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5-23|撰文者:詔藝
《複眼宇宙蝶》Bucco -Multi Dimensional Butterfly,2008。圖/詔藝攝。
《衍化萬花筒》Flora, Eggy, Nebular ,1990-2017。圖/詔藝攝。
當今以好萊塢為首的各種高端精密、栩栩如生的電腦繪圖(CG, computer graphics)影像充斥市場,然本次台北當代藝術館所展出的河口洋一郎《失重樂園》,在初夏的季節,給了沉悶許久的國內藝術展覽令人出乎意料的驚喜。
河口洋一郎(Kawaguchi Yoichiro)於1952年出生於日本鹿兒島,河口自幼對於圖像與自然科學都有很高興趣,他在電子計算機發展初期的1976年,於東京大學研究期間,透過撰寫程式語言、製作電腦繪圖,並開發設計電腦模擬生命體細胞自我繁衍、增殖的「成長模型」(Growth Model),後又於1982年在國際動畫盛會SIGGRAPH(Special Interest Group on Computer Graphics and Interactive Techniques)發表此一電腦繪圖作品,成為首位在SIGGRAPH獲獎的亞洲人,成為全球共同認可的亞洲電腦繪圖的先驅,現執教於東京大學。
《宇宙魚》Ficco,2010。圖/詔藝攝。
此次展出的「成長模型」,該理論富有人工生命的初始概念,它的出現提供了其後許多不同領域研究者創意的來源,而該作的前衛性也在當時學術與藝術圈造成極大震撼。河口洋一郎也是1995年代表日本在威尼斯雙年展日本館的藝術家之一,也有稱其為「3D新媒體藝術之父」。2013年,河口洋一郎獲日本政府頒發藝術選獎文部科學大臣賞,被授予紫綬勳章,在同年間,他也在東京發表他與團隊所制造被稱作Z-Machines的機器人樂團(包括吉他手Zach,鼓手Ashura與鍵盤手Cosmo),著實給了全世界機器人粉絲一個無與倫比的驚喜。
《複眼宇宙蝶》,2008。圖/詔藝攝。
《Eggy Face》,2000。圖/詔藝攝。
成長卷鬚 Growth Tendril,2008。圖/詔藝攝。
一進入當代館,初見河口洋一郎的作品,印入眼簾的直覺讓人彷彿有種時光錯置於1970年大阪萬國博覽會(Osaka Expo/ Expo '70)一隅的懷舊感,除了3D影像本身因為透過最先進超高解析度投影介面,呈現出強烈當代新媒體藝術的氛圍外,河口所創造出來的其他雕塑作品,則像極了七零、八零時期人類所能想像到最不可思議的自體繁殖生物的外型,有部分參訪者甚至表示看到後會有不適的感覺,足見其強烈的視覺衝擊性。
在第一次快速看完後,回頭再仔細地依照會場的陳列次序觀賞,愈發咀嚼,更有另一番層次的新奇,非常值得對於新媒體藝術有興趣的粉絲朝聖,而這個用心的展覽也非常適合闔家一起去體驗。
《神秘銀河》,2000。圖/詔藝攝。
《宇宙魚》Ficco,2010。圖/詔藝攝。
《超級蛋寶寶》,2011。圖/詔藝攝。
《超級蛋寶寶》,2011。圖/詔藝攝。
《成長模型》Growth,2011。圖/詔藝攝。
《電腦和服誌》CG Kimono,2007。河口洋一郎將日本獨有的歌舞伎表演與電腦繪圖動畫作品互動的實例。作為延續日本傳統文化之一的和服,河口洋一郎藉此引申「用最先進的技術,述說最古老的智慧」。圖/詔藝攝。
《宇宙魚:液體粒子動力學》Physical Simulation : Fluid and Particle Dynamics,2006-2007。圖/詔藝攝。
Cracco(CG)宇宙蟹,2000。圖/詔藝攝。
《手稿》 Drawing,2002。圖/詔藝攝。
五億年的未來工作坊。圖/詔藝攝。
熱門新聞
1
「第23屆台新藝術獎」獎項後記:時間淬鍊下的戰鬥、持續發酵的當代記憶
第三屆「中國信託當代繪畫獎」6/1-7/31徵件 總獎金兩百萬元 得獎作品中信文教基金會典藏 關美館展出
惹塵埃
故宮博物院開箱三件大都會博物館經典!「從印象派到現代主義」81件近代繪畫史的重要作品6月14日登場
8件千萬級拍品成交,總成交額3.6億,中國嘉德2025春拍現當代藝術再創佳績!
織進城市的縫線:在府中雙城,看見永續的「生活痕跡」
英國 V&A Storehouse 正式開幕!史上最大博物館開架計畫啟動,25 萬件藏品開放自由探索
從浪花到城市、從遊牧到空間:藝術團體「超級浪」流動狀態下描繪的地方誌
工藝中心71周年「65工藝節」盛大揭幕,以漫活、永續的精神,打造全民參與的工藝生活
C-LAB 2025年度大展「如果我們的語言是…」從語言出發開展多樣的想像與討論
站內推薦
猜你喜歡
view all焦點新聞
當代藝術美術館聯展台北當代藝術館年度首展「No Language」:跳脫文字框架,14組創作者以視覺與觸覺訴說「無聲的語言」
2025-01-16|撰文者:台北當代藝術館 / 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73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