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池中藝術網

藝術評論

電影

「那個似曾相似的暮光之城」- 英國畫家John Atkinson Grimshaw

John Atkinson Grimshaw維多利亞時期天才型的素人夜景繪畫

2019-02-26|撰文者:詔藝

英國大文豪狄更斯(Charles Dickens, 1812 – 1870)所著,以法國大革命為時代背景的小說《雙城記》(A Tale of Two Cities)中,最常被引用的一段經典名句「這是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This is the best of the time, this is the worst of the time),套用在這次要介紹的這位藝術家的際遇,正是再恰當也不過了。

出生背景

約翰.阿特金森.格里姆肖(John Atkinson Grimshaw, 1836 -1893),出生於英國利茲(Leeds),父親是一名警察,和母親都是保守嚴格的浸信會教友,後世歸類他為英國「維多利亞時期」(Victoria-era)的藝術家,也是那個時代最著名的藝術家之一。
藝術家格里姆肖。圖/取自wikimedia
格里姆肖作品,〈秋天的金色光輝〉(In Autumn's Golden Glow),油彩畫布,約1880年。Image credited to Plum leaves

作為一位天才型的素人(self-taught)藝術家,他曾在大北方鐵路(Great Northern Railway)公司擔任職員,24歲時毅然決然不顧家人反對轉成全職畫家。他的作品逐漸成熟後,越來越有個人特色,具備很高的辨識度和創作門檻,成為一位深受歡迎的藝術家,並獲得當時倫敦藝術品重要經銷商威廉·阿格紐(William Agnew)的青睞推廣,在學界也為英國皇家學院接受,奠定了他事業成功的基石。
1870後,他的繪畫擄獲富裕階級藏家芳心,事業如日中天,受到極大關注及肯定。當時的他僅靠銷售作品,竟能夠住進當時距離利茲不遠,只有超級富豪才負擔的起的十七世紀古典大莊園Knostrop Old Hall作為居所,足證他在那個時代確實是一位在商業上非常成功的富裕藝術家。他曾經有過十五個孩子,但最後只有六個孩子活到成年,他於1893年10月13日因結核病去世。他晚年正巧遭遇印象派繪畫的興起,他的名字因此被遺忘了接近一世紀。
格里姆肖作品,〈在公園大門〉(At the Park Gate),油彩畫布,1878。圖/取自wikimedia

作品特色

格里姆肖繪畫的核心影響,主要來自「前拉斐爾學派」(Pre-Raphaelite Brotherhood),形成他一生在繪畫上追求精確的色彩、對於光線的極致掌握、生動的細節,以及現實主義的景觀描繪。雖然格里姆肖是位素人藝術家,但其精湛的寫實技巧,在他早期的作品中早已一覽無遺。直到19世紀70年代早期,他的畫作從主要是靜物、人物,和一般的鄉下景觀,逐漸發展到使他成名的夜景繪畫。
格里姆肖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是他所創造具有魔幻感、宛如電影場景的幻燈片風景繪畫系列。這些繪畫經常描繪了包括19世紀後期工業城市常見的煙霧污染和潮濕的大視角街景,反應出19世紀後期英國工業城市中的環境景觀。在他精湛的描繪下,對於這些景物的印象,成為後世電影中爭相仿效、迷幻離奇手法下英倫風情的再現。
前拉斐爾學派William Waterhouse名作〈The Lady of Shalott〉,油彩畫布,1888。圖/取自wikimedia
格里姆肖對於作品中細節的描繪,以當時的繪畫技術來說,達到了一個驚人的水平。他和當時代其他擅長描繪夜間都市景象的藝術家們最大的不同在於,後者多半僅能描繪燈火通明的夜間城市街景,多數作品僅能給人一種溫暖或繁華的感覺,但無法轉化成眼睛所看不見的色溫調校。但格里姆肖非常精準地掌握黃昏及月光「大範圍光線」籠罩下,光影層次接近現代Photohshop P圖後「強化對比」的照相寫實層次。
格里姆肖作品。圖/取自wikimedia

創作技巧及批評

雖然是生於1839年攝影術崛起、繪畫紀實功能遭受挑戰後的年代,格里姆肖卻很早就開始善用這項在當時的最新科技,來提升他藝術創作的層次。據相關文獻所載,他之所以能夠繪出近乎攝影的仿真度,是利用當代寫實藝術家也不陌生的方式,將照片「投影」到空白畫布上,並用鉛筆勾勒出圖像來完成他的繪畫。然而格里姆肖對於繪畫內容的精確性,以及對現實主義的極致追求,卻也遭受到當時相當強烈而惡毒的批評。
同時代的評論家批評說,格里姆肖的畫作充滿細節但缺乏「動作」(movements),似乎「沒有表現出(繪畫所應有的)處理過或筆觸的痕跡」(showed no marks of handling or brushwork)。且有其他聲音更認為他的作品被質疑「是否可以被接受作為繪畫(這樣一個種類)」(whether they could be accepted as paintings at all)。
然而,其他同時代還是不少人肯定他對於繪畫中光影控制技術上的高超的掌握程度。最著名美國籍印象派大師詹姆斯·惠斯勒(James Abbott McNeill Whistler,  1834 – 1903 )就曾經很感慨地表示:「在我看到格里姆肖的月光畫作之前,我一直認為我是夜景繪畫的發明者。」(I considered myself the inventor of nocturnes until I saw Grimmy’s moonlit pictures)。
惠斯勒的成名作,〈藝術家母親的肖像〉(Portrait of the Artist's Mother),油彩畫布,1871。圖/取自wikimedia
惠斯勒最著名的夜景繪畫,〈Nocturne in Black and Gold: The Falling Rocket〉,油彩畫布,1875。圖/取自wikimedia

與惠斯勒的印象派夜景不同,可以想見格里姆肖以一種相當辛苦扎實的「勞動主義」在工作,全心將繪畫的寫實度提升到幾乎是攝影,甚或是超越攝影的新境界。即使因為他作品中刻意避開了工業城鎮的骯髒和不少令人不堪的社會陰暗面,而有過度美化畫面的嫌疑,他卻也詳實記錄了那個時代的雨與霧、水坑和煙霧等維多利亞時期工業化英格蘭所特有的迷茫及偉大的詩意景觀。
格里姆肖,〈Glasgow, Saturday Night〉,油彩畫布。圖/取自wikimedia
儘管利用當時代新科技(攝影)來創作的繪畫方法遭受到嚴厲的指責與批評,格里姆肖最難得的地方在於,他運用他超乎常人對於精準細節的描繪技巧要求自己,將原先是由(當時的)低劣技術所擷取的攝影圖像,透過創意風格的發想和細膩的繪畫技巧,重新詮釋一個超乎一般常人眼睛所能看見的世界,製造出色域一致的濾鏡效果,去蕪存菁地將錯綜複雜的各場景高度風格化。
格里姆肖,〈十月金黃色〉(October Gold),油彩畫布,1889。圖/取自wikimedia
時至今天,即使格里姆肖在學術界中被認為是維多利亞時代最著名也是最傑出的的畫家之一,也是最好,最有成就的夜景描繪者之一。但相較於當時代稍早於他出生的前拉斐爾學派畫家們,他在世界藝術舞台上的知名度與光芒卻早已被人們所淡忘。其主要的原因,莫非是肇因於攝影的出現。在他之後的年代,寫實繪畫的風潮退出流行,勞心勞力追求寫實的畫家們不再受重視。
對格里姆肖來說,攝影的出現對於他所追求主題上的幫助,是最好的時代;反之,攝影的普及也翻轉了時代偏好,像他這樣鉅細靡遺、專注具象再現的寫實型畫家,卻不可避免地栽入一個最壞的時代。重新審視他這些傑出的作品,讓人在感受魔幻與詩意的畫面中,也不禁令人為他這樣一位傑出藝術家不勝唏噓。
格里姆肖作品,〈In Peril〉,油彩畫布,1879。圖/取自wikimedia

John Atkinson Grimshaw維多利亞時期天才型的素人夜景繪畫
REACTIONS
喜愛

11

好美

11

1

1

厲害

1

猜你喜歡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