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2-07|撰文者:陳乃慈
你是否曾有這種經驗:常在廣告、報章看到名畫的身影,看起來很熟悉,卻想不起它的名稱;對藝術感興趣,卻缺乏接觸它的管道,認為看懂藝術是「專家的強項」,買畫則是「有錢人的消費」嗎?
根據美國藝術部落格「超敏感」(Hyperallergic)報導,新興藝術電商「Meural」在去年底調查1000多人的藝術生活,結果顯示,有接近4成受測者享受逛藝術展,82%的人答不出名畫《戴珍珠耳環的少女》(Girl with a Pearl Earring)是誰的作品。
經典油畫《美國哥德式》(American Gothic)描繪一對農村夫婦(也有說法是父女)站在房子前的景象。它的圖像在美國廣泛流傳,曾在報紙、雜誌上轉載,大量出現在流行文化中,甚至被後世藝術家、網友模仿與惡搞。在調查中,42%的受測者無法回答作品名稱。
不過,也有37%的受測者享受逛畫廊和博物館的經驗、20%的受測者表示,假如欣賞藝術的途徑變得更簡單,他們願意花更多時間在這上頭。
在消費方面,只有4%的受測者會定期購買藝術品,14%聲稱他們會購買超過500元美金(約15000元台幣)的作品,而只有6%的人願意掏錢購買超過3萬台幣的作品,這樣的購買習慣讓藝術家難以支撐生計。
這份調查顯示出民眾的低購買意願,而有1/14的受測者認為,購買藝術品是「炫耀性」的做作行為,讓他們因此卻步。
報導指出,儘管美國擁有世上數一數二穩健的藝術機構、知名藝術家與優秀的藝術專業人士,藝術圈和大眾有之間有巨大的分歧,部分人士正試圖釐清問題的成因,他們也努力拓展國內的觀眾。在台灣的你,有感受到同樣的現象嗎?
REFERENCE
【Hyperallergic】82% of Americans Don’t Know Who Painted “Girl with a Pearl Earring,” Study Says
REACTIONS
0
0
0
2
0
熱門新聞
1
2022 TAIPEI DANGDAI 台北當代:觀察跨國藝術活動在台灣的縮影
「2022桃源美展」6月17日起徵件開跑!聚焦「繪畫與書寫類」,催發在地當代視野
2022第3屆「WHATZ」國際當代藝術博覽會 於台北喜來登展現重生藝術多元面貌
吳剛毅.彌雅的新立體解構主義 於鍾鼎藝術發表《城市漫遊系列》個展
停辦一年的台北當代並未因此「掉粉」,它為什麼如此吸引人?
「畫都」與「畫伯」,論繪畫,也話當年,關於「人.間-陳澄波與畫都」一展在嘉美館中的當代轉向與感性經驗
桃美館啟動「多方對接」年度書藝策展工作坊 打造跨域講師群陣容 培育未來書藝策展人
臺北啟動北美館擴建案 首座地下美術館,林中蘊藝翻轉美術館的未來想像
劉舒律個展《初夏圓舞曲》夏日抹清新,搭樂曲「沉浸式體驗」化情感為真實!
國立臺灣美術館主辦之「111年全國美術展」 得獎名單揭曉!
站內推薦
猜你喜歡
view all焦點新聞
當代藝術美術館藝文跨界深化科技藝術與表演藝術的多元實驗 「2022-2024臺澳舞蹈創作交流計畫」獲選名單出爐!
2022-05-25|撰文者:空總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C-LAB/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16
焦點新聞
當代藝術個展連奈良美智也愛!香港藝術家Kila Cheung章柱基台北個展 「OH MY YOUNG GOD !」六月初開催
2022-05-25|撰文者: INVINCIBLE / 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