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2-24|撰文者:陶文岳 ( 藝評家 )
觀音山,72.5×100cm,2001年。圖/客家委員會、國立中正紀念堂管理處提供
今年11月由客家委員會與國立中正紀念堂管理處共同主辦,於中正紀念堂一展廳展出的「豐采․頌歌-何肇衢邀請展」,盛大展出這位台灣前輩畫家近150件作品,其中描繪次數最多,最富個人特色莫過於淡水觀音山系列:自古以來,淡水為眾多詩人、畫家創作描繪的對象,而何肇衢自1960年代至今,便不間斷創作了大量的淡水系列作品。
我們看到台灣有許多畫家喜愛畫淡水的觀音山,但他比那些畫家多了一個優勢,就是在淡水擁有一間窗明肌淨的畫室,窗前的大片透明玻璃,能直接面對觀音山,他每天就像上班打鐘的固定來畫室創作。淡水畫室的源淵來自於年輕時到淡水寫生遇雨的緣分,那天他正好到淡水勘景,選擇在一棟白色洋樓前寫生,突然下起了滂沱大雨,在倉皇狼狽中,正好碰上洋樓主人蔡老太太,友善的請他進入屋內避雨,在等雨停中,兩人閒聊的極為投緣,看他對淡水風景喜愛,而剛好樓上還有一間空房,蔡老太太概然大方的承租與他,讓何肇衢真正的與淡水結下了不解之緣。在此畫室窗口望出,觀音山在淡水河岸上,青山呼應綠水,淡水河光影流動色彩變幻萬千。看觀音山,畫觀音山,數十年相處,三百多張包括油畫與素描作品的歷程,逐漸形成厚實情感張力。2014年的〈觀音山夕照〉直接描繪出窗內與窗外相應照的情境,暗示著藝術家之存在感,深刻感受到藝術家對於此景的執著與熱情。
觀音山夕照,91×60.5cm, 2014年。圖/客家委員會、國立中正紀念堂管理處提供
風景寫生對於何肇衢來說,是一種包含觀賞、思考和創作等連串的創作過程。對於觀音山的景物,他都能如數家珍的敘述著,從山勢的斜線與坡度走向,山間雲霧變幻的色彩與線條,或從哪個地方欣賞觀音山的角度是最美。我發覺他所描畫的景象早已不是那稍縱即逝的風景變化,因為整個淡水河畔,其實早已充滿了畫家遊歷、探巡、寫生的足跡,如果將整個創作過程延展開來,他其實是在記錄淡水河鎮不斷地變更的歷史,如同攝影記實的紀錄過程,這也是寫生畫珍貴的價值所在,況且還經過歷史的沉澱,多了人文省思下的滄桑記憶。
以“ 決定性的瞬間 ”攝影概念知名的法國攝影家布列松曾說:「攝影,照我的想法,就是繪畫速寫,憑直覺完成,不容修改。若非改不可,那只好等下一張再改了。生命是隨時在變的,有時景象一消失,你就無能為力了……生命只有一次,是永遠的,而且不斷在翻新。」(註1)
觀音山清晨,72.5×91cm,2011年 。圖/客家委員會、國立中正紀念堂管理處提供
何肇衢長時間的看觀音山、畫觀音山、紀錄觀音山這樣數十年如一日的與山相處,包括素描、水彩、油畫等,他前後完成數百張精彩作品,也是長時間的厚度積累。其實他的寫生油畫並非全然刻板的描繪景象,他喜歡打好畫面的輪廓,再用色塊去堆疊填補畫面,把一些造形蓋掉一點。如果效果好就留下,如果不滿意就塗改重畫,但基本上都以實景去做畫面的變化。我覺得觀音山的特色早已烙印在他心底,趨向永恆,成為不可抹滅的精神景色。
註釋1:
引用自網路Pholoblog.hk攝影札記,2010.10.10
REACTIONS
1
1
0
1
1
熱門新聞
1
藝術的洗腦與洗腦的藝術
詮釋二十世紀及當代藝術板塊之視域,中國嘉德2022春季拍賣會以「5+5+5:中國當代藝術特展」特別專題,隆重呈現!
(影音)眾神、信仰、地獄、幽魂—臺南市美術館夏季迎接法國大展 「亞洲的地獄與幽魂」特展,挑戰你的膽量!
桃源國際藝術獎入圍名單今揭曉,來自8國橫跨歐亞、美洲15位藝術家,明年3月齊聚桃園盛大展出
藝術家張恩滿登德國卡塞爾文件展,從「非洲大蝸牛」探討臺灣原住民面對入侵物種
ACC 台灣2022年獎助計畫受獎人名單出爐,共8位/組藝術家及團體獲獎
【第20屆台新藝術獎 藝術家訪談篇】《父親的錄影帶_碧兒不談》| 楊登棋
ART TAICHUNG 2022 台中藝術博覽會7月15日盛大開展!10年深耕中台灣藝術市場,首度進駐台中林酒店
「SHOOTING-普立茲新聞攝影獎80週年展」華山開展,展出自1942年開始80年間得獎作品
雙「館」齊下,香港故宮、M+博物館藝文新地標,串聯起西九文化區的傳統美學和當代藝術
站內推薦
猜你喜歡
view all焦點新聞
當代藝術藝文跨界時事觀點【第20屆台新藝術獎】牯嶺街小劇場節目橫掃二獎項 人力飛行劇團《感傷旅行》、《王子.哈姆雷特》兩作品獲獎豐收 《不好意思…請問一下這個怎麼打開》以遊戲引擎動畫創作獲視覺藝術獎
2022-07-02|撰文者:台新銀行文化藝術基金會/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5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