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koto Lin《不盡.富士》 以攝影訴說對於心中淨土的情感與寄託
2024-12-30|撰文者:林侑澂
影像藝術在當代有著各式各樣的形式,隨著軟硬體發展,可能性可以說趨近於無限。由攝影到影像,其視覺語彙不斷地加速擴增。於是「如何運用最適當、最貼近初衷的形式敘事?」對於影像藝術家而言,成為了一生課題。甚至可說影像藝術,在許多時候是最為難以掌握的一門藝術。
Makoto LIN 林育良,《能富士 YUUGEN #01》,46 X 34.54 cm,2024。圖/藝術家提供
藝術家Makoto LIN 林育良,多年來研究地景攝影。無論身處什麼樣的位置,都在這條路上堅持前行。2024年中Makoto卸下了元首攝影官的職務,有了更多的時間沉澱,開始專注於梳理自身的創作。同年年末Makoto與來自法國、專營攝影藝術的藝廊 — YellowKorner 合作,以《不盡.富士》為題發表了系列作品。展覽以多個子題闡釋了多年來Makoto對於影像藝術的體悟,藉由不同面向的富士山,講述自身的研究與感知。
如今被大眾熟悉的富士山成形於大約五、六千年前,是一座在三百多年前噴發過的火山。而在過去千年來,富士山對於日本這個國家有著深遠的意義和情感,也是個全球都熟悉的象徵性符號圖像。對於Makoto個人來說,富士山不只是自然地景,也是一方能夠帶來寧靜與撫慰的精神淨土,她所提供的是一種讓人能夠自我調整的環境氛圍。在Makoto的生命的旅程中,好幾次不經意或刻意的轉折點,富士山都給予了一份支持走下去的鼓舞力量。
Makoto LIN 林育良,《富嶽 FUGAKU#01》,127.8 X 54.23 cm,2024。圖/藝術家提供
在本次發表的《富嶽》系列中,Makoto試著分享心中最原貌、最回歸純粹本身的富士山。為了拍攝完整的山峰,不僅花費了大量的時間尋景,也花費了更大量的時間等待好的天氣與光線。作品拍攝於東海道新幹線沿處,並且將其左右鏡射,以此表達「自我的富士山」。嚴謹地詮釋著富士山純粹而崇高的模樣。Makoto在此系列將不對稱的寶永山口留下(許多圖像會將其修飾,以求山形對稱),以此保留心目中的侘寂美感(不完美中的完美)。系列作品相當直觀地呈現Makoto與富士山的羈絆(絆 きずな)情感,也可說是一組藝術家回歸初心的里程碑創作。
Makoto LIN 林育良,《能富士 YUUGEN #02》,94 X 70.6 cm,2024。圖/藝術家提供
在處理富士山主題的過程中,Makoto嘗試著與多重的文史對話。例如《能富士》系列,Makoto首先將寶永山口修飾,去除了位置和視點的方向性,暗示了一份毋須定義的神祕氛圍,與富士山神話信仰的想像。接著Makoto將日本傳統「能劇(能 のう)」的思維與富士山相連。透過明暗反轉、淡化等等的視覺效果,將能劇中幽玄、深沉、虛實交錯的美學觀與山峰結合。形成了某種意外、難以界定卻又很和諧的視覺語彙。此系列並非是傳統的地景攝影,卻巧妙地在其基礎上,寄託了進一步的文史呼應。
Makoto LIN 林育良,《繪富士 Visualizing the Fuji #01》,53 X 39.75 cm,2024。圖/藝術家提供
Makoto LIN 林育良,《繪富士 Visualizing the Fuji #02》,57.73 X 86 cm,2024。圖/藝術家提供
富士山在過去數百年,在詩詞、繪畫、攝影等美學領域被反覆地詮釋。Makoto的《繪富士》系列由四到八世紀日本詩人集結的《萬葉集(まんようしゅう)》出發,將其中不二山、不盡山終年白雪的意境融入畫面。Makoto也親身到了浮世繪大師歌川廣重(うたがわ ひろしげ 1797-1858)作品《江戶名所百景》,以及葛飾北齋(かつしか ほくさい 1760-1849)作品《富嶽三十六景》的視點拍攝。從東海道方向望向富士山取景,並且以自身的攝影與古典名畫疊加,組構了一系列時空交織的作品。有意思的是,當代地景隱約出現於古畫之上,竟生出某種渾然天成的趣味。嚴謹而適當地讓當代與經典交融,顯現出了豐富的層次。
Makoto LIN 林育良 x 何景窗 詩(日文),《窗富士 KIRI #01》,46.3 X 27.6 cm(字,含核桃色檜木框)、46.2 X 32.2 cm(圖,含核桃色檜木框),2024。圖/藝術家提供
何景窗 詩(中文),《窗富士 KIRI #02 No.1》,46.3 X 27.6 cm(含核桃色檜木框),2024。圖/藝術家提供
Makoto將作品《窗富士》與著有日本文學經典-《奥之细道(おくのほそみち)》的松尾芭蕉(まつお ばしょう1644-1694)所作的俳句相互呼應、形成對話,並邀請何景窗書法家以現代詩的方式,重新創作演繹。在經典的俳句中,富士山存在於可見與不可見之間,其中蘊含著霧雨朦朧的迷人意境。而Makoto在拍攝富士山地景後,也特別找到了有朦朧濾鏡效果的老玻璃與木框組裝。經過不斷實驗裝裱方式(厚度、距離等)讓攝影、書法、文學與裝裱四者揉合為一體,呈現出一層一層疊加的美感韻味。
Makoto LIN 林育良,《夢富士 Hatsuyume #01》,69 X 42.54 cm,2024。圖/藝術家提供
相較於入詩入畫的思維方向,《夢富士》系列則是全然的當代地景。Makoto從「新年初夢夢見富士山,會一年平安無事」的說法出發,在日常中尋找具有溫度的片段。製作上用網點印刷的效果營造出非真實感,讓作品帶著一份飄渺質地。將「赤富士」、「神社」、「太陽」等等的符號揉合,體現出富士山在生活中,較為平凡可親的一面。透過悠遠的氛圍,在作品中寄託著平安吉祥的寓意。
Makoto LIN 林育良,《甘富士 ConfeiTONE #01》30 X 9.25 cm,2024。圖/藝術家提供
Makoto LIN 林育良,《甘富士 ConfeiTONE #07》30 X 9.25 cm,2024。圖/藝術家提供
較為小品的《甘富士》系列則是更加生活化、日常化一組作品。在富士山已經被諸多美學詮釋的如今,Makoto將日本的金平糖、植物、文化等象徵以日本傳統配色與富士山的山形結合,形成類似插畫的質感。在輕鬆的氛圍中,詮釋著富士山較為可愛活潑的另一種面向。
展場圖。圖/藝術家提供
富士山或許可以是一座單純的山峰。然而祂自古以來就有著萬千氣象,被賦予了多元的情感寄託。祂可以是莊嚴的、神秘的、深不可測的,也可以是可親可愛的。祂同時更是有機的、蘊含了生命力量的。面對著這樣一個弘大而具有神聖性的主題,Makoto以謙卑而真誠的心情,忠實地處理影像。
最初或許只是旅行者的嚮往,如今已是熟悉的羈絆。多次的旅行與取材,讓Makoto對於不同角度的富士山是熟悉的。然而要拍攝到清晰、沒有被雲霧遮蓋的富士山,往往需要漫長的等待、需要很多的運氣(甚至可稱玄妙)。而Makoto不僅成功地拍攝,更將素材轉換為獨有的創作,並且在印刷、選框、選紙上都費盡苦心。本次發表的《不盡.富士》,從精神面、情感面、宗教面、文學面、歷史面以及生活面等等面向呈現富士山,將自身對於富士山的感知與寄託轉換為視覺語彙。若就一位藝術家的發展而言,可以說再次進入了新的階段。
《不盡.富士》展覽海報。圖/藝術家提供
細品《不盡.富士》,Makoto本次展示了更接近自身、更獨屬於藝術家的創作狀態。作品中可以感受到Makoto很沉著地與每一個自己相處、與每一個自己對話。一步步將不同的主題細膩地詮釋,進而將心中的所知所感自信而精確地傳達。作品的多元性同樣讓人印象深刻,在大主題下的子題均相當完備,各自獨立卻能在展場中相輔相成。不難想像藝術家發展作品的過程,經歷了非常多的實驗與思考,最終才能夠出如此成熟完整地展出。
透過本次作品發表,Makoto LIN 林育良將多年來所累積的情感與素材,做了階段性的統整。也在影像製作與發表中,開啟了自身諸多新的可能性。如今的Makoto正著手將累積的素材一一整理,並已確認了數檔的海外展出。未來也將會分享更多的主題與創作方式,以更多元的方式發表作品。
《不盡.富士》展覽主視覺。圖/藝術家提供
《不盡.富士》|FUJI
Makoto LIN 林育良 個展
展覽時間 2024.12.11 Wed — 2025.01.26 Sun
展覽地點 YELLOWKORNER / 台北市中山區樂群二路91號
REACTIONS
站內推薦
猜你喜歡
view all林育良 Makoto Lin 鏡頭下的台灣:「我的攝影不只關乎總統,而是討論影像的力量與可能性。」
2020-10-21|撰文者:林侑澂47
齊空間《TILTLOOK》齊柏林 x Makoto Lin聯展,以人文哲思回應攝影在當代扮演的角色
2023-02-16|撰文者:林侑澂7893
臺灣影像藝術傳奇人物張照堂辭世,享壽81歲
2024-04-03|撰文者: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6388
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C-LAB迎接2025,聚焦「語言」探索文化,首推「眾聲喧嘩—講述表演集」及「焱山之城」
2025-01-02|撰文者: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C-LAB180
2024年『世安美學獎』評審結果揭曉!
2024-12-31|撰文者:世安文教基金會1990
淬煉形體與時序:王尋在數位動畫縫隙中所孕育的雕塑哲思
2024-12-31|撰文者:張家馨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