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7-01|撰文者:莊瑋容
展場的門口,空中坐著盪鞦韆的燈泡人,頭部散發的暖黃光暈,在刻意不設外部光源的闃黑展場,溫暖的歡迎來看展的觀眾,但是童趣的外表下其實是雕塑家林建榮有感於現今社會大體制下產生的孤寂感。
展場空間。圖/非池中藝術網攝。
林建榮以代表作燈泡人系列,將燈光與雕塑作品完美呈現。作品典藏於各大美術機構,並在許多公共藝術設置中展示。本次在順天建築.文化.藝術中心進行的【不允許孤獨】林建榮個展,探討現今社會,人人都是其中一枚小螺絲釘,「展覽主題的『不允許』有著強勢、命令的意味,代表我們不被允許有太多的想法、太多我們自己的色彩」,林建榮說。於是漸漸同化為相同面貌 面無表情的機械狀態,戴著看似親和的面具,情緒表現卻被壓抑。燈泡人忽明忽滅的燈光像似呼吸、也像似隱隱渴求被外部理解的訊號,但是最終也只是群體裏沒有聲音的一份子。林建榮的燈泡人是許多默默展示的生命,與孤獨自處、與自己對話。
林建榮及其作品合照。圖/非池中藝術網攝。
燈泡人的造型靈感其實來自於林建榮的生活,喜歡收集玩具的他,熱愛美式英雄玩偶及東洋的哥吉拉怪獸,早期林建榮設計的穿大頭皮鞋、戴手套的燈泡人造型,靈感便是來自於米老鼠及其他熱愛的卡漫。近幾年燈泡人像赤裸裸小孩的造型,則是受到Q比娃娃的影響,而林建榮小孩3、4歲時,會在家裡光溜溜地跑來跑去,這畫面也成為燈泡人造型參考之一。
燈泡人騎在馬上的騎士系列呈現的是小時候常常會去遊樂場的經驗,象徵的是每個人都希望化身成勇敢的騎士,不斷朝著人生的目標向前邁進,但是諷刺的是,由旁觀者角度看來騎士卻是在原地不斷踏步、重複相同動作,就像是人生,目標就在眼前卻無法跨越。
盪鞦韆的燈泡人。圖/非池中藝術網攝。
REACTIONS
0
1
1
1
0
熱門新聞
1
國立臺灣美術館「2022台灣美術雙年展」公布首批藝術家名單與策展子題
桃美館首任館長劉俊蘭借調期滿,8/1歸建臺藝大 關鍵四年擘劃桃美館館群發展架構 奠定城市美術館「桃園─國際」地基
新竹市美術館、241藝術空間雙館聯展《疫年紀事》 邀集國內外共16位藝術家,將疫情期間的遭遇轉化為藝術創作
2022台北新藝術博覽會 全展場NFT元宇宙體驗 進入藝術多重宇宙
巴黎聖母院浴火重生:官方公佈重開計畫及預算運用,從這個重建案我們可以學習些什麼?
2022「金車繪畫獎」徵件開跑,於8月1日起開放線上報名!
2022世安美學獎徵件9月1日起跑,總獎金新台幣74萬元!
水上的藝術展場:月之美術館「2023 月津港燈節」公18-2展區徵選計畫開跑!
文化部打造國家隊前進「愛知三年展」 黃心健、許家維、余政達首次獲邀參展
盧昉《異教徒的詩歌》個展:探詢人文精神在當代的多元性,入古出今系列最終章
站內推薦
猜你喜歡
view all焦點新聞
當代藝術臺灣美術基金會X駐美國台北經濟文化代表處攜手合作「Nature Matters」臺灣當代藝術展 回應全球環境議題
2022-08-12|撰文者:藝術銀行/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