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納粹到不列顛 二戰的藝術難民嘉年華
2018-06-22|撰文者:林侑澂
明年將時屆二戰八十周年,戰爭期間歐陸的建築師,電影人,音樂家,作者,演員,藝術家等文化工作者,都曾在流亡英國後,在各領域做出了卓越的貢獻。在這個時間點,英國將以歡慶嘉年華的形式舉辦一系列的活動,以感念在大時代下來到英國的流離文化人們。
這一系列文化嘉年華的亮點包括1930-40年代被迫流亡的著名人物,如荷蘭裔畫家蒙德里安(Piet Mondrian,1872-1944),德裔畫家希維特斯(Kurt Schwitters,1887-1948)、攝影家哈特斐爾德(John Heartfield,1891-1968)和匈牙利裔藝術家拉斯洛(László Moholy-Nagy,1895-1946)等。
蒙德里安在1938-1940期間逃難至倫敦,藝術家的心情因為故國被納粹侵犯而大受干擾,他的畫面中快樂的色彩節奏明顯變少,而加粗的黑色線條更加強烈地貫穿了白色空間。給人相當的禁錮感和壓迫感。這是他第五度轉型,也是其藝術生命中最晦暗而且冷漠的時期。
Piet Mondrian,《Composition with Yellow, Blue and Red》,泰德現代美術館收藏。圖/取自Wikimedia。
再以攝影家朵洛西(Dorothy Bohm,1924-)為例,出生於猶太裔的立陶宛家庭(東普魯士/現俄羅斯),從青少年時期被家人送出納粹統治(1939),到至今九十餘歲。長年來懷抱著流亡文化人身分,對於英國的影像藝術有著相當的歷史意義。1971年發起了倫敦攝影師畫廊(London`s Photographers` Gallery),1998年與友人在倫敦共同創立了焦點畫廊(Focus Gallery)。自身作品受到泰德(Tate)等多個博物館收藏。2015年,其生平更被英國國家廣播電台(BBC)收錄在最偉大的不列顛世代(Britain's Greatest Generation)節目中。
作為這系列節日的創意總監,莫妮卡(Monica Bohm-Duchen,1957-)同時也是朵洛西的女兒。所以莫妮卡將自身定位為「參與者/旁觀者」。這個專案的實踐,對於莫妮卡而言,不單是側寫/回顧一個時代,同時也是對於家族歷史的梳理。
莫妮卡指出目前活動正在洽談的機構包括倫敦的國家肖像藝廊(National Portrait Gallery)和國家藝廊(National Gallery),並期望維多利亞及亞伯特博物館(Victoria & Albert Museum)可以重點展示流亡者的生活圖像,而倫敦蘇富比(Sotheby's London)現已確認將會主辦以流亡藝術為題的特展。以此專題為起點,莫妮卡同時正在撰寫一本關於納粹歐洲難民及其對英國視覺文化的貢獻為題的著作(預計2019年出版)。
Dorothy Bohm。圖/ 取自Instagram。
在戰時,因為出生地/種族主義/政治立場等各種原因,對於不同族群都是悲劇的時代。卻也因為身處黑暗,讓藝術的創造添加了更厚實的內涵。或許內容並不是完全愉快,所以要完成這個計劃,不但需要資源更需要勇氣。這一系列活動不以流派/年份或地區為題,而是以一個時代背景為出發。探討藝術之於人類歷史的立足點,以及戰爭之於藝術的影響性,相信內容會是豐富可期的。
REFERENCE
【Art Net】A New Festival Looks at How Artists Fleeing Nazism Enriched Modern Britain
【Wikimedia】Gallery Slideshow Piet Mondrian
REACTIONS
熱門新聞
1
國美館重磅展覽「所有令人屏息的-2024亞洲藝術雙年展」明日正式開幕,全球35組藝術家共同揭示歷史與人、地方的緊密相連
「2024臺北美術獎」邱子晏作品《曼德拉記憶》探究歷史與記憶的交互辯證獲得本屆首獎
城西生活節:start it underground 向下扎針再向上發展,呈現多元並行的萬華文化
旅途與鏡影:白田誉主也《旅路9》詮釋生命經驗的綿延積澱
2025綠島人權藝術季公布參展藝術家名單及國際交流計畫!由高森信男擔任總策展人,探索島嶼感知的多重時空
众藝術:《觀塘站》梁凱棋駐村交流展 遷徙與記憶交織的軌跡
2024城西生活節登場:三大場館、十一組藝術創作與線下活動,邀您共「飲」萬華新滋味!
年末壓軸必看!「草間彌生的『軌跡』與『奇跡』」11/14預先售票,更多展覽內容亦先曝光
「第三屆橫山書法研究論文獎」轉型雙軌制徵集即將開跑 首獎新臺幣15萬,邀請全球書法研究新銳參與!
藝術與科技交融下的策展實踐:探討兒童藝術教育與博物館機構的未來可能性——高美館30週年國際論壇紀要
站內推薦
猜你喜歡
view all【藝術好好看】希特勒對上畢卡索 : 一場藝術與文化的淨化
2018-05-22|撰文者:葉俣佟/編輯:莊瑋容17110
巴黎:羅浮宮永久陳列被納粹掠奪的藝術品
2018-02-14|撰文者:余芷萱10301
曾因同性戀行為入獄 王爾德像重回英國展出
2017-02-14|撰文者:陳乃慈4288
「超越介面」展現台灣影像魅力,亞美尼亞東歐遊牧媒體藝術節聚焦
2024-11-21|撰文者:段沐212
約瑟夫.波依斯的藝術與環境行動:以自然之名重塑未來
2024-11-21|撰文者:非池中藝術網李亦涵編輯整理184
陳昱榮「源像邊際 Cluster-Pixel Boundary」:資訊轉譯為賦格(fugue)?視覺下感官的再擴延
2024-11-21|撰文者:王襦萱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