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實之間的情感呈現」-藝術家張英楠的人生旅行
2018-12-29|撰文者:王玉善
張英楠,靜默(局部),油彩、畫布,110x140cm,2018年。圖/索卡藝術提供
在這靜謐且安詳的空間中,兩個小人物共乘於小船之上,並划動於海洋色布幕所建構的場景中,似乎進行著一段遙遠的旅行……,同時這所有的一切,看起來是那樣的自然,毫無違和感。不過實際上,這個看似真實的景象,其實是一個虛構的超現實場域,它的真正視覺來源,是我們常見的保健室樣貌。藝術家張英楠將其轉化為自我意識中的心象風景之後,以劇場式的構圖來訴說個體經驗與情懷,並作為與觀者互動的重要方式之一。同時,這個介於超現實與真實之間的反差描繪,便是張英楠作品中,最具自我風格的表現-理性構圖中的寧靜詩意表述。
張英楠,靜默,油彩、畫布,110x140cm,2018年。圖/索卡藝術提供
張英楠出生於文化古城-陝西省的鄉下,畢業於西安美術學院油畫系,現在生活及工作於北京,創作至今,在亞洲許多地區,皆舉辦過個展及聯展(點此詳看藝術家的簡歷),作品《鏡心》更被著名音樂人姚謙收藏,並榮選為電影《一個人的收藏》之海報封面。本次為藝術家首次於台灣舉辦的個展,展覽名稱為「去遠方-張英楠個展」,時程為2018年12月8日至 2019年1月13日。
藝術家張英楠。圖/索卡藝術提供
展覽空間照。圖/索卡藝術提供
圖像、記憶建構的超現實場域
張英楠的作品兼具時間的速度感以及空間量感的移動性,主要的原因來自於他將個人記憶中的感受及歷程,以理性的結構,鋪陳畫面之中,營造出一種具有高度真實畫面的超現實主義體現。
張英楠,海,油彩、畫布,170x130cm,2018年。圖/索卡藝術提供
張英楠,寧靜與輝煌,油彩 、畫布,130x170cm,2018年。圖/索卡藝術提供
而之所以有這樣的表現,我們可以從他的創作風格與個人生平來理解,首先當我們仔細觀看藝術家的作品時,總能感受到一股惆悵感,而這個心境可以是鄉愁、疏離、失落等。主要的原因是來自於藝術家從十歲以後搬到寶雞市,再輾轉就讀於西安美術學院至畢業的過程,歷經了城鄉之間的發展差距,同時在北京工作時,這個感受又更為加深。
因此,這個差異性,便一直長期牽絆著藝術家的內心,特別是反映在人與人之間的情感距離,以及原本對於城市的冀望與落寞反差,此外,城市中的生活變化是相當地高速,因此在畫面當中可見一種時空穿越感受,特別一直延伸的畫面及構圖,並在最遠方出現一個鄉愁的元素,代表創作者心底層中最深層的掛念,如作品《故鄉》是以空間的延伸,來講述他回想到故鄉的某個片刻時段及場所。
作品《北方記憶》是藉由北方氣候變遷的循環,呼應著人類由生到死,以及與現今所處的環境上的關係思考,同時中間告解室的設立,也暗喻著人類反省自身之後,又將再次面對下一個循環。但所面對的問題是否有往更好的方向發展,仍然不得而知,具有哲學上的意義。
張英楠,故鄉,油彩、畫布,200x200cm,2018年。圖/索卡藝術提供
張英楠,北方記憶,油彩、畫布,120x200cm,2018年。圖/索卡藝術提供
劇場式構圖,將理性訴諸於感性
在張英楠的作品當中,我們可以看到他主要是以理性的方式,來進行畫面的結構安排,包含精細的幾何空間與線條搭配,並與較為冷色系的顏料對應,帶給觀者一股靜謐的神秘感,但卻又能透露出藝術家對於現世的反思與惆悵。而之所以能將理性元素轉化為情感的訴說,主要是藝術家在畫面上以劇場式的構圖手法,將畫面中的人,抑或者物件,賦予生命力。如作品《午夜叢林》描繪一個西部牛仔位於廢棄的廠房中央,而正上方有一盞燈,打照於其身上,並反射於地面上的模糊人物倒影,增加了肢體的動態感,同時與前景的鋼板及門口對照,表述了牛仔渴望自由,但卻又被限制在空間之中的狀態,藉此暗喻許多人的內心如同畫面一般,都想逃脫社會的某些框架。
張英楠,午夜叢林,油彩、畫布,180x230cm,2017年。圖/索卡藝術提供
張英楠,隻言片語,油彩 、畫布,97x130cm,2018年。圖/索卡藝術提供
綜觀上述,我們可以發現,張英楠以不同場域的描繪,將其個體承載的生命經驗及社會觀察,轉化一個連結過去至未來的現世寓言,看似情感描繪,實則也扮演著探索者的角色,誠如本次展覽的主題「去遠方」,他所指涉的是一個未知的地方,如同我們每個人都在找尋自己最想要的是什麼,但答案未必立刻找的到,你我之間,都處於在找尋的過程當中,並被眼前一幅幅具有寧靜氣質的畫面所吸引,共同邁入這普世的情懷之中。
張英楠,他,油彩、畫布,80x60cm,2018年。圖/索卡藝術提供
展覽空間照。圖/索卡藝術中心提供
展覽資訊
索卡藝術中心:「去遠方-張英楠個展」
展期:2018-12-08 ~ 2019-01-13
地點:台北市中山區堤頂大道二段350號
REACTIONS
熱門新聞
1
國美館重磅展覽「所有令人屏息的-2024亞洲藝術雙年展」明日正式開幕,全球35組藝術家共同揭示歷史與人、地方的緊密相連
「2024臺北美術獎」邱子晏作品《曼德拉記憶》探究歷史與記憶的交互辯證獲得本屆首獎
城西生活節:start it underground 向下扎針再向上發展,呈現多元並行的萬華文化
旅途與鏡影:白田誉主也《旅路9》詮釋生命經驗的綿延積澱
2025綠島人權藝術季公布參展藝術家名單及國際交流計畫!由高森信男擔任總策展人,探索島嶼感知的多重時空
众藝術:《觀塘站》梁凱棋駐村交流展 遷徙與記憶交織的軌跡
2024城西生活節登場:三大場館、十一組藝術創作與線下活動,邀您共「飲」萬華新滋味!
年末壓軸必看!「草間彌生的『軌跡』與『奇跡』」11/14預先售票,更多展覽內容亦先曝光
「第三屆橫山書法研究論文獎」轉型雙軌制徵集即將開跑 首獎新臺幣15萬,邀請全球書法研究新銳參與!
金車文藝中心首項書寫類補助計畫「2025金車藝文書寫工作坊」開放徵件中
站內推薦
猜你喜歡
view all新式水墨的發展與多元論述 索卡藝術展出「外物-楊鴻個展」
2018-07-12|撰文者:王玉善16580
放眼亞洲25周年:專訪索卡藝術中心董事長 蕭富元
2017-05-24|撰文者:林鈺芸8990
「一根香蕉」震撼藝術市場!以高達兩億台幣成交,時隔多年再度引起藝術圈熱議
2024-11-22|撰文者: 非池中藝術網王襦萱編輯整理280
「超越介面」展現台灣影像魅力,亞美尼亞東歐遊牧媒體藝術節聚焦
2024-11-21|撰文者:段沐297
約瑟夫.波依斯的藝術與環境行動:以自然之名重塑未來
2024-11-21|撰文者:非池中藝術網李亦涵編輯整理260
陳昱榮「源像邊際 Cluster-Pixel Boundary」:資訊轉譯為賦格(fugue)?視覺下感官的再擴延
2024-11-21|撰文者:王襦萱10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