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池中藝術網

2019-03-08|撰文者:歐洛

鍾敦浩,春天來臨前的最後一場雪, 230 X 210 CM,油彩畫布,2017。圖/慕光藝術提供
佇立於慕光藝術的入口櫥窗前,邊長兩米多的銀白世界映入眼簾,皚皚白雪堆疊成第一人稱的仰看視角,牽引著觀者的視覺動線,自畫面底部的大片潔白色塊逐步向上延展,穿過畫心的枝頭小鳥,最後停留於雪花漫佈的天際。完整的畫面構圖,僅來自藝術家鍾敦浩某次滑雪體驗中的偶然一瞥。
當時鍾敦浩腳踏雪板自山頂滑下,駐足於路徑上的一隅風景,這片刻停留就成了作品《春天來臨前的最後一場雪》的起點。生命裡的景象記憶轉化為個體意識中對季節交替的感知,像一首柔美的寫景詩,在畫作中,冬日的山色尚存寒意,但大地間的生靈已悄然在積雪漸融的節奏中展開活動。有別於常態雪景繪畫所帶來的蕭條之感,鍾敦浩以輕鬆愉快的筆調畫出晚冬初春的和諧景象,表現春的生機。至此,寫實成為實踐寫意的必經手段,這樣的創作手法在鍾敦浩的繪畫歷程中反覆出現。
慕光藝術,《長征》展覽現場。圖/非池中藝術網攝
藝術家鍾敦浩生於台北,畢業於俄羅斯聖彼堡國立列賓美術學院,專攻油畫創作。其大型創作《新移民》在2006年獲聖彼得堡第三大博物館-皇家美術學院收藏館的收藏,為首位取得列賓美術學院碩士身份的台灣畫家。更於2018年獲中國文化部炎黃九州文化交流中心入編 「時代經典-走向世界的傑出華人藝術家 」。本次為藝術家與慕光藝術合作策辦的個展-「長征」,展期為2019年1月12日至3月24日。
鍾敦浩,理想與現實間的抉擇,82 X 102 CM,油彩畫布,2018。圖/慕光藝術提供
鍾敦浩作品局部。圖/非池中藝術網攝

90年代適逢蘇聯解體,俄羅斯在地域、文化、經濟等多重複雜因素下形成相對封閉的政治形態,當西歐、美國普遍流行現當代主義思潮時,列賓美院仍致力於保存和發展從現實主義(Realism)出發的創作技巧和精神性,並以嚴謹的創作課程而聞名。
上述的時空背景成為當年鍾敦浩毅然赴俄的關鍵因素,他在留學前就自我界定了明確的目的性,在藝術追求上不糾結於形式或定義的辯證,期望反璞歸真,以充分掌握繪畫知識為主要目標。而透過自1999年起為期七年的學院訓練,鍾敦浩對於造型、色彩、構圖等繪畫的基本模式皆能精準掌握,向內扎根堅實的素描能力。
鍾敦浩,太魯閣峽谷, 106 X 106 CM,油彩畫布,2018。圖/慕光藝術提供
鍾敦浩,青銅騎士, 75 X 35 CM,油彩畫布,2010。圖/慕光藝術提供

慕光藝術,《長征》展覽現場。圖/非池中藝術網攝
而學院中以寫生為基礎的風氣也對鍾敦浩影響至深。寫生,是直接面對對象物進行描繪的一種繪畫方法,和鍾敦浩鍾愛旅行的性格相輔相成,形塑出藝術家關注生活的具體作為。對鍾敦浩而言,寫生之於藝術家是一種必然,且無法由照相術取代,其重要性之一來自時間軸的軌跡,他提到:「可能在寫生的過程中,有一隻鳥飛進取景視線裡,牠停落的位置剛好是作品畫面中需要補足的部分,然而在按下快門的瞬間,這隻鳥是沒有機會停在那裡的。」
因此鍾敦浩成為隨帶畫具的旅人,親臨歐洲建築的雕欄畫柱、江南古鎮的水鄉風情,甚至是台灣市井的錯落招牌,往返於景觀、季節、人文的多元變化之中,以精準的手法,擷取對事物的直覺性感受,並在「風景寫生」、「靜物寫生」和「人像寫生」的反覆操練中達成寫生概念的再塑造:以寫實的手段回應客觀的日常,除了對所見之物的忠實摹寫之外,更將長期養成的熟稔的技術,內化為轉譯自身情感的有力工具,不斷發揮於其創作歷程當中。

慕光藝術 鍾敦浩批判現實主義列賓美院寫實
REACTIONS
喜愛

10

好美

25

2

5

厲害

19

猜你喜歡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