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臺中市政府文化局主辦、彰化師範大學美術學系教授陳一凡統籌策劃的「2017藝術新聲─畢業生推薦展」(Young Voices – 11 Universities’ Exhibition)15日正式開展!今年活動規模擴增到11校13個系所,串聯北中南畢業學子齊迸發藝術火花。
標榜多元開放、活力創新、交流對話的「藝術新聲」,自2013年創立以來,已成為畢業季的重頭戲。今年,彙集繪畫、工藝、版畫、雕塑、陶藝、複合媒材、新媒體藝術等作品,作為跨地域、跨校際、跨領域、跨媒材為主軸之平台,協助年輕藝術學子「跨」出生涯第一哩路。
林俐君《捉迷藏》,壓克力顏料105x45x5,2016。
翁子馨《覓境童話 (第一版)》,攝影、數位創作輸出40x22.5,2016。
吳鎮宇《No,7》,壓克力顏料、版畫72.5x91。
從實體到線上 延伸展覽影響力
今年參展校系包括高雄師範大學美術學系、臺南藝術大學材質創作與設計系、嘉義大學視覺藝術學系、彰化師範大學美術學系、臺中教育大學美術學系、東海大學美術學系、臺灣師範大學美術學系、清華大學藝術與設計學系、元智大學藝術與設計學系、臺灣藝術大學美術學系及雕塑學系、臺北藝術大學美術學系及新媒體藝術學系。
總策展人陳一凡指出,藝術新聲近幾年聲勢越發響亮,獲得專業人士的關注,許多年輕創作者也因這個平台而被看見。今年除了現場作品呈現,也試圖延伸展覽觸角,與帝圖藝術電商TODAAY進行合作,在展後仍持續創造延伸的可能性。
多元媒材精彩紛呈 人物肖像成亮點
古曉婷《悖心》,版畫37.5x52.1,2015。
此次參展的藝術作品當中,有許多精彩的人物肖像表現。彰化師範大學美術學系學生古曉婷版畫《悖心》將人的鬼臉埋在花當中,反映藝術家觀察到的人性百態,《狐狸孫子花》、《金魚草》、《紅番花》作品亦隱含寓意。
楊祐丞《Randy 與他的家人》,複合媒材、裝置(觀看裝置150cm、平面作品94 x 71cm),2016。
複合媒材作品《Randy 與他的家人》,則是臺北藝術大學美術學系學生楊祐丞在至親過世一年後,以家人為題,對回憶作的回顧。畫面中的繡線,來自母親開設服飾店內的各種進口絲質布料,期望觀者透過觀看,連結到腦中所儲存的觸覺經驗;透過特定觀看裝置連接可視與不可視;藉由遙望的距離讓此岸與彼岸連接在一起。
「2017藝術新聲─畢業生推薦展」實體展覽從4 月15日(六)展至5月3日(三),地點在臺中市大墩文化中心(大墩藝廊)7展場;TODAAY即日起展開為期6個月的線上展覽。
看見藝術新聲代 藝術新聲15日開展
HOT NEWS
-
1.
常玉在美術史的定位?《太極陰陽解析常玉》系列專題(九)
-
2.
情人節快樂! 情人節由來與關於愛情的名畫
-
3.
構築「美術館生態系」的進行式 臺北市立美術館館長林平專訪
-
4.
常玉給我們的啟發?《太極陰陽解析常玉》系列專題(十)
-
5.
逝世500週年紀念,達文西的經典畫作出現在英國郵票上
-
6.
臺藝大有章新館擴建 2/23募款拍賣會邀集各界響應支持
-
7.
與千年筆墨的時代性對話:專訪藝術家許雨仁
-
8.
「我在〈藝術未來〉學到的那些事」- 專訪〈8樓藝術空間〉負責人李佩姒
-
9.
「挪用:不但挪,也要會用」─ 英國街頭藝術家D*face
-
10.
當科技成為新型態的信仰-黃贊倫個展《祂方》(iGod)
-
藝術新聞
多樣化藝術展覽類別:2018台中藝術博覽會,精彩內容呈現
2018-07-21 -
專題企劃
【2018特別企劃-影響力人物】國立臺灣藝術大學陳志誠校長專訪
2018-02-22 -
國內要聞
非池中2017年度影響力藝術人物-- 數據反應觀察
2018-01-10 -
國內要聞
2017年度藝術界風雲人物--曹興誠
2018-01-05 -
國際新聞
年末回顧 2017全球十大最Instagram博物館
2017-12-22 -
名家專欄
2017 ART TAIPEI 台北國際藝術博覽會展後觀察
2017-10-31 -
藝術新聞
「2017 台北國際藝術博覽會」 赤粒藝術 當代水墨的創新與多種可能性:韓國藝術家專訪
2017-10-31 -
藝術新聞
「2017大內藝術節」 實踐藝術的生活化 文化巴士計畫策展人羅健毓專訪
2017-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