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O七年全國美術展」將於6月9日舉行頒獎典禮暨開幕,今年收件總數為1323件,共有174件作品脫穎而出,更增加兩位連續三年獲得金、銀、或銅牌獎的「免審查獎」得主,明年起將連續3年受邀參與展出。國美館蕭宗煌館長主持今(8)日舉辦的記者會時表示,本屆得獎作品主題廣泛,展現臺灣藝術創作者的豐沛能量除了作品形式上的美感,亦可觀察出創作者的關懷面向。
國美館蕭宗煌館長(右2),評審委員陳永賢(右1),葉竹盛(右3)及107年全國美展金牌獎藝術家合影(左起呂易倫,洪德忠,洪譽豪,呂宗城,王意淳,蕭慶知)。圖/國美館提供。
評審委員葉竹盛於會中致詞指出,當代藝術家面對在創作器材與媒材上求新求變,但藝術的本質仍以人文素養與社會關懷為本,更勉勵創作者「不要對自己設限,多方嘗試找到最適合自己的創作模式,讓臺灣的藝術發展更為蓬勃」。陳永賢則表示,「今年的多媒體藝術類作品可觀察出分為科技與藝術的規劃,虛擬實境與擴增實境的運用,以及創作與土地的對話共三個面向」,期待得獎者在未來能持續創作,並鼓勵更多人透過「全國美術展」這個平台交流。
今年部分得獎作品在創作表現上嘗試另闢蹊徑,發展出令人耳目一新的形式;在作品內涵上,除了以個人創作語彙表達內心的情感與想像,也不乏反映時下社會及環境議題的作品,例如食品安全、空氣汙染、動物保育等。
王意淳,《零》,2018。107年全國美展水墨類金牌獎。圖/國美館提供。
創作者深刻關注生活周遭,以作品展現其對於自身所處環境的關注,彰顯豐沛的創作能量匯聚出斐然的成果。水墨類金牌獎得主王意淳的作品重視傳統山水技法也帶入西方元素。她表示自己的作品由人出發,藉由作品探討人與環境的關係。
蕭慶知,《城市印象.紐約》,2017。107年全國美展油畫類金牌獎。圖/國美館提供。
油畫類金牌獎得主蕭慶知則以自己當背包客時所見的紐約風景入畫,從小在建築模型與手稿中成長的他將自身經驗融入創作,未來也希望讓創作有更多嘗試與可能性。新媒體藝術類的金牌獎得主洪譽豪以萬華區每年為期三日的「青山王夜巡」為題,藉以表現萬華區人文薈萃的特性,期帶給觀者不同面向的萬華。
洪譽豪,《巡者》,2018。107年全國美展新媒體藝術金牌獎。圖/國美館提供。
「一O七年全國美術展」將於國立臺灣美術館103-107、203-205展覽室及美術街展出獲得金、銀、銅牌獎及入選等獎項之佳作,亦包含已連續三屆獲得同一類別金、銀、銅牌獎的「免審查獎」藝術家。五位免審查獎藝術家分屬書法、篆刻、水彩及雕塑等類別,展出作品別具示範性的意義。展期至8月26日止。
107年全國美術展展場。圖/國美館提供。
107全國美展明開幕 作品關懷社會、環境議題
-
藝術新聞
「一○八年全國美術展」1月2日至8日辦理初審收件 邀請各界藝術創作者踴躍投件
2018-12-27 -
藝術新聞
推動失智友善博物館 國美館攜手醫界共同合作
2018-11-27 -
藝術新聞
跨越半世紀、文物返鄉 五個第一打造重建音樂史堅實基礎
2018-10-27 -
藝術新聞
公共藝術成為城市街頭的風景 第六屆公共藝術獎入圍揭曉
2018-10-16 -
藝術新聞
國美館聽障服務向下紮根 為聽障生/聽損兒研發「瞧! 淡水精靈說故事」
2018-09-27 -
國內要聞
文化部政務次長 由國立臺灣美術館館長蕭宗煌接任
2018-08-03 -
藝術新聞
國美館「2018台灣美術雙年展」公布參展名單 強調大規模現地製作
2018-07-31 -
國內要聞
107「全國美術展」開幕 展現臺灣藝術多元面貌
2018-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