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9-07|撰文者:陳乃慈
越南裔美籍藝術家黎光頂(Dinh Q. Lê)的新創作《殖民地》(The Colony)記錄祕魯的鳥糞收成(guano harvesting),這是在太平洋海島上取得的高價肥料,藝術家將影片投映在三個頻道上,和非營利藝術機構Artangel協力製做,八月底在倫敦展出,展覽展至10月9日。
這件作品使用無人遙控機拍攝海鳥和欽查群島(Chincha Islands)上的鳥糞採收工人。海鳥糞在十九世紀曾是高價作物,西班牙發動戰爭只為佔領欽查群島;美國也曾通過法案,讓船隻擁有部分島嶼的使用權。二十世紀初化學肥料出現,海鳥糞工業一度落沒,但在綠色環境運動(green movement)之後變得熱門。
黎光頂在1968年生於越南,他十歲時隨家庭遷往洛杉磯,在美國求學、成長,創作包含裝置、錄像和雕塑等,過去曾受越南編織工藝啟發,將照片剪開編織成作品,內容涉及越戰記憶。
在影片中,呈現碧藍的天空和海島壯闊的風景,海鳥成群飛舞,畫面循著陡峭的岩壁向下探索…
藝術家告訴《藝術新聞》(The Art Newspaper):「天哪,它聞起來真臭!為了避免氨氣侵襲,我們還需要穿防護衣。」拍攝作品時,藝術家和工作小組在島上露營好幾晚,當地沒有電力和自來水。
黎光頂曾在高中課本看到相關資訊,但是和Artangel團隊討論這項提案後,他找出海鳥糞工業和英國的關聯。十九世紀時,英國曾是海鳥糞肥最大的買主,制定全球性的交易網絡。
《殖民地》是黎光頂首次沒有涉及越戰的作品,他拍出鳥糞採收的惡劣工作環境,工人們沒有適當的工作保障,也沒有穿戴防護衣。
現今的鳥糞採收遵循十九世紀的工作方式,工人需要待在島上六個月,每天從早上5點工作至11點半,避開天氣最炙熱的時段,將糞便鏟進50公斤的麻袋。裝滿鳥糞的麻袋會被堆成巨大的「建築物」,等候船隻運送。黎光頂表示:「我們坐船抵達島嶼時,由下往上看,鳥糞堆就像好幾座金字塔。我的下巴馬上垮下來!」
在影片開始製作前,要和兩個政府單位進行長時間的協調,他們擔心藝術家在拍攝時會傷害海鳥,或者讓勞工的工作情況曝光。
欽查群島被祕魯政府完善地管理,每座島嶼只擁有十年的採收期,因此,島上的排泄物能夠累積到人類胸部的高度。島上的鳥類大部分是祕魯鰹鳥,政府除了保護牠們,也對鰹鳥的主食鯷魚進行保育。
《殖民地》片段連結:Youtube
REFERENCE
【THE ART NEWSPAPER】Artangel’s latest commission by Vietnamese artist Dinh Q. Lê shows the backbreaking harvest of bird shit
【The Guardian】 Dinh Q Lê: The Colony review – a messy meditation on the Pacific guano trade
【Wikipedia】Dinh Q. Lê
REACTIONS
0
0
0
0
0
熱門新聞
1
藝術的洗腦與洗腦的藝術
詮釋二十世紀及當代藝術板塊之視域,中國嘉德2022春季拍賣會以「5+5+5:中國當代藝術特展」特別專題,隆重呈現!
(影音)眾神、信仰、地獄、幽魂—臺南市美術館夏季迎接法國大展 「亞洲的地獄與幽魂」特展,挑戰你的膽量!
桃源國際藝術獎入圍名單今揭曉,來自8國橫跨歐亞、美洲15位藝術家,明年3月齊聚桃園盛大展出
藝術家張恩滿登德國卡塞爾文件展,從「非洲大蝸牛」探討臺灣原住民面對入侵物種
ACC 台灣2022年獎助計畫受獎人名單出爐,共8位/組藝術家及團體獲獎
【第20屆台新藝術獎 藝術家訪談篇】《父親的錄影帶_碧兒不談》| 楊登棋
ART TAICHUNG 2022 台中藝術博覽會7月15日盛大開展!10年深耕中台灣藝術市場,首度進駐台中林酒店
「SHOOTING-普立茲新聞攝影獎80週年展」華山開展,展出自1942年開始80年間得獎作品
雙「館」齊下,香港故宮、M+博物館藝文新地標,串聯起西九文化區的傳統美學和當代藝術
站內推薦
猜你喜歡
view all焦點新聞
當代藝術藝文跨界時事觀點【第20屆台新藝術獎】牯嶺街小劇場節目橫掃二獎項 人力飛行劇團《感傷旅行》、《王子.哈姆雷特》兩作品獲獎豐收 《不好意思…請問一下這個怎麼打開》以遊戲引擎動畫創作獲視覺藝術獎
2022-07-02|撰文者:台新銀行文化藝術基金會/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