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池中藝術網

焦點新聞

「海有多深—那些人眼中的瀨戶內」開展 在冬季感受瀨戶內的溫暖氣息

Life Takamatsu瀨戶內了了空間liáu liáu Art Space瀨戶內國際藝術祭那些人眼中的瀨戶內

2018-11-20|撰文者: Life Takamatsu 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

海有多深—那些人眼中的瀨戶內主視覺。圖/Life Takamatsu提供
由日本媒體網站Life Takamatsu主辦的「海有多深—那些人眼中的瀨戶內」展覽將於2018年11月30日至2019年1月13日,在台北士林「了了空間liáu liáu Art Space」開展,臉書活動頁面上線兩週有興趣人數就已經突破3,000人,足見民眾對於這次展覽的引頸期盼。本展匯集了包含攝影師、插畫家、美術教育工作者、藝術家、學生等身分旅人的藝術作品,並結合5場座談分享,講者涵蓋在瀨戶內成長的當地人,以及來自各處的旅行者,映照出每個人眼裡不同的瀨戶內。本展不會列出必去景點、沒有必吃美食,也未必都是名人推薦,但這些源於旅行而留下的記憶,無處不傾訴著海的深度。至於海有多深?唯有動身啟程,才會找到自己的答案。
八組旅人 八段真實而深刻的瀨戶內記憶
享譽國際的「瀨戶內國際藝術祭」、各具特色的眾多小島及美術館、烏龍麵,以及風和日麗的瀨戶內型氣候,讓高松市逐漸成為周遭地域的圓心,吸引愈來愈多旅人探訪瀨戶內。在三年一度的瀨戶內國際藝術祭將於明(2019)年再度登場之際,「海有多深」展覽在台北溫暖登場,預先帶來遠方海的氣息。此次展覽以「那些人眼中的瀨戶內」為主軸,策展人Ting經過近一年時間與曾造訪瀨戶內的八組旅人深度對話,展出他們萃取自各自旅行經驗的作品,並從作品中折射出曾有的記憶光景。
特別的是,本次展覽打破透過名人推薦必去景點的傳統模式,參展的創作者多為素人,讓觀展者有機會感受到貼近日常生活的旅行記憶。其中,本展創作者之一、以美術教學為主職的劉育良,與現正就讀國小的女兒劉蘋萱、劉檸瑄及其學生陳冠瑾(現為國一生),運用瀨戶內旅行途中累積的攝影影像、繪畫寫生手稿與少許文件,透過燈箱、紙黏土、繪畫等多媒材,製作出一件蘊含大人視角與孩子觀點的獨特瀨戶內海探險地圖「與孩子們一起跳島探險」。
另一位創作者茉莉,初次造訪瀨戶內海時已經懷有8週身孕,仍在島與島之間邊抵抗孕吐、邊與先生共同度過美好的假期。「瀨戶內海對於我和先生來說,是一個『充滿光影,爽朗卻又靜謐』之地。2016年選在藝術祭後造訪瀨戶內的我們,深深感受到人與作品在那片土地上所享有的閒適與自在,那是一個可以充分且大口呼吸的地方。」茉莉說。她結合瀨戶內的光影、景色與生活感,選用「陶」為媒介創作生活器皿,並加入一點乾燥花藝,創作出複合媒材作品「Breeze of Setouchi」,將瀨戶內海的美好回憶融入家中的餐桌日常裡。
不只是旅行紀錄 更是對生活的反思
身為本展策展人、同時也是參展創作者的Ting,展出個人作品 「瀨戶內12個月」,透過相片記錄下她在瀨戶內的一年旅居生活。「風景才是最美的風景」,2016年因工作正式移居高松市的Ting說:「旅人們追逐景點,居住者收集尋常,喧嘩或寂靜,每片風景都是自己,都是瀨戶內。」幾回在高松與網友交換旅行足跡,以及數次在台灣舉辦的小型分享會或展覽,讓她聽到許多不同領域朋友的旅遊心得,也看到不少源於瀨戶內旅行而來的創作。本展不僅是她對於觀者的提問,也是她每回聆聽他人的旅遊經驗時,對於自身生活場域的反思;她更期望透過此次展覽,提供給即將出發、對於瀨戶內感興趣的朋友更多不同角度的參考。
「海有多深—那些人眼中的瀨戶內」自2018年11月30日至2019年1月13日於「了了空間liáu liáu Art Space」免費展出,歡迎民眾於開放時間前往參觀,感受不同專業背景的視線所看見的瀨戶內。展覽期間也特別規劃5場分享講座,擁有瀨戶內旅行經驗的講者,包括媒體工作者、藝術家、設計師、美術教師、盆栽專家等講者,將在12月1日及12月2日下午,帶來難得且精彩的瀨戶內記憶分享,創造一系列關於島、關於海、關於旅行的豐富視聽饗宴。
海有多深—那些人眼中的瀨戶內。圖/Life Takamatsu提供

「海有多深—那些人眼中的瀨戶內」系列講座

2018.12.1(六) 13:00-14:20
【從東京到瀨戶內的距離-在日設計師眼中的瀨戶內海】
講者:Rika/與談人:Ting
赴日本十年,大學專攻商管。台大畢業毅然決然改變方向,憑著對設計的一股熱愛前往日本。在東京攻讀平面設計專門學校畢業後,進入日本設計事務所、制作公司從事平面設計。原以為日本是短暫的停留,沒想到一留就是十年多。
興趣是帶著一卡小皮箱去日本大江南北流浪,而瀨戶內海是無法忘懷的風景。不知何時開始,那片海成了想逃離東京時的心靈寄託。
講座內容:
令人意外!沒去過也不知道瀨戶內國際藝術祭的日本人竟然比想像中來得多。從首度造訪瀨戶內,瀨戶內便成為Rika在日本的心靈的故鄉。對非美大出身的設計工作者Rika而言,瀨戶內國際藝術祭有何魅力;在藝術祭期間與非藝術祭期間都曾造訪的她,感覺到什麼樣的差異;瀨戶內的哪些人事物在她心上烙印下深刻痕跡;在日本生活那麼久的她,為何對瀨戶內海情有獨鍾。除了藝術作品,在Rika的分享裡,或許也可以看看同樣是日本但在東京與瀨戶內兩處描繪出來的不同生活輪廓。

2018.12.1(六)15:00-16:20
【香川盆栽知多少】
講者:勝村岳世(Gakusei Katsumura)
在瀨戶內海的小島上成長。因為就讀大學而來到高松,進而接觸到盆栽的魅力。深受香川盆栽之美與職人魅力所感動,現在幾乎每天都到盆栽園,同時傾力對海外介紹香川盆栽的魅力。
講座內容:
高松是日本盆栽最知名產地,不論是盆栽園的數量與盆栽的產量,包含盆栽之美,在在深深吸引歐美專業人士。
香川盆栽為何能吸引這麼多海外專業人士呢?想更了解兼具歷史與藝術性的盆栽,絕不能透過這場講座。即使不是盆栽專業人士,身為旅人,也能在旅途中接觸香川的盆栽之美。

2018.12.2(日)12:30-13:50
【重新成為人:瀨戶內國際藝術祭的觀察與省思】
講者:袁常捷
IC之音竹科廣播《親愛的生活練習》、《IC每日文摘》主持人。三度入圍廣播金鐘獎。
日本旅行が大好き❤!
2016年遊覽瀨戶內國際藝術祭後向朋友強力推銷,但不小心推銷得太成功,結果明年要帶一團藝術祭親友團。
講座內容:
台灣人跨越國界瘋藝術祭—2016瀨戶內國際藝術祭的旅客中,有13.4%為外國觀光客,當中來自台灣的觀光客最多(37.2%);2018年越後妻有大地藝術祭的外國旅客人次統計儘管尚未出爐,但據親身觀察,台灣旅客人次應該也是位居各國第一。日本的藝術祭為何如此吸引台灣遊客?是台灣人愛跟風,還是真受藝術品的質量、美食、風景、人文或其他層面吸引?從日本的經驗,藝術祭是振興偏鄉的靈藥?在談地方創生的台灣,能╱需要╱有條件仿效嗎?面對台灣從南到北鋪天蓋地的眾多大地╱地景藝術節,身為媒體人,在採訪、報導時又有何思考與取捨呢?

2018.12.2(日)14:20-15:40
【藝術旅行的出走藉口:藝術展演之瀨戶內國際藝術祭】
講者:劉育良
現任藝術田美術教室老師,以美術教學為主職,並在不同學校藝文領域帶著孩子挑戰平時沒有嘗試過的創作課程、參與視覺領域設計的工作,舉辦旅行講座分享。曾任嘉義鐵道倉庫駐站藝術家、展演企劃、藝術總監。曾舉辦『A Son In Art Farm』劉育良‧郭瑞祥雙個展、『藝術品=0』等展覽。
講座內容:
這幾年阿良持續進行以藝術文化為主題的自助型態旅行,2016年參觀三年一度的瀨戶內國際藝術祭,一步一步探索這個以四國地區瀨戶內海的小島為範圍的藝術三年展,初次踏上原本年紀大一點後才會規劃造訪的日本。
為了帶大家走訪雖然很便利但很陌生的日本,2016年的首日元旦那天以找尋安藤忠雄建築作品為藉口,冬天的大阪與京都有暖暖包相伴,我們順利找到了小小的住吉長屋,泡了期待已久的日本溫泉,累積如何在日本走跳的旅行經驗和邏輯。
同年夏天,剛拜訪完歐洲的暑假,浩浩蕩蕩帶了21位同學一起探訪日本,以高松為據點每日想著要到哪座島嶼尋找作品,並日日感嘆著逐漸沒落的島嶼區域竟然可以讓藝術祭的舉辦逐漸復甦,
我喜歡不管距離、千里迢迢的去欣賞參觀低商業色彩,很純粹把重心放在藝術家創作精神的藝術展覽,這種型態的藝術祭,會有策展人關注的議題。近年來由於世界氣候變遷,環保意識高度被關切,人與大自然的關係正被升溫注目,一場可以由人與大自然環境去出發的藝術展演是我喜歡帶著大家一起去參與探訪的對象,可以更加深入體會到人類該怎麼與天地萬物相處。
2002年阿良第一次出國就跑去德國Kassel看Documenta文件展,那時還順道在法蘭克福看了Manifesta歐洲藝術宣言展,在國內也看了幾次的台北雙年展與台灣雙年展,2012年再去了一次德國看文件展,2014年起已經去了四次的法國亞維儂藝術節,2016年的暑假才剛看完威尼斯建築雙年展後,八月帶大家一起跳島看了好熱好熱的瀨戶內國際藝術祭(2019計畫再出發),2017欲罷不能的再次到了德國Kassel看了第三次的文件展(不知道還有沒有第4回?),2018寒假到了印度Kochi找尋上一屆科欽雙年展的蛛絲馬跡,2019年寒假即將再次拜訪科欽—穆吉里斯雙年展,2018年暑假去了英國披頭四的起源地:利物浦雙年展,2019年即將再次前往威尼斯藝術雙年展,鑽著古老巷子找作品⋯⋯。
透過這些藝術旅行的累積,分享可以讓人生更加豐富精彩的方式,欣賞作品與創作,其實可以是非常自然融入在日常生活中的事。

2018.12.2(日)16:00-17:20
【藝術有多遠】
講者:張博傑
作品多以數位生活工具使用經驗為發想,與參與者共寫敘事日常。在這樣創作過程中,探討人與人之間微妙的牽連、不可見的交會、個人到群體的生命經驗。
近年舉辦個展『Re LIGHT』/好氏研究所/台北、『時間顯影』/華山好樣思維/台北、『壯遊』/空軍總部舊址/台北、『張淑芬』數位創作案/台灣美術館/台中、『後面的後面』art studio /信義誠品/台北;雙個展『後.美獎』/索卡藝術空間/台北。
獲獎包含2018年金玻獎第三類組銀牌、2014年台北美術獎入選、2013年全國美術展金獎、2013年新媒體藝術卓越獎等。
作品典藏:國立台灣美術館藝術銀行(2014、2018)
當代藝術創作:www.pochiehchang.com
鑲嵌玻璃工藝:zhenzhenlab.weebly.com
講座內容:
1.行前對創作的狀態
2.瀨戶內海藝術祭的無深度旅遊指南
3.何為創作?
4.行後對創作的狀態

「海有多深—那些人眼中的瀨戶內」展訊
展覽期間:2018年11月30日~2019年1月13日
開放時間:13:00~19:00(每週一公休)
地點:了了空間liáu liáu Art Space,台北市士林區中興街24號
交通資訊:捷運淡水信義線士林站,出站步行約10分鐘;公車111、206、223、250、302、508至士林國中站下車,步行約3分鐘;公車216、218、223、277、280、310、606、616、680至士林站下車,步行約5分鐘
主辦單位:Life Takamatsu

Life Takamatsu瀨戶內了了空間liáu liáu Art Space瀨戶內國際藝術祭那些人眼中的瀨戶內
REACTIONS
喜愛

0

好美

0

0

0

厲害

0

猜你喜歡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