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懷慶:五十年創作精選展》透過創作俯仰今昔,呈現多重轉向的藝術脈絡
2024-04-17|撰文者:王襦萱
2012年,藝術家王懷慶於台北市立美術館所舉辦的個展《一生萬:王懷慶藝術展》同樣匯集了藝術家早、中、晚期超過40件的作品,旨在深入探究他的創作脈絡,時隔十多年,這位中國重要的藝術家仍保持豐沛的創作能量。逢亞洲大學附屬現代美術館慶祝開館10周年,再度與元大文教基金會攜手,以王懷慶作品為主題,舉辦《王懷慶:五十年創作精選展》,非但齊聚了王懷慶各時期的代表作品,更展現出策展人王嘉驥對藝術家不同時期作品轉向的調度,以因應美術館特殊的建築結構,引出作品間對話的可能。《王懷慶:五十年創作精選展》展場照片。圖/非池中藝術網攝
王懷慶的藝術生涯自1970年代至今,五十餘年間凝聚了無數傑出的作品。此次展覽從藝術家早期的寫實主義延伸至後期的抽象表現主義,貫穿其創作的演變軌跡。藝術家年輕時在中央工藝美術學院接受了專業的術科訓練。然而,文化大革命的風暴使他的學業中斷。直到1971年,他方能完成學業,爾後他投身參與舞臺美術設計的相關工作,同時開始涉足油畫創作,這一經歷也潛移默化地影響到王懷慶的創作表現形式,使其作品在觀看上顯現出了戲劇性,畫作的展呈透露出劇場場景的氛圍。然而到了1979年,王懷慶再至中央工藝美院研究生學程繼續進修,期間深受繪畫名家吳冠中 (1919-2010)的肯定與賞識。到了1980 年代初期,時代與中國藝壇的大環境變動下,王懷慶開始展露頭角,崛起於中國藝壇。《王懷慶:五十年創作精選展》展場照片。圖/非池中藝術網攝(左)王懷慶《民居》,1987(右)王懷慶《千家萬戶》,1986。圖/非池中藝術網攝
《王懷慶:五十年創作精選展》這檔展覽因時間跨度甚大,加上藝術家在風格上存在著明確的演變,各時期作品之間的某種線性進程在展覽中仍是存在。從江南水鄉建築裡面的木構造,以及床架結構等,再演進至明式家具,這些圖像內容的語言在藝術家的創作裡延續一段時間,從1990年代一路到2000年以後,對於藝術家來說,繪畫的一系列存在著延展的可能性。因此策展人透過樓層的上下,以及三角空間的環繞性質,替展覽做了與藝術家創作歷程相對應的觀看動線。《王懷慶:五十年創作精選展》展場照片。圖/非池中藝術網攝
策展人將藝術家的明式家具系列規劃成為一個專間,這裡頭包含了從早期到稍微近期的作品,希望觀眾在一個空間裡面,能夠一覽作品在發展上的變化;另外也劃分出一個專間,以《夜宴圖》系列 (1998-2006)為主體,《夜宴圖》這系列本身,挪借畫史名作,予以變化和改造,藝術家透過使用負空間的方式,也就是空缺,來表現曾經存在的人,藉著描繪那些被留下來的空間與家具擺設、樂器,將他們轉變為純粹物質性的東西,形成別具一格的詠史或懷古的表現。而這些物質本身對於藝術家主觀來說,寄存有時間上的歷史意義,同時也存在著情懷,因此策展人期望呈現給觀眾的,是《夜宴圖》系列中較有劇場感的一面。以《夜宴圖》為中心,周邊的其他的作品分佈跟家具有關係或是跟文物有關係的內容,於畫面上重新拼組、並置、排列那些已經解離、散逸的木質構件,形成富饒趣味的氛圍,能夠看出藝術家將傳統文化元素重新解構並重構後,呈現出繪畫表現的魅力。同時我們也能理解策展人在整個作品部屬上,除了梳理藝術家的作品時間,同時也使作品促生多意時,得以互相鞏固住彼此的關係。《夜宴圖》系列 (1998-2006)。圖/非池中藝術網攝《王懷慶:五十年創作精選展》展場照片。圖/非池中藝術網攝
王懷慶的作品動人之處便在於,藝術家在對應自身經驗到的藝術史上,不斷嘗試如何從中探索出能夠產生對話的語言來進行創作。然而,他在家具的表現上不僅是以藝術表現為重,儘管我們可以看到藝術家在每件作品上對材質拼合的熟稔,但最核心的創作脈絡還存在著另一種思維,這順勢反映到藝術家的創作過程中,除了物質性的操作外,另加入了許多中國主體上文化性的以及哲學的思維,透過藝術表現來對文化的延續與斷裂開啟反思。王懷慶:五十年創作精選展》展場照片。圖/非池中藝術網攝
另外在此次展覽中十分重要的亮點作品,《中國皇帝》系列(2008-2016),與《夜宴圖》相似的是,這系列作品同為透過一種存在的缺失(將人物的臉孔挖空),來應證某種文化的痕跡,也是映照出歷史時間變動下的殘垣,可以說是更加深掘了其他形式元素或母題,並且導入中國傳統表現技法,結合西方的抽象思維,如此一來,不僅體現了水墨的質感及審美趣味,亦灌注如儒雅的美學思想。我們可以透過王懷慶的作品來觀察,這些作品在畫面上以油彩為媒介,使用自動性技法相關的技術,結合水墨獨有的墨韻,以該時代的藝術家來說,這般融合式的創作手法,確實開闢出一條特殊的路徑。
本次展覽展出《中國皇帝》系列(2008-2016)六件作品。圖/非池中藝術網攝
以作品《五千歲》以及《鶴頭杖》、《連環棍》為例,從第一眼的表現方式來看,它們確實夾帶著濃厚的東方韻味,但這幾件作品在藝術的語彙上,皆與我們所熟悉的東方傳統繪畫有所不同,過往熟悉的文人書法性的用筆大多屬於手上的使用變化及調控,王懷慶則是將其力度與尺幅放大,延伸為改以身體的勞動性質來操作。王懷慶以全身性的運動,將原先我們認為的「水墨」繪畫導入另一條並行的藝術史之中,生成為更富有現、當面貌的抽象構成。《五千歲》2003。圖/非池中藝術網攝前景左側兩件作品為《鶴頭杖》、《連環棍》2006。圖/非池中藝術網攝
本次展覽在位於三樓的廊道上,也展出了藝術家製作的大型雕塑作品,我們能夠從這幾件雕塑上看見,藝術家將繪畫裡扁平的透視線與面,以類似解壓縮的概念,還原成一個三維世界的物體,它們的展呈方式仍屬於依附於牆面,像是延續了繪畫的語言來構築不同維度的畫面,一部分持續的處理繪畫線條與透視的問題,因此儘管作品形式已經進入了雕塑狀態,但仍是有繪畫性在其中。值得注意的是,在這件作品的展呈上,光線的投射使雕塑的影子進一步的衍伸至繪畫範疇,縱橫與塊面的陰影落在偌大的牆面,讓作品的繪畫語言多了層次。
《王懷慶:五十年創作精選展》展場照片。圖/非池中藝術網攝
綜觀本次精選展,以臺灣各大機構與收藏家蓄聚多年的珍品,作為選件和邀請對象。一窺王懷慶藝術生涯的發展,也一併向觀眾展示出藝術家目前的創作是源自何種脈絡與背景,儘管在空間結構上並非傳統的方正,但透過策展人的安排調度,展覽作品除了順著創作紋理推進,也拓譜出另類的對話方式。觀眾得以在這位中國藝術家的作品之中,見證藝術家豐沛的積累,以及時代流轉對於藝術家來又隱含何種意義。
《王懷慶:五十年創作精選展》展場照片。圖/非池中藝術網攝
(由左而右)元大文教基金會董事長馬維建、策展人王嘉驥、台中市副市長黃國榮、王懷慶大師、亞大創辦人蔡長海、亞大董事林嘉琪、亞美館長潘襎、台中市立美術館長賴依欣合影。圖/亞洲大學附屬現代美術館提供
展覽資訊
王懷慶:五十年創作精選展
日期:2024-03-24 (日) 09:30 ~ 2024-10-13 (日) 17:00
地點:亞洲大學附屬現代美術館(41354台中市霧峰區柳豐路500號)
REACTIONS
熱門新聞
1
國美館重磅展覽「所有令人屏息的-2024亞洲藝術雙年展」明日正式開幕,全球35組藝術家共同揭示歷史與人、地方的緊密相連
「2024臺北美術獎」邱子晏作品《曼德拉記憶》探究歷史與記憶的交互辯證獲得本屆首獎
城西生活節:start it underground 向下扎針再向上發展,呈現多元並行的萬華文化
旅途與鏡影:白田誉主也《旅路9》詮釋生命經驗的綿延積澱
2025綠島人權藝術季公布參展藝術家名單及國際交流計畫!由高森信男擔任總策展人,探索島嶼感知的多重時空
众藝術:《觀塘站》梁凱棋駐村交流展 遷徙與記憶交織的軌跡
2024城西生活節登場:三大場館、十一組藝術創作與線下活動,邀您共「飲」萬華新滋味!
年末壓軸必看!「草間彌生的『軌跡』與『奇跡』」11/14預先售票,更多展覽內容亦先曝光
「第三屆橫山書法研究論文獎」轉型雙軌制徵集即將開跑 首獎新臺幣15萬,邀請全球書法研究新銳參與!
金車文藝中心首項書寫類補助計畫「2025金車藝文書寫工作坊」開放徵件中
站內推薦
猜你喜歡
view all亞大現代美術館、元大文教基金會合辦「王懷慶:五十年創作精選展」 45件代表作品一覽大師的創作歷程
2024-03-26|撰文者:亞洲大學附屬現代美術館/ 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2487
富貴三義美術館呈現「材境交匯」石•陶•鐵的材質重塑創新之美 創作聯展,再詮釋媒介、形式、創新之間的觀點交匯
2024-11-22|撰文者:富貴美術館/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89
「一根香蕉」震撼藝術市場!以高達兩億台幣成交,時隔多年再度引起藝術圈熱議
2024-11-22|撰文者: 非池中藝術網王襦萱編輯整理343
「超越介面」展現台灣影像魅力,亞美尼亞東歐遊牧媒體藝術節聚焦
2024-11-21|撰文者:段沐318
約瑟夫.波依斯的藝術與環境行動:以自然之名重塑未來
2024-11-21|撰文者:非池中藝術網李亦涵編輯整理280
陳昱榮「源像邊際 Cluster-Pixel Boundary」:資訊轉譯為賦格(fugue)?視覺下感官的再擴延
2024-11-21|撰文者:王襦萱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