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池中藝術網

焦點新聞

跨世代建構的藝術社會場域 誠品畫廊展出《蘇旺伸和他的青年朋友們》

蘇旺伸和他的青年朋友們誠品畫廊鄒享想劉致宏顏妤庭

2018-06-09|撰文者:王玉善

藝術來自我們對於生活的體驗,個人情感的延伸以及社會現象的理解、批判等,因此每個獨特的生命個體,所創作出來的內容,也都有各自原創性的風格。不過有趣的是,雖然藝術家們各自以不同的形式呈現,但都有可能在探討同一件事情的本質,故搭起了藝術與藝術之間的共性交流。

那麼,對於觀者來說,上述的藝術同質性又會帶來什麼樣的效果及異質性?這個面向就又更複雜了一些,因為涉及到了觀看經驗,也激起了更多的情感與精神分析,畢竟每個觀者的來自於不同的人生閱歷、情感、生活等,而這個過程也帶給我們更多的想像與詮釋。

圖左至右:顏妤庭、鄒享想、蘇旺伸、張銀亮、黃華真。圖/誠品畫廊提供

本次誠品畫廊展出《蘇旺伸和他的青年朋友們》,以長期研究臺灣社會環境變遷的藝術家蘇旺伸(1956年至今)的作品為出發點,邀請不同世代藝術家們共同展出。讓展場在作品的視覺性、意涵性在有串聯的情況下,梳理了50年代至90年代的藝術家們對於共同文化記憶點的轉譯及觀察,並帶給觀者更多與自身經驗感知下的思考延伸。

展示空間照。圖/非池中藝術網攝

以動物間的爭鬥暗喻台灣社會問題-蘇旺伸

蘇旺伸的作品以鳥瞰的視角呈現,藉此讓觀者以理性的角度來看待畫中所隱藏的寓意,雖然看似充滿童趣性的藝術表現,實則隱藏藝術家對於土地的深入情感。如作品《休耕》當中可見狗相互爭鬥的現象,實則是用此來隱喻現代人對於自然環境的破壞,因而導致原本富有養分的土地逐漸枯萎。

藝術家從過去的生活經驗、記憶當中,對於社會、環境事件的批判與觀察,將其以動物、獸等形象表現於畫面當中,並暗喻背後的主使者-人類

蘇旺伸,休耕,油彩、畫布,41x53cm,2017年。圖/非池中藝術網攝

蘇旺伸,吸(局部),炭、紙,54x78cm,2018年。圖/非池中藝術網攝

Weak Painting的真情流露-黃華真

黃華真(1986至今)擅長以「弱繪畫」(Weak Painting)來表達作品的整體性視覺感受。這個名詞簡單來說,就是以較為冷的色調與自動性技法來進行創作,使的線條存在想像力、敘事性、時代精神等。

在此次聯展當中,呈現了藝術家經典的人物肢體系列,以及帶來2017年在澳洲的朱雀畫廊辦展的新作-曠野系列。她的筆觸帶有很濃厚的情感,特別是可以在畫布上看到顏料行走的痕跡。另一方面,也因為她以具有速度感的肌理搭配厚感的顏料堆疊,完成了作品的空間性。

人物系列表現了藝術家對於親情的重視,顏料的量體感則安穩了創作者自我的心靈。

黃華真,恩典之流-2(局部),油彩、畫布,150x230cm,2013年。圖/非池中藝術網攝

黃華真,安靜(局部),油彩、畫布,112x162cm,2013年。圖/非池中藝術網攝

黃華真,連線(局部),油彩、畫布,90x150cm,2018年。圖/非池中藝術網攝

東方元素的社會事件寫照-顏妤庭

顏妤庭(1989至今)的以手抄紙作為繪畫的基底,為作品增添了傳統與當代水墨元素之間的連結性。在畫面的安排上,使用波斯「細密畫」模式表現,她以非單一性視角、幾何對稱、裝飾性元素等,帶領觀者可以同時可以清楚看到作品每位人物的情緒與動作。另一方面,作品中也有中國傳統水墨形式的變造延伸,如植物的枝葉的描繪、S形構圖的參考等。

顏妤庭,血流不止的紀念公園3(局部),設色紙本,35x580cm,2015年。圖/非池中藝術網攝

顏妤庭,賀蘭山下的開幕式(局部),設色紙本,132x155cm,2016年。圖/非池中藝術網攝

版畫的「單一性」意義-張銀亮

張銀亮(1988年至今),出生於泉州,香港籍。她的作品以版畫呈現,不過特殊在於每件僅有一個,打破了版畫在藝術上可複製性的思維。主要造成這樣的原因在於她每次畫上去的筆觸與顏料壓印在紙上呈現的範圍不同。另一方面,她的作品都是他生活周遭所見之景。藝術家的筆觸表現相當的特別,其以具象且暢快的手法,描繪了記憶中的片刻。

張銀亮,表演,單幅版畫、紙,19x31cm,2016年。圖/非池中藝術網攝

張銀亮,停車場 ed.1/1,單幅版畫、紙,25x32.5cm,2016年。圖/非池中藝術網攝

長期對於聲音的探討-劉致宏

劉致宏(1985年至今)的筆觸看似快速且具有流動性,實則隱藏很多細膩的筆法於其中,並對於構圖當中景深的安排與空間量感的處理相當的純熟,特別是作品線性與空間性之間的搭配上。另一方面,他是將畫布帶到現場去寫生,有些顏料不僅只是油畫,也會在顏料中加入色粉,以便較快乾。

劉致宏,夏天(局部),壓克力顏料、油彩、法國水彩紙,79x79cm,2015年。圖/非池中藝術網攝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展出了一件藝術家第一次嘗試的裝置作品,表達了他對聲音長期的研究,靈感來自於李商隱的一首詩《春雨》,原文如下:

悵臥新春白袷衣,白門寥落意多違。

紅樓隔雨相望冷,珠箔飄燈獨自歸。

遠路應悲春晼晚,殘霄猶得夢依稀。

玉璫緘札何由達,萬里雲羅一雁飛。

意旨是在說明我們可以回味過往的人事物。而這件作品的內含物件,都是藝術家用白陶做出的作品,沒有上釉,保有一種時光感。

劉致宏的裝置作品。圖/非池中藝術網攝

看似和諧,實則詫異-鄒享想

鄒享想(1990年至今)的作品畫面取自於一些奇特的光景,表達了他對當今環境當中人造建築中的觀察。如作品”M103” 是她經過一間motel所取材的景物,而這個視覺對於我們來說是一種看似熟悉,但又有奇異的感覺。推究會有這樣的原因,是來自於建築本身的風格是一些世界知名的建築形式,如羅馬、希臘典型的風格,但卻又被運用於台灣在地,同時加入視覺詭異的現代造物,如霓虹燈、鐵皮等等。

而這個差異性也反映了台灣對於文化認同的窘境,不禁讓我們思考台灣這長年歷史發展中融合的各種文化與交替之下,究竟什麼才是自己所屬的文化脈動及個人意識。

鄒享想,M103,油彩、畫布,89x145.5,2016年。圖/非池中藝術網攝

鄒享想,NO. 125-1,油彩、畫布,72.5x91,2016年。圖/非池中藝術網攝

誠品畫廊:「蘇旺伸和他的青年朋友們」

展期:2018-06-02 ~ 2018-07-01

地點:臺北市松高路11號5樓

蘇旺伸和他的青年朋友們誠品畫廊鄒享想劉致宏顏妤庭
REACTIONS
喜愛

0

好美

0

0

0

厲害

0

猜你喜歡

view all

焦點新聞

誠品畫廊—2019 Taipei Dangdai 台北當代藝術博覽會

2018-12-20|撰文者:誠品畫廊/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8905

焦點新聞

美術館

TFAM↔REUSE北美館循環計畫首度公開,將展覽廢棄材料轉化為創意衍生品!

2024-12-19|撰文者:臺北市立美術館 / 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6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