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敢再說女人不會畫?」之(二)─英國畫家勞拉.奈特女爵士Dame Laura Knight
2019-03-12|撰文者:詔藝
「做你自己。這是邁向變得更好的第一步。」 ─ 英國神學作家 朱利烏.查爾斯.黑爾
(Be what you are. This is the first step toward becoming better than you are. - Julius Charles Hare)
勞拉.奈特女爵士。圖/wikimedia commons ※行政院衛生署警告:吸菸有害健康
勞拉.奈特女爵士(Dame Laura Knight, 1877 – 1970),原名勞拉.強生(Laura Johnson)出生於1877年英國德比郡的長伊頓(Long Eaton, Derbyshire),是家中三個女兒中排行最小的么女。父親在她很小時就離家,她母親夏洛特.強生(Charlotte Johnson)單獨扶養她,因此她在經濟十分拮据的情況下度過童年。
由於她母親在諾丁漢藝術學院(Nottingham School of Art)兼職教學,13歲時,奈特得以在這家學校註冊為「擁有好技藝」而免學費的「工匠學生」(artisan student)。後來母親罹癌,15歲的她就接替了母親在學校的教學工作。在藝術學校期間,奈特遇到當時校內的明星學生─哈羅德.奈特(Harold Knight, 1874 – 1961),她與他交往並學習他的技法,後於1903年與他結婚。1929年,奈特受封女爵士,並於1936年正式成為皇家藝術學院(Royal Academy of Art)自1768年創立以來,第一位女性正式會員。1965年皇家藝術學院為她舉辦了一次大型回顧展,那也是該學院第一次為女性會員所舉辦的大型回顧展。在她漫長的職業生涯中,奈特成為英國史上最成功和最受歡迎的畫家之一。在那個女權不受重視的時代,奈特成功地為女性藝術家的地位和認可開拓了一條康莊大道。
勞拉.奈特。〈Physical Training at Witley Camp〉,油彩畫布,1916。圖/wikimedia commons
創作風格
奈特的繪畫風格廣泛,且在不同時期一直有不同的演進,沒有拘泥在讓她成名的某一種固定風格中,在那個時代即使和男性相較,這樣的作法也並不常見。她一生中所跨足的領域,從英國式印象派、寫實主義、到象徵主義等都有涉獵。使用媒材也涵蓋油彩、水彩畫、蝕刻、雕刻和銅版畫等技法。奈特的繪畫在初期都比較輕鬆自在,純粹描述所見人物和景緻等題材。之後有一段時期因為時常描繪劇場中的芭蕾舞者以及馬戲團表演者等,對這類所謂的「社會邊緣化社群和個人」(marginalized communities and individuals)的題材深感興趣,而有過不少相關創作,但從當今角度觀之,這些作品並不突出。
勞拉.奈特早期(1910年以前)作品。〈閱讀的女孩〉(A Girl Reading)。Image Courtesy of Irina on flickr。
重要作品
奈特可以說是一位相當有個性的女性。1913年,她繪製了第一件在當時備受爭議的作品〈自畫像與裸體〉(Self Portrait with Nude)。當時奈特與其他女學生一樣,僅限於可以繪製石膏模型,或重新繪製現有的繪畫作品,而不被允許使用裸體模特兒作畫。奈特對此非常不滿,因此她無視這樣的規定,畫出〈自畫像與裸體〉作為挑戰當時不合理權威的一個反應。此件作品於1913年首次在Newlyn的Passmore Edwards美術館展出,受到當地媒體和其他藝術家的歡迎,但當時的倫敦皇家藝術學院拒絕展出這幅畫,且被藝術評論家形容這件作品「庸俗」(vulgar),並暗示藝術家,將這件作品留在自己的工作室中即可─「它『可能非常適合留在藝術家的工作室』([it] might quite appropriately have stayed in the artist's studio)」。儘管如此,奈特在她的整個職業生涯中持續展出這件作品,一直至奈特去世後,這件作品被英國國家肖像畫廊(National Portrait Gallery)購藏。現在此作品,被認為是西方藝術史中最重要的女性自畫像之一,也成為後來女性解放思潮起始的象徵。在這件作品出現100多年後,於2015年,時常主持英國BBC節目的重量級藝術史學者Simon Schama將這幅畫描述為「傑作」(masterpiece),並且是「無與倫比的、也是她最偉大的作品,具有完整觀念上的複雜性、偉大的獨立性、形式巧妙並充滿感性。」(incomparably, her greatest work, all at once conceptually complex, heroically independent, formally ingenious and lovingly sensual)
勞拉.奈特。〈自畫像與裸女〉(Self Portrait and Nude),油彩畫布,1913。圖/WIKIART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她曾有過一段非常不平凡的經歷─她曾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受委派成為專業的戰爭畫畫家。男性從事製作戰爭畫的藝術家不在少數,例如被稱為「20世紀在西方最重要的日本藝術家」(the most important Japanese artist working in the West during the 20th century)─巴黎畫派的藤田嗣治(Léonard Tsugouharu Foujita, 1886 - 1968),雖然他是以早期在巴黎期間所繪製,融入日本審美觀及細描技法─有「乳白色肌膚」盛名的裸女及肖像繪畫成名,但藤田也曾於二戰期間從事戰爭畫的工作,是至今為止,亞洲人中最有名的戰爭畫藝術家。
勞拉.奈特。〈皮爾森下士〉(Corporal J.D.M Pearson),油彩畫布,1940。圖/wikimedia commons
藤田嗣治,圖/wikimedia commons
藤田嗣治,〈裸女與貓〉(Nu au Chat),油彩、油墨畫布,1930。© Tsuguharu Foujita。Image Courtesy of Sotheby’s。
奈特的一生中,雖然並沒有成為哪個學派或風格的創始或引領者,或因為加入哪個團體,而在學術方面留下藝術史上非寫不可的重要性成就,但不可否認地,在她創作歲月的中後段時期,出現了幾件令人嘆為觀止寫實作品。雖然就畫風的歸類上,和年紀比她小近二十歲的美國國寶級風俗插畫藝術家羅曼.洛克菲爾(Norman Rockwell, 1894 – 1978)有點類似,且知名度和市場專注度上也遠不如前者,但這些作品在整體上來說,色調普遍較為晦暗,構圖比較古典,象徵性和敘事性也比較強烈,其中最為人所熟知的,是她1943年所繪的作品〈起飛〉(Take Off)。
羅曼.洛克菲爾,〈No Swimming〉,1921。圖/wikimedia commons
這件作品翔實反映了她的觀察力:畫作描繪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英國斯特林轟炸機(Stirling bomber)內部起飛前的一刻。畫面中有四名機組人員,在前台操作的兩名駕駛員,以及畫面下半部正在確認導航儀器和地圖的人員。畫面上方減少光線偏暗的處理,是為了強化下半部構圖上的戲劇性。畫面上這樣別有用心的配置,讓觀者幾乎得以切身體會到,兩位操作員在狹窄機艙內的幽閉空間中,所傳遞出的專注力和焦慮感,同時也可以感知身處戰場上隨時存在的壓迫及恐懼。細看作品左邊機艙金屬部分仿真細節,以及畫面中為了強調前後景物的重點,藝術家也在光影的處理上做了不符合物理現象但平衡畫面構圖的處理,在在都顯示出這位藝術家對於細節描繪上的功力及用心。
勞拉.奈特,〈起飛〉(Take Off),油彩畫布,1943。此作品現藏於倫敦帝國戰爭博物館。圖/wikimedia commons
在偶然的機會下看到這件〈起飛〉時的感覺,大約可以估量此作的尺寸應該偏大,畫面張力十足,儼然像是一件德國重要當代藝術家尼奧.勞赫(Neo Rauch, 1960)-尚未超現實化前的社會寫實主義作品,沒想到查證之後,它竟然出自一位生於近150前的女性藝術家之手,著實令人震驚。
奈特曾在她自傳中提到,她曾被幾位諾丁漢藝術學院的校長們找去談話,語帶責難地跟她說她的「線條太沉重了」(“...I made my lines much too heavy”)、「為什麼不多發展妳女性化的一面?」(why don’t you develop your feminine side?)、「你必須用妳的手腕,而不是妳的肩膀畫圖。」(you must draw from your wrist, not your shoulder),顯然她自己知道她沒有像一般女性那種精緻化的特質(“…apparently I possessed no womanly refinement”)。也因為她沒有照著當時那些師長們的要求去做,使她終究得以在藝術史上留下一位傑出女性藝術家的足跡。奈特於1970年7月7日去世,享年92歲。
尼奧.勞赫作品。Image Courtesy of torbakhopper on flickr。
勞拉.奈特。〈紐倫堡審判〉(The Nuremberg Trial),油彩畫布,1946。圖/wikimedia commons
REACTIONS
熱門新聞
1
國美館重磅展覽「所有令人屏息的-2024亞洲藝術雙年展」明日正式開幕,全球35組藝術家共同揭示歷史與人、地方的緊密相連
「2024臺北美術獎」邱子晏作品《曼德拉記憶》探究歷史與記憶的交互辯證獲得本屆首獎
城西生活節:start it underground 向下扎針再向上發展,呈現多元並行的萬華文化
旅途與鏡影:白田誉主也《旅路9》詮釋生命經驗的綿延積澱
2025綠島人權藝術季公布參展藝術家名單及國際交流計畫!由高森信男擔任總策展人,探索島嶼感知的多重時空
众藝術:《觀塘站》梁凱棋駐村交流展 遷徙與記憶交織的軌跡
2024城西生活節登場:三大場館、十一組藝術創作與線下活動,邀您共「飲」萬華新滋味!
年末壓軸必看!「草間彌生的『軌跡』與『奇跡』」11/14預先售票,更多展覽內容亦先曝光
「第三屆橫山書法研究論文獎」轉型雙軌制徵集即將開跑 首獎新臺幣15萬,邀請全球書法研究新銳參與!
金車文藝中心首項書寫類補助計畫「2025金車藝文書寫工作坊」開放徵件中
站內推薦
猜你喜歡
view all富貴三義美術館呈現「材境交匯」石•陶•鐵的材質重塑創新之美 創作聯展,再詮釋媒介、形式、創新之間的觀點交匯
2024-11-22|撰文者:富貴美術館/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114
「一根香蕉」震撼藝術市場!以高達兩億台幣成交,時隔多年再度引起藝術圈熱議
2024-11-22|撰文者: 非池中藝術網王襦萱編輯整理382
「超越介面」展現台灣影像魅力,亞美尼亞東歐遊牧媒體藝術節聚焦
2024-11-21|撰文者:段沐343
約瑟夫.波依斯的藝術與環境行動:以自然之名重塑未來
2024-11-21|撰文者:非池中藝術網李亦涵編輯整理286
陳昱榮「源像邊際 Cluster-Pixel Boundary」:資訊轉譯為賦格(fugue)?視覺下感官的再擴延
2024-11-21|撰文者:王襦萱1130
2024大亞洲藝術聯盟協會第二屆第一次會員大會暨尾牙聯歡會,於台中李方艾美酒店擴大舉行
2024-11-20|撰文者:大亞洲藝術聯盟協會/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