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1-20|撰文者:陳乃慈
抽象表現主義畫家德·庫寧(Willem de Kooning)在80歲以後被診斷罹患阿茲海默症。不過,最近在《神經心理學》(Neuropsychology)期刊發表的研究指出,在病症確診以前,就能從他的畫作看出認知下降的問題。
英國利物浦大學心理學院博士佛賽斯(Alex Forsythe )分析2092幅畫作,包含德 · 庫寧、莫內(Claude Monet)、畢卡索(Pablo Picasso)、夏卡爾(Marc Chagall)、達利(Salvador Dalí)和布魯克斯(James Brooks)等7位藝術家的作品,希望從筆觸診斷神經病變的傾向。
佛賽斯使用「碎形分析」( fractal analysis) 的方式進行研究,「碎形」是一種複雜而微小的幾何形狀,可以在自然界裡被找到,例如雲、雪片和山脈的形狀等,假如仔細分析畫作,將發現筆觸能被拆解成微小的幾何圖案,而每位藝術家製造的幾何圖案幾乎像指紋般獨一無二。
佛賽斯追蹤畫家長期以來的作品,測量碎形的維度是否會隨年齡改變。莫內與夏卡爾都沒有罹患神經退化性疾病,筆觸的碎形維度會隨著時間增長。達利、莫瑞索(Norval Morrisseau)患有帕金森氏症,筆觸的碎形維度一開始增加,之後便下降了。
德.庫寧和布魯克斯被診斷患有阿茲海默症,佛賽斯發現,兩位藝術家40歲左右時,筆觸的碎形維度就隨著年紀呈現穩定下降的趨勢。在德.庫寧被醫生診斷罹患疾病以前,他的作品就顯示出大腦的病變,並長達40年之久。
這項研究結果引起科學界的好壞評價,因研究的藝術家數量有限,還不能應用在臨床診斷上。佛賽斯表示:「我不相信這能當作診斷的工具,但是它能促使人們思考研究癡呆的新方式。」
美國心理學家泰勒(Richard Taylor)是用碎形分析畫作的先驅,曾研究表現主義藝術家波洛克(Jackson Pollock)的作品。他認為佛賽斯的研究能應用在其他藝術家身上,甚至協助博物館分辨假畫。但是,最有幫助的還是在精神診斷領域。
泰勒表示:「對我而言,最具啟發性的訊息是,這些美麗的作品可能引發自精神病變。」他補充,當德.庫寧被診斷罹患阿茲海默症時,一些評論認為他應該停止作畫,但是他的畫作卻因此產生改變,變得更簡潔了。
REFERENCE
【The Guardian】Paintings reveal early signs of cognitive decline, claims study
【The Huffinton Post】Artists’ Brushstrokes Can Reveal Early Signs Of Brain Disorders, Study Finds
REACTIONS
0
0
0
0
0
熱門新聞
1
7個藝術史上被忽略的謬誤:名畫的顛倒展示
紀念漢寶德,南畫廊舉行「漢字:漢寶德現代書法展」
水彩的「流水席現象」—2023桃園國際水彩雙年展「活水」
橫山書法藝術館「弱書道-汪柏成創作個展」 寫時空、畫宇宙 將時間視覺化於空間
橫山書法藝術館「時空題辭」穿梭古今時空以題辭書寫心靈情懷
「出岫-香如故」趙丹綺、黃妙貞香器創作展:以土成石,以石侍香,以香觀氣
新媒體藝術家林珮淳受邀參加愛丁堡大學「台灣光點大師講座」,分享「夏娃克隆」啟示與警世
2023高雄藝術博覽會南島最大藝術盛會,迎來國內外百餘位藝術家
從馬克·羅斯科(Marks Rothko)的紙上繪畫看他走向後期抽象表現的過程
2024年威尼斯雙年展臺灣館公布展名「日常戰爭」,藝術家袁廣鳴以作品隱喻當代生存境況
站內推薦
猜你喜歡
view all焦點新聞
當代藝術美術館2024年第11屆X-site計畫首獎由「感想工作室」《林木林》奪得首獎!類比自然,如森林經驗般的自由建築
2023-12-04|撰文者:臺北市立美術館 / 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4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