角色加以重疊,思索未來主義下邁向星際的太空絲路。
阿瑪古兒.門利巴耶娃作品。圖 / 蒙藏文化館提供。
▐ 曾建穎 Tseng Chien Ying (臺灣 Taiwan / b. 1987)
曾建穎畢業於北藝大美術創作所,其作品長期以水墨及膠彩等媒材為主。《本來無一物》系列是藝術家在參訪絲路石窟的旅途中留下的手稿與延伸創作。藝術家使用剪貼(cutouts)的技法重新詮釋文化圖像:使用造型與色塊並使其極度平面化,正如歷史被當代人閱讀,也受限於框架與距離而相對平板化。圖像的傳播亦然,圖像在時空座標上飄移,在被閱讀的過程中受歷史風化而剩存輪廓。曾建穎嘗試透過去除視覺上的深度,進而強調歷史圖像文本多義的可讀性。
曾建穎作品。圖 / 蒙藏文化館提供。

展覽資訊

展覽地點:文化部蒙藏文化館(臺北市青田街8巷3號)
展覽日期:2022年2月19日~2022年7月23日
展覽時間:週一至週六9:00-17:00(國定假日休館)
開幕式:2022年3月12日下午14:00
參展藝術家:孟克杰杰格.賈卡賈維 Munkhtsetseg Jalkhaajav / 蒙古、孟克波洛兒.干波爾德 Munkhbolor Ganbold (Munkkh) / 蒙古、林怡君 Lin Yi-Chun / 臺灣、南丁-艾爾丁寧.布札格德 Nandin-Erdene Budzagd / 蒙古、阿瑪古兒.門利巴耶娃 Almagul Menlibayeva / 哈薩克、曾建穎 Tseng Chien Ying / 臺灣、艾爾登巴雅爾.蒙叩爾 Erdenebayar Munkhor (Bayar) / 蒙古
策展團隊:甘圖雅.巴丹嘎拉夫 Gantuya Badamgarav、陳湘汶 Chen Hsiang Wen、Takamori Nobuo (高森信男)
《複景生活:當代藝術視角中的蒙古及中亞》展覽主視覺圖。圖 / 蒙藏文化館提供。

蒙藏文化館複景生活游牧文化孟克杰杰格孟克波洛兒
REACTIONS
喜愛

0

好美

0

1

0

厲害

1

猜你喜歡

view all

焦點新聞

藝廊當代藝術

《Kalentura/Fever/Tio̍h-sua》探索熱與文化交織的全球現象系列計畫

2024-11-14|撰文者:中文撰文|高森信男Nobuo Takamori ;英文撰文|泰莎.瑪莉亞.奎松Tessa Maria Guazon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