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0-24|撰文者:文化部
文化部今(24)日發布新聞稿,宣布所屬的國立臺灣美術館館長一職,將由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藝術與造形設計學系教授林志明接任。文化部長鄭麗君表示,林志明目前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國際藝評人協會(AICA)總會國際理事(board member)、台灣分會(AICA Taiwan)理事長,也是台灣重要的策展人、藝評人與譯者。國美館在台灣美術史研究與推廣扮演重要角色,近年在當代藝術領域的國際能見度亦持續提升,相信林志明深厚的學術能量與國際視野,是此時帶領國美館進一步再升級的不二人選。
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藝術與造形設計學系教授林志明。圖/非池中藝術網攝
林志明是法國高等社會科學研究學院文學藝術語言體系研究博士,目前是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藝術與造形設計學系專任教授,並曾於2013年至2016年擔任系主任,亦曾三度受邀至法國第七大學擔任訪問教授,學術關懷遍及美學、影像研究及西方當代思潮方面,著有《複多與張力:論攝影史與攝影肖像》,並且譯介了布希亞、傅柯、班雅明、布赫迪厄、朱利安等多位重要歐洲當代思想家作品進入臺灣。
在學術研究之外,林志明也是台灣藝術評論的中生代健將,擔任了七屆台新藝術獎觀察團委員及決選委員;策展方面則包括國立故宮博物院「未來博物館」(2008)、國美館「數位之手」展覽(2010)、台北當代藝術館2011年威尼斯雙年展謝春德個展「春德的盛宴」及其2012年返台展、北師美術館開幕大展「米開朗基羅的當代對話」(2013)、「布希亞:攝影X密碼」(2014)、北師美術館「未來媒體」(2015)、水谷藝術「靈魂之窗:未來媒體藝術創作工作坊成果展」(2016)計畫主持人、2017年第四屆大內藝術節主題展區總策展人、尊彩藝術中心「解/嚴」展(2017)、大觀藝術空間「話 時代」展(2017)策展人。2018年亦擔任台北數位藝術節「超機體」的展覽顧問。
鄭麗君君指出,鑒於國美館過去對台灣美術史的投入不足,文化部在前瞻基礎建設計畫中提出四年16億的「重建台灣藝術史」特別預算,實際投入資源支持國美館,啟動館藏台灣美術經典作品的研究、修復、展覽與教育推廣工作,並強化典藏庫房的專業設備。鄭麗君強調,國美館對台灣美術史的研究與推廣責無旁貸,期待林志明所具備的學術視野,能夠強化台灣美術史和國際研究社群的連結,引進多元觀點,並帶領國美館的專業能量再提升,建構台灣的國家美術史論述。
另一方面,國美館近年持續建構台灣攝影史,深獲各界肯定,林志明在影像研究方面的專業將能讓此工作更強化。此外,國美館近年在當代藝術和科技藝術方面深有累積,也藉由「亞洲雙年展」和「台灣雙年展」相當提升了國際能見度,鄭麗君期待林志明和國際藝術社群的連結將能帶領國美館在國際面向再深化,讓國美館成為亞洲當代藝術發展的關鍵節點,也扮演世界認識台灣當代藝術面貌的重要窗口。
國立臺灣美術館。圖/國美館提供
REACTIONS
0
0
0
0
2
熱門新聞
1
從「We are Family」到《共生之所》首屆中國信託新銳美術獎得獎公佈
迎向2020 當代館跨年大展「災難的靈視」 災難後,看見藝術的力量 動盪不安的年代,以藝術刻劃災難的毀滅與救贖
《取墨來:于右任先生140歲誕辰紀念書法大展》 梳理近代書法巨匠的藝術旅程
「中信新銳美術獎」 90後藝術家頭角崢嶸,逾400件創作參賽 跨媒材演繹「共生之所」
我的藝術行旅/石壁魅影
第21屆國家文藝獎得主名單出爐!莊普、王墨林各獲藝術類、戲劇類首獎;首見女性建築師王秋華榮獲建築類首獎
故宮聯手羅浮宮、泰特現代美術館等國際四大館,推出21世紀博物館特展
2019新加坡雙年展 臺灣3藝術家參展|全新藝術委託製作主打「亞洲」與「選擇的重要性」命題
詮釋在地人文景緻-國立新竹生活美學館呈現「島嶼對話-馬祖寫生交流作品展」
C-LAB聲響藝術節今開幕─臺灣聲響實驗室落成,臺與龐畢度IRCAM簽署8年合作
站內推薦
猜你喜歡
view all焦點新聞
當代藝術藝博會台北當代藝術博覽會公布2020年精彩公眾藝術計劃 「藝術」與「新觀點」突破場地框架,延伸至台北各地
2019-12-05|撰文者:台北當代藝術博覽會/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123
焦點新聞
當代藝術藝術跨界現代藝術第21屆國家文藝獎得主名單出爐!莊普、王墨林各獲藝術類、戲劇類首獎;首見女性建築師王秋華榮獲建築類首獎
2019-12-03|撰文者: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非池中藝術網編輯 陳晞 整理15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