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的無限可能 2018高雄藝博12熱點搶先看
2018-12-01|撰文者:林侑澂
藝術的無限可能 2018高雄藝博12熱點搶先看
2018第六屆高雄藝術博覽會於2018/11/30(五)-2018/12/02(日),在高雄駁二藝術特區大勇倉庫和城市商旅真愛館隆重舉行。秉持著對藝術的使命感與熱忱,在產官學各界的期盼與支持之下,大會規劃了多元豐富的展覽及講座活動,服務所有喜好藝術的朋友。
本屆高雄藝博延續了往年「東南亞及東北亞藝術交會平台」的定位繼續前進,除了台灣各地展商之外,更有來自莫斯科、日本、韓國、印尼、越南等各國展商參與。規劃了「VR+虛擬實境與錄像特展區」、「攝影專區」、「印尼當代藝術平台」、「南方策展平台」、「俄羅斯當代藝術平台」、「駁二藝術特區」與「城市商旅展區」七大展覽主軸,以及多元豐富的論壇活動,對於藝術的可能性作了多方面的探討。
隨著藝術的腳步,非池中藝術網前進高雄,挑選了12件精選展品與大家分享。
《南方策展平台 白色記憶藝術空間》
林致維,《夜裡的保西宮》,2018。圖/白色記憶藝術空間提供
藝術家林致維,透過明確濃烈的色彩刻畫了台灣常見的城鎮風景。想像著夜幕低垂的晚上偶然彎進一條巷弄,發現這裡有間宮廟散發著如顏料般艷紅的色彩,默默的守護著社區時,對於很多人都會有如同漁船看見了燈塔一樣,感到一份親切的的安心感。藝術家從日常中親切地的感動出發,試著和觀者互相對話。畫面中鋪陳的熟悉與寧靜,便是這幅畫背後想傳達的意義。
《駁二藝術特區P3-01 陶華灼藝廊》
盧嬿宇,《Waiting for fresh verdure》,2018。圖/陶華灼藝廊提供
藝術家盧嬿宇藉由動物的形象來討論人們浮動且模糊的意識中,對於外在刺激、社會規範、世代不安等等的認知。藝術家將鹿獸的姿態以擬人的「特徵」呈現,形塑一種似人非人、似物非物的變異形體。將意識代入人形與獸形。將物形之間的對立與調和做了探討,藉此探討著人性在本質與變動之間的脆弱平衡。
《駁二藝術特區P3-02 Askeri Gallery》
TOTIBADZE Anton,《woodcuter sergeys failed date》,2015。圖/ Askeri Gallery
首次來台參展的莫斯科的畫廊Askeri Gallery,帶來了藝術家Pavel Polanski的作品,藉由超現實而寧靜的畫面元素,擘劃出一種類似電影場景般的科幻氛圍中的,表達了一種想像與現實交界之間的奇幻氛圍。
《駁二藝術特區P3-03 新苑藝術》
Abdus Salam,《拯救世界/Save the World》,2017。圖/新苑藝術提供
印尼藝術家Abdus Salam與新苑藝術合作,本次藝博帶來了數件亮麗搶眼的作品。畫面中的人物等元素各自具有象徵意義,融合出了扭曲、風格化的抽象形象。以城市綠化的重要性為主軸,表達藝術家對於「自然環境」與「人類文明」該如何相處、如何循環的思辨。
REACTIONS
熱門新聞
1
國美館重磅展覽「所有令人屏息的-2024亞洲藝術雙年展」明日正式開幕,全球35組藝術家共同揭示歷史與人、地方的緊密相連
富貴三義美術館呈現「材境交匯」石•陶•鐵的材質重塑創新之美 創作聯展,再詮釋媒介、形式、創新之間的觀點交匯
桃園市兒童美術館以「策展」概念規劃兒童藝術圖書空間,打造成色彩斑斕、細節豐富的立體書
「翰墨無邊—國際書法名家邀請展」 跨越國際,盛大展出世界各國名家作品
第60屆威尼斯雙年展台灣館「袁廣鳴:日常戰爭」圓滿閉幕,同場加映宣布2026年代表臺灣參展藝術家
城西生活節:start it underground 向下扎針再向上發展,呈現多元並行的萬華文化
金車文藝中心首項書寫類補助計畫「2025金車藝文書寫工作坊」開放徵件中
2025綠島人權藝術季公布參展藝術家名單及國際交流計畫!由高森信男擔任總策展人,探索島嶼感知的多重時空
旅途與鏡影:白田誉主也《旅路9》詮釋生命經驗的綿延積澱
2024南島國際美術獎作品文化觀察紀錄
站內推薦
猜你喜歡
view all精選薈萃 2018 高雄藝術博覽會參展名單公布
2018-10-31|撰文者:高雄藝術博覽會/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3966
現當代藝術薈萃 2018福爾摩沙藝博10大熱點搶先看
2018-07-13|撰文者:林侑澂17366
2024高雄藝術博覽會熱鬧開展--新銳、大師藝作薈萃
2024-11-29|撰文者:大苑藝術/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526
牽引場域的本質:張方禹《環》雷射光元素的解構
2024-11-29|撰文者:非池中藝術網王襦萱編輯整理274
關於「風景」的本質意義及其在當代中的重新審視,曙畫廊展出「迷失的風景——長谷川彩織台灣首個展」
2024-11-28|撰文者:曙畫廊183
奧拉維爾.埃利亞松(Olafur Eliasson)「地球的氣息」與「日常世界」開啟公共空間的感知重塑
2024-11-27|撰文者:非池中藝術網李亦涵編輯整理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