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2-01|撰文者:林侑澂
《城市商旅251 伊日藝術》
Mònica Subidé,《Children of the sun》,2018。圖/伊日藝術提供
來自西班牙的藝術家Mònica Subidé認為:「最後的孩子;我喜歡談論童年,因為多過於記憶,能一直陪伴在我們身邊的就是感覺和知覺。」藉由一系列的作品討論著「童年」,藝術家讓自己沉浸於探討童年的世界裡,研究起童年的意義究竟是什麼?持續探討這些記憶所遺留下來的感覺和知覺。懷抱著眷戀與些許的猶豫,藝術家將「成為女人或男人之前的最後一個夢境」呈現在了藝術創作之中。
《城市商旅252安如藝廊》
內田江美,《Trace》,2016。圖/安如藝廊提供
藝術家內田江美對於「獨創性」一直有著強烈的執著。用木炭引伸的作品「Trace系列」中,被無數的木炭的線條覆蓋的鮮明色塊辨識度相當地高。而在藝術家的創作上,最慎重也是最花費心思的是「透明感」的呈現。襯底的油彩顏料,重疊塗抹,畫出微妙的空間層次,從而產生視覺上的「可穿透感」。
《城市商旅258 意識畫廊》
阿咧,《聖誕花枝》,2018。圖/意識畫廊提供
藝術家阿咧是位怪獸專家,擅長以陶塑出有趣的微妙平衡形體,交融他的獨特的水墨上釉法,加上豐沛的想像力,展現出宇宙怪獸生命力與強大的幽默力。小怪獸們各自有著自己的背景故事,也有著不同的未知冒險。透過充滿童趣的主題,以詼諧可愛的方式表達了藝術家的童心和面對這世界的態度。
P2-攝影專區,靜慮藝術,台北。圖/非池中藝術網攝
P2-攝影專區,東籬畫廊,台北。圖/非池中藝術網攝
駁二藝術特區P2,VR+虛擬實境與錄像特展區。圖/非池中藝術網攝
本屆大會特別規劃的「VR+虛擬實境與錄像特展區」,策展人羅禾淋以「缺角的影像」為題,共展出11位當代藝術家的作品,並融合駁二港口的歷史風貌,讓錄像藝術在其中更增添本次藝博會的當代性。在當代藝術與科技的融合上提供更多的支持與平台,也提供喜愛藝術的朋友們最新的藝術體驗方式。
本屆高雄藝博與高雄市文化局的互助合作,在各展場中可以再次感受到南台灣的熱情與生命力,多元的展演與講座不但與在地藝術界結合,也廣邀世界各地的展商參與。相信隨著高雄藝博的深耕,勢必可以帶動南部產經學的在地資源,以培育、擴大藝術收藏之群眾,讓藝術文化能更深植大高雄的城市紋脈。伴隨著這週末的艷陽,高雄乃至南台灣的藝術盛事正熱烈展開中。
2018第六屆高雄藝術博覽會主視覺。高雄藝博會提供
更多展覽資訊請進這裡。
[城市商旅展區] 圖輯報導上篇 請進這裡。
[城市商旅展區] 圖輯報導下篇 請進這裡。
[駁二藝術特區] 圖輯報導P2篇請進這裡。
[駁二藝術特區] 圖輯報導P3篇請進這裡。
REACTIONS
0
0
0
0
0
熱門新聞
1
藝術的洗腦與洗腦的藝術
詮釋二十世紀及當代藝術板塊之視域,中國嘉德2022春季拍賣會以「5+5+5:中國當代藝術特展」特別專題,隆重呈現!
(影音)眾神、信仰、地獄、幽魂—臺南市美術館夏季迎接法國大展 「亞洲的地獄與幽魂」特展,挑戰你的膽量!
桃源國際藝術獎入圍名單今揭曉,來自8國橫跨歐亞、美洲15位藝術家,明年3月齊聚桃園盛大展出
藝術家張恩滿登德國卡塞爾文件展,從「非洲大蝸牛」探討臺灣原住民面對入侵物種
【第20屆台新藝術獎 藝術家訪談篇】《父親的錄影帶_碧兒不談》| 楊登棋
雙「館」齊下,香港故宮、M+博物館藝文新地標,串聯起西九文化區的傳統美學和當代藝術
ART TAICHUNG 2022 台中藝術博覽會7月15日盛大開展!10年深耕中台灣藝術市場,首度進駐台中林酒店
「SHOOTING-普立茲新聞攝影獎80週年展」華山開展,展出自1942年開始80年間得獎作品
忠泰美術館五週年專刊 今起全通路正式登場!
站內推薦
猜你喜歡
view all焦點新聞
當代藝術藝文跨界時事觀點【第20屆台新藝術獎】牯嶺街小劇場節目橫掃二獎項 人力飛行劇團《感傷旅行》、《王子.哈姆雷特》兩作品獲獎豐收 《不好意思…請問一下這個怎麼打開》以遊戲引擎動畫創作獲視覺藝術獎
2022-07-02|撰文者:台新銀行文化藝術基金會/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