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0-22|撰文者:白庭瑋
「藝術對我而言不該被定格在固有的成見裡。我想讓它涵蓋所有我曾經歷過的脆弱和質疑。為了忘掉任何一個剛想到的好點子,有時候我會去散步,因為我喜歡在沒有任何想法的狀態下走進工作室。」-羅伯特.勞森伯格(Robert Rauschenber)
今天是美國當代藝術的重要推手羅伯特.勞森伯格(Robert Rauschenber)的生日,讓我們一起祝他生日快樂!
1925年出生於美國德州,在16歲進入德州大學奧斯汀分校(The University of Texas at Austin)學習製藥,並於18歲時受徵召加入海軍,以技術人員的身分服務於精神病院兩年。退伍後,前往法國巴黎的朱利安藝術學院(Académie Julian)學習,然而不到一年即打道回府。當時歐陸的守舊思潮令他失望,於是加入美國東岸的黑山藝術學院(Black Mountain College),由來自德國包浩斯(Bauhaus)的約瑟夫.亞伯斯(Josef Albers)擔任他的繪畫導師。
因為約瑟夫對創作紀律的要求,影響勞森伯格做出完全相反風格的作品,也就是不修邊幅,結合了具象生活物品與抽象油墨水彩、讓觀眾自由解讀的綜合繪畫(Combine Paintings)。
在這段重要時期,勞森伯格與約翰.凱吉(John Cage)結為好友。勞森柏格於1951年創作的《白色繪畫》(White Paintings, 1951),負載的內容物是零,這是一幅完全空白的畫作,上頭什麼都沒有。他的創作企圖是讓這件作品真實反映出所處空間的環境氛圍與人影折射。觀者自由心證,它什麼都是,也什麼都不是。隔年,約翰.凱吉發表了時至今日仍持續震驚世人的名曲《4'33》,一首從頭至尾完全無聲的作品。他們透過不一樣的介質,卻分享著幾乎相同的概念:挑戰既有定義,重塑藝術的有機樣貌。
自1950年間展出單色畫(monochromatic painting)之後,他開始傾向於綜合繪畫的創作形態,在這些作品當中,繪畫的表面(絹印)結合各式各樣的日常物件。顛覆人們對於破銅爛鐵的定義,延伸創作媒材的使用語彙,也間接將庶民生活帶進藝術次元裡。
其中最為知名的作品分別是《字母組合》(Monogram,1955-1959)與《峽谷》(Canyon,1959)。使用了山羊與老鷹標本,加入紙張、輪胎、金屬、織品、木頭等媒材,顛覆一般人對畫作的認知,也影響後輩藝術家對跨媒材運用的理解。
Robert Rauschenberg(b)1925.10.22 ~(d)2008.05.12
REFERENCE
【圖源】Rauschenberg Foundation(MONOGRAM)
【圖源】Wikipedia(Robert Rauschenber)
【圖源】Wikipedia(Riding Bikes)
REACTIONS
0
1
0
0
2
熱門新聞
1
7個藝術史上被忽略的謬誤:名畫的顛倒展示
紀念漢寶德,南畫廊舉行「漢字:漢寶德現代書法展」
水彩的「流水席現象」—2023桃園國際水彩雙年展「活水」
臺灣早期重要的女性觀念攝影藝術家 侯淑姿辭世,享壽61歲
從馬克·羅斯科(Marks Rothko)的紙上繪畫看他走向後期抽象表現的過程
2023高雄藝術博覽會南島最大藝術盛會,迎來國內外百餘位藝術家
2024年第11屆X-site計畫首獎由「感想工作室」《林木林》奪得首獎!類比自然,如森林經驗般的自由建築
「藝中求新,新中求藝」跨界引領品牌台灣!「希望、和平、愛」白鷺鷥文教基金會30週年虛實沉浸展演! 專訪董事長盧佳慧!
暫時停擺的卡塞爾文件展-以色列哈瑪斯戰爭為藝術界帶來什麼樣的影響?
2024 ONE ART Taipei 展商公布!同步推出首屆學術策展展會「Voices」
站內推薦
猜你喜歡
view all焦點新聞
個展美術館金馬賓館5周年大展「感應未來」,重磅推出歐普藝術重要藝術家傑圖利奧.阿維亞尼(Getulio Alviani)多件經典之作
2023-12-07|撰文者:永添藝術.金馬賓館當代美術館 / 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5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