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2-29|撰文者:王玉善
張英楠,靜默(局部),油彩、畫布,110x140cm,2018年。圖/索卡藝術提供
在這靜謐且安詳的空間中,兩個小人物共乘於小船之上,並划動於海洋色布幕所建構的場景中,似乎進行著一段遙遠的旅行……,同時這所有的一切,看起來是那樣的自然,毫無違和感。不過實際上,這個看似真實的景象,其實是一個虛構的超現實場域,它的真正視覺來源,是我們常見的保健室樣貌。藝術家張英楠將其轉化為自我意識中的心象風景之後,以劇場式的構圖來訴說個體經驗與情懷,並作為與觀者互動的重要方式之一。同時,這個介於超現實與真實之間的反差描繪,便是張英楠作品中,最具自我風格的表現-理性構圖中的寧靜詩意表述。
張英楠,靜默,油彩、畫布,110x140cm,2018年。圖/索卡藝術提供
張英楠出生於文化古城-陝西省的鄉下,畢業於西安美術學院油畫系,現在生活及工作於北京,創作至今,在亞洲許多地區,皆舉辦過個展及聯展(點此詳看藝術家的簡歷),作品《鏡心》更被著名音樂人姚謙收藏,並榮選為電影《一個人的收藏》之海報封面。本次為藝術家首次於台灣舉辦的個展,展覽名稱為「去遠方-張英楠個展」,時程為2018年12月8日至 2019年1月13日。
藝術家張英楠。圖/索卡藝術提供
展覽空間照。圖/索卡藝術提供
圖像、記憶建構的超現實場域
張英楠的作品兼具時間的速度感以及空間量感的移動性,主要的原因來自於他將個人記憶中的感受及歷程,以理性的結構,鋪陳畫面之中,營造出一種具有高度真實畫面的超現實主義體現。
張英楠,海,油彩、畫布,170x130cm,2018年。圖/索卡藝術提供
張英楠,寧靜與輝煌,油彩 、畫布,130x170cm,2018年。圖/索卡藝術提供
而之所以有這樣的表現,我們可以從他的創作風格與個人生平來理解,首先當我們仔細觀看藝術家的作品時,總能感受到一股惆悵感,而這個心境可以是鄉愁、疏離、失落等。主要的原因是來自於藝術家從十歲以後搬到寶雞市,再輾轉就讀於西安美術學院至畢業的過程,歷經了城鄉之間的發展差距,同時在北京工作時,這個感受又更為加深。
因此,這個差異性,便一直長期牽絆著藝術家的內心,特別是反映在人與人之間的情感距離,以及原本對於城市的冀望與落寞反差,此外,城市中的生活變化是相當地高速,因此在畫面當中可見一種時空穿越感受,特別一直延伸的畫面及構圖,並在最遠方出現一個鄉愁的元素,代表創作者心底層中最深層的掛念,如作品《故鄉》是以空間的延伸,來講述他回想到故鄉的某個片刻時段及場所。
作品《北方記憶》是藉由北方氣候變遷的循環,呼應著人類由生到死,以及與現今所處的環境上的關係思考,同時中間告解室的設立,也暗喻著人類反省自身之後,又將再次面對下一個循環。但所面對的問題是否有往更好的方向發展,仍然不得而知,具有哲學上的意義。
張英楠,故鄉,油彩、畫布,200x200cm,2018年。圖/索卡藝術提供
張英楠,北方記憶,油彩、畫布,120x200cm,2018年。圖/索卡藝術提供
劇場式構圖,將理性訴諸於感性
在張英楠的作品當中,我們可以看到他主要是以理性的方式,來進行畫面的結構安排,包含精細的幾何空間與線條搭配,並與較為冷色系的顏料對應,帶給觀者一股靜謐的神秘感,但卻又能透露出藝術家對於現世的反思與惆悵。而之所以能將理性元素轉化為情感的訴說,主要是藝術家在畫面上以劇場式的構圖手法,將畫面中的人,抑或者物件,賦予生命力。如作品《午夜叢林》描繪一個西部牛仔位於廢棄的廠房中央,而正上方有一盞燈,打照於其身上,並反射於地面上的模糊人物倒影,增加了肢體的動態感,同時與前景的鋼板及門口對照,表述了牛仔渴望自由,但卻又被限制在空間之中的狀態,藉此暗喻許多人的內心如同畫面一般,都想逃脫社會的某些框架。
張英楠,午夜叢林,油彩、畫布,180x230cm,2017年。圖/索卡藝術提供
張英楠,隻言片語,油彩 、畫布,97x130cm,2018年。圖/索卡藝術提供
綜觀上述,我們可以發現,張英楠以不同場域的描繪,將其個體承載的生命經驗及社會觀察,轉化一個連結過去至未來的現世寓言,看似情感描繪,實則也扮演著探索者的角色,誠如本次展覽的主題「去遠方」,他所指涉的是一個未知的地方,如同我們每個人都在找尋自己最想要的是什麼,但答案未必立刻找的到,你我之間,都處於在找尋的過程當中,並被眼前一幅幅具有寧靜氣質的畫面所吸引,共同邁入這普世的情懷之中。
張英楠,他,油彩、畫布,80x60cm,2018年。圖/索卡藝術提供
展覽空間照。圖/索卡藝術中心提供
展覽資訊
索卡藝術中心:「去遠方-張英楠個展」
展期:2018-12-08 ~ 2019-01-13
地點:台北市中山區堤頂大道二段350號
REACTIONS
2
0
0
0
3
熱門新聞
1
新營波光節閃耀北臺南,串聯新營特色空間,豐富文化體驗
ART TAINAN 2025 台南藝術博覽會展商名單公布,匯聚45家國內外展商於台南晶英酒店盛大登場
風動生華,雕塑蘊詩—李光裕雕塑中的動靜巧配
第23屆台新藝術獎入圍名單公布 7組視覺藝術、8組表演藝術展演作品角逐年度大獎
畫廊協會年度重點規劃:新會所將啟用,融合33年經驗傳承,旨在打造藝文產業專業交流基地
朱銘美術館「此地-他方:八種時空轉渡之術」柏林開展,重新詮釋臺灣當代雕塑的今昔與未來
巨型蜘蛛雕塑藝術家路易絲.布爾喬亞3/15重磅登台!
忠泰美術館2025奧夫塞計畫《平田晃久建築展─物我交織的臨界》睽違六年將於2/15開展 !展出最新創作以及多件草稿模型
AI人工智慧的創作爭議仍未消解?數以千計的藝術家發起聯署 要求佳士得撤銷「Augmented Intelligence」拍賣活動
Art Central 2025 參展畫廊與藝術家亮點出爐!迎接第十屆里程碑,將呈現超過 100 間畫廊及備受期待的異體雕塑與藝術裝置
站內推薦
猜你喜歡
view all焦點新聞
當代藝術電影藝文跨界張碩尹工作室聯手爆炸理論,合製互動電影裝置《Proof As If Proof Were Needed》 登上美國 SXSW 西南偏南藝術節全球首映
2025-02-19|撰文者:張碩尹工作室 / 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