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池中藝術網

焦點新聞

再基地:當實驗成為態度 翻轉基地、衝撞藝術概念的實驗性展演

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 c-lab再基地:當實驗成為態度

2018-11-08|撰文者: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 c-lab

 左起藝術家鄧堯鴻、策展人王俊傑、C-LAB執行長賴香伶、藝術家陳慧嶠、陳志建與周曼農。圖/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 c-lab提供

「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簡稱「文化實驗場」)場域前身為日治時期「臺灣總督府工業研究所」,二戰後輾轉成為「國防部空軍總司令部」,而今以新生的當代文化實驗場型態向大眾開放。在2018年8月18日正式宣告啟動之後,秉持著「創新」為核心理念與行動指標、打造創新實驗平台的概念,於11月10日推出展覽「再基地:當實驗成為態度」(Re-Base: When Experiments Become Attitude)。

展覽由王俊傑擔任策展人,試圖探論在當代標準化機制的制約下,「實驗」的意義及可能。隨著舊空軍總部成為遺址,其基地功能的轉換,在被穿透的歷史與打開的圍牆之後,終究需要回到基地內部重塑其空間的文化意義,作為探討由歷史還原而來的新生當代文化實驗場域。因此,展覽扣合被展開的舊空間及再構成的新空間,讓重生的基地成為對話平台,藉由再基地化的凝聚性打破空間的既定功能,形成彼此交織的網絡。

本展挪用1969年傳奇展覽《活在你的腦子裡:當態度成為形式》(Live in Your Head: When Attitudes Become Form)之概念,策展人哈洛.史澤曼(Harald Szeemann)將60年代的後低限主義、貧窮藝術、地景藝術與觀念藝術等新趨勢置入傳統美術館白盒子空間中,其所引發的混亂美學衝擊,激發了西方當代藝術開放概念的重要轉折。「再基地:當實驗成為態度」企圖將計畫核心放回場域自身,從禁閉軍事重地轉變為開放文化空間的過程;展覽也提問了藝術及思想作為建構當代文明與身分的本質,一種對未來不確定,但卻充滿自信與棄而不捨的必要精神。

張英海重工業-100種幸運 。圖/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 c-lab提供

陳慧嶠-床外的藍天 。圖/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 c-lab提供

鄧堯鴻-繭影。圖/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 c-lab提供

展覽邀請:鄭淑麗+馬修・富勒(Mathew Fuller)、陳志建、陳慧嶠、周曼農、明日和合製作所、鄧堯鴻、夏宇、高重黎、肯・瑞納多(Ken Rinaldo)、吳其育、張英海重工業(YOUNG-HAE CHANG HEAVY INDUSTRIES),共11位/組來自視覺、觀念、表演、文學、新媒體等不同世代跨領域藝術家,他們都具備了某種不合時宜但卻堅持探索與開創當代可能的特性。全部作品以委託限地製作的方式,呈現藝術家們的全新提案,透過空間裝置、邀請合作、表演、民眾參與及論壇等大量多元性介入。當我們思考藝術與文明或歷史建構議題的同時,其延伸出的日常環境、空間、行為與生活等命題,是否有意識地進行文明的改變或再創造?當實驗成為態度,亦就是宣告我們開放與自由地回到自身環境的探討,還有源源不絕的批判與創造動能。

高重黎-Narcissus with Echo 。圖/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 c-lab提供

陳志建-空域。圖/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 c-lab提供

展覽資訊請點這

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 c-lab再基地:當實驗成為態度
REACTIONS
喜愛

0

好美

1

0

0

厲害

0

猜你喜歡

view all

焦點新聞

藝術產業

當代藝術特展策展

C-LAB 2023年度大展「崩塌記憶之宮」 探索時空錯置下的歷史記憶

2023-06-12|撰文者: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 C-LAB / 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4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