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池中藝術網

焦點新聞

視覺混種開展 藝術家突破空間限制

台北國際藝術村視覺混種q000p黃韶瑩黃彥超

2015-10-16|撰文者:邱家琳

今年,台北國際藝術村給近百位藝術家出了一個難題,要在一公尺乘以一公尺的小空間裡,沒有展牆,只有一條電源線,讓他們去思考怎樣表達自己的藝術理念。

這個考題是「混種現場藝術祭」裡的「視覺混種:徵件展」,展期為期三天,10月16日至18日,在URS21中山創意基地開展,考驗藝術家的無限創意。

「視覺混種:徵件展」沒有侷限創作類型,擁有很多可能性,藝術家如何突破空間限制,也成為他們關注的議題。藝術家q000p(劉博仁)認為,雖然展間大小是固定的尺寸,也不能吊掛作品,但他會利用鐵絲、光影、鏡子等元素突破框架,創造新的空間。

q000p利用鐵絲纏繞雲朵,這個雲朵的外形像冰淇淋,雙腿站在鏡子製成的水灘上,內部則勾勒較小的雲朵與雨水滴落的景像。同時,他將作品命名為《DiDa》,他表示,雨水降落時有一種節奏感,很像老時鐘的滴答聲,可以感受到時間正在前進或不斷重複的狀態。

當光源照射這枚雲朵,影子會分別投影在牆面與天花板上,兩個影子不只成為另種線條,互相堆疊,也創造出新的空間。而部分雨滴和水灘由鏡子製成,這些鏡子會映照人們的身影,讓整個作品被改變,擁有全新的影像,空間也因此擴大與延伸。

另外,這枚雲朵的肩膀還站了一隻小鳥。q000p說明,雖然鳥與天空的距離很接近,但下雨天很難看見鳥,如果把雨困在某個範圍內,鳥也可以待在它的身邊,而鳥本身也是一種很難控制的生物。

毛皮擠進籠子 黃韶瑩探討空間的限制

藝術家黃韶瑩則透過特製的鐵籠探討框架與空間的限制,她在長寬高皆一公尺的鐵籠內,塞入四個「抱枕」,但「抱枕」體積較大,會從籠子的縫隙爆滿出來,而抱枕的外形看起來像熊膨鬆的毛,令人想要撫摸。

「熊的抱枕」是藝術家利用人工材料仿製熊的毛皮,隱喻熊與獵人的關係,獵人獵取熊是為了獲得熊掌或熊的皮毛,有利益才需要某個獵物。她認為,這也對應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別人對你好不見得是真的,可能只是你符合他的需求。

同時,這個鐵籠不像一般的籠子直接放置在地面,它有四個支架、被架在半空中,中間則是空心的,同時以矩形、梯形等幾何形狀構成,像一個迴圈,彷彿沒有出口。藝術家想像籠子的空心處,是不被需要或缺少的部分,同時也暗喻人與人、人與動物之間的需求是一個迴圈,互相索求,沒有辦法擺脫這個輪迴。

黃韶瑩表示,她經常從人對待動物的方式去思考生活現狀。她藉由鐵籠向人們拋出兩個問題,環境是怎麼樣的形狀,人們為了配合環境、符合社會的框架,會讓自己變成什麼模樣。

黃彥超的水族箱 小魚飄在空氣中

一個直立的水族箱內,有小魚悠游,後方播放絢爛的影像,這是藝術家黃彥超的作品。他顛覆人們對水族箱的傳統印象,從橫向改為直向,也沒有擺放水草與石頭,只有最簡單濾水器跟氧氣等設備,背景則是他拍攝五彩繽紛、互相纏繞的塑膠管影像。

這些影像是在隨興的狀態下拍攝,黃彥超拿著手機一邊跳一邊拍、開閃光燈拍攝,或晃動手機去記錄,融合不同的身體感,再利用剪輯技巧製成,讓影像閃爍的速度快。

當水族箱的背景看起來越絢麗,人們越專注小魚的動作,特別的是,這個水族箱讓人感覺不到水的存在,小魚看起來就像飄在空氣中,彷彿生存在一個虛幻的場景。

水族箱與影像實際上是分開的結構,卻很像是兩個放在一起的訊息,但又有點分離,形成一種奇怪的空間感。黃彥超表示,完成品和他原本想像的不一樣,不夠透明,是他意料之外的結果,但反而有種弔詭且不真實的感受。

台北國際藝術村視覺混種q000p黃韶瑩黃彥超
REACTIONS
喜愛

1

好美

0

0

0

厲害

0

猜你喜歡

view all

焦點新聞

美術館時事觀點

桃園市立美術館榮獲文化部「藝文場館營運升級」視覺藝術類計畫優異

2024-12-25|撰文者:桃園市立美術館 / 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18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