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11-06|撰文者:石浩吉、劉家蓉
廖繼春1902 年出生於豐原農家,自幼家境清苦。
他的創作風格明朗有深度,歡悅中見抒情。早期色彩趨明朗,粉紅色調與淡綠、淡藍色色彩對比的野獸派色調風格漸漸形成。中期作品轉趨半抽象,筆觸較前奔放;後期作品粉紅色、綠色、淡藍等色調對比較前強烈。筆觸奔放肯定,甚富台灣色彩的野獸派風格。
廖繼春《芭蕉之庭》,圖/取自臺北市立美術館館藏。這件作品可說是廖繼春的代表作,1928年以此作入選帝展。
廖繼春年紀比陳澄波小卻是彼此的知己畫友,廖繼春1922年台灣省立台北師範學校畢業後同樣也赴日本就讀於東京美術學校,1927年畢業後返台,並成為第二位入選日本帝展的台灣人。廖繼春的油畫創作可大致分為三個階段,早年作品受日本外光派影響;中年作品趨半抽象,偏愛粉紅色與綠藍綠色調的對比,呈現野獸派風格;1962年應美國政府邀請赴美考察習畫,遍觀美國各大美術館,視野得以擴大,晚年達到個人繪畫高峰,作品呈半具象半抽象,主題多表現台灣的鄉土特色。廖繼春與陳澄波引進了西方印象派、野獸派與抽象主義畫風,並呈現出鄉土的情感,成為台灣日據時代最具代表性的兩位畫家。
圖/ 廖繼春|威尼斯 23x32cm
廖繼春《愛河》,1967。圖/取自視覺素養學習網。
徐悲鴻、陳澄波、廖繼春,各自引進了當時西方幾個最重要的繪畫風格,其中陳澄波與廖繼春甚至已經完全以西方油畫的媒材呈現大部分的作品。然而,大約同一時期卻有畫家堅持中國傳統水墨的媒材卻反而融合了西方繪畫的特點,以水墨呈現出極具現代感的國畫,傅抱石與李可染就是其中兩位代表性的畫家。(下集待續)
REACTIONS
13
12
16
8
21
熱門新聞
1
7個藝術史上被忽略的謬誤:名畫的顛倒展示
紀念漢寶德,南畫廊舉行「漢字:漢寶德現代書法展」
水彩的「流水席現象」—2023桃園國際水彩雙年展「活水」
臺灣早期重要的女性觀念攝影藝術家 侯淑姿辭世,享壽61歲
「出岫-香如故」趙丹綺、黃妙貞香器創作展:以土成石,以石侍香,以香觀氣
從馬克·羅斯科(Marks Rothko)的紙上繪畫看他走向後期抽象表現的過程
2023高雄藝術博覽會南島最大藝術盛會,迎來國內外百餘位藝術家
2024年威尼斯雙年展臺灣館公布展名「日常戰爭」,藝術家袁廣鳴以作品隱喻當代生存境況
「藝中求新,新中求藝」跨界引領品牌台灣!「希望、和平、愛」白鷺鷥文教基金會30週年虛實沉浸展演! 專訪董事長盧佳慧!
暫時停擺的卡塞爾文件展-以色列哈瑪斯戰爭為藝術界帶來什麼樣的影響?
站內推薦
猜你喜歡
view all焦點新聞
藝術產業
特展藝文跨界C-LAB「2023玩聚場藝術節——SHOW ME A PLATE!」表演盛宴打造新「台味」,邀觀眾以多重感官吃 buffet
2023-12-05|撰文者: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 C-LAB / 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