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彭:行者.天上.人間」回顧展,觀照藝術家灑脫人生的行者足跡
2019-03-30|撰文者:台北市立美術館/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
記者會合影。圖/臺北市立美術館提供 Press Conference ©北美館TFAM
藝術家于彭回顧展「于彭:行者.天上.人間」3月30日(六)於臺北市立美術館(北美館)二樓歷史展區正式開幕。本展由客座策展人吳超然統籌策劃,歷經五年籌備,展出逾170件作品,其中除藝術家廣為熟知的水墨聯作,亦展出油彩、粉彩、素描等各時期作品與文獻,為近年海內外規模最大之回顧展出。
于彭_2004_噴血點墨成朱菓。圖/臺北市立美術館提供Press Conference ©北美館TFAM
于彭(1955-2014)本名巫坤任,生於臺北外雙溪,就讀高中時受美術老師陳亦耕啟蒙,後報考大學美術系卻未能如願,由此展開歷程獨特的藝術創作生涯。非傳統學院式的養成過程,于彭用自己的方式探索學習,留下許多為人樂道的故事:例如升學失利後,1977至1980年間,于彭在臺北新公園(今二二八和平紀念公園)擺攤幫人畫素描,近三年的大量觀察與鍛鍊,為他在人物描摹奠下厚實的基礎,人物主題也成為貫穿于彭各時期創作的重要元素。策展人特別提到,于彭與夫人何醇麗也是在公園擺攤畫像期間結識,流傳為一段佳話。
于彭_2014_病中自畫像──于彭畢生最後一張畫作。圖/臺北市立美術館提供Press Conference ©北美館TFAM
策展人吳超然將藝術家的創作時期歸納為三階段:早期1980至1997年、中期1998至2004年、晚期2005至2014年。第一個階段,是藝術家從早年的素描水彩啟蒙轉向水墨的探索時期。于彭的水墨學習並非來自家學或師承,藝術家在這段探索時期有意識地向古典水墨學習,從「元四大家」到「清初四僧」的作品都成為于彭臨摹的對象,古典水墨筆意轉化為往後其風格集大成的重要養分。
于彭_2011-2013_桃花源_161.5x130cm。圖/臺北市立美術館提供Press Conference ©北美館TFAM
1997年于彭受好友鄭在東邀請同赴上海,三年遊歷期間飽覽江南名園與山水名勝,旅途所見均成為此時期創作的泉源,如園林山水的構圖堆疊、人物與園林在畫面中交錯,許多于彭的代表性創作元素都在這段期間趨於成熟,策展人故而將1997年定義為于彭創作生涯中關鍵轉折的一年。返臺以後,遊歷經驗持續在藝術家的創作與生活中發揮影響,園林符號成為作品畫面中最常出現的構圖背景,而于彭的幼子常被描繪成仙童形象,出現在山石林園構圖之中;于彭風格從實景出發、蔓延堆疊而成的奇幻山水,在中期將近晚期的2000年左右達到高峰。藝術家晚期的創作,作品除了分享藝術家與文士友人聚會的交遊生活,也與他的身體健康狀況息息相關。本次展出2009年作品《噴血點墨成朱菓》以及2014年臨終前所作《病中自畫像》,呈現藝術家生命攸關的重要時刻,藝術家在作品中並不刻意美化或者迴避生死的課題,而選擇以藝術創作面對生命的轉折。
于彭_1990年代_童趣。圖/臺北市立美術館提供Press Conference ©北美館TFAM
本次展覽參照藝術家的三段時期分野,將展場規劃為八大主題展區,包含:(1)早期素描、粉彩、油畫(2)書法與小品冊頁(3)早期水墨(4)大型水墨連作(5)晚期油畫與水墨(6)晚期素描、粉彩、油畫(7)文獻資料、私人書信與為本展拍攝之紀錄片(8)畫室情境展示區,展出于彭生前所用之家具與文房四寶。八大展區除呈現藝術家各創作時期的代表性風格之外,亦希望透過藝術家生平的回顧與自我書寫,將其獨特的生命歷程與創作精神完整呈現。
于彭_2002_魂遊象外_229x54cm。圖/臺北市立美術館提供Press Conference ©北美館TFAM
藝術家于彭集執著與灑脫於一身的獨特性格,反映在他的作品之中,為世人留下無盡懸想。策展人吳超然強調,本次展出並非企圖突顯于彭的傳奇色彩,而是希望透過脈絡的鋪陳與回顧來真切地認識這位藝術家與他的創作。于彭曾自述,「我的作品是用生命換來的」,本次回顧展試圖呈現藝術家生涯中各時期的生命課題與代表性作品,與世人分享其創作不輟的一生。
于彭_2004_慾望山水之二_233x52.5cm。圖/臺北市立美術館提供Press Conference ©北美館TFAM
北美館為本次展覽邀請作家許悔之與藝術家林銓居特別於四月分別舉辦「展覽漫遊」活動,透過藝術家故友及文學作家的觀點與分享,為回顧展增添知交憶故人的溫暖。本展系列活動歡迎民眾踴躍參加,詳細活動資
訊請洽北美館官方網頁或追蹤北美館粉絲專頁關注。「于彭:行者.天上.人間」回顧展。圖/臺北市立美術館提供Press Conference ©北美館TFAM
REACTIONS
熱門新聞
1
「2024臺北美術獎」邱子晏作品《曼德拉記憶》探究歷史與記憶的交互辯證獲得本屆首獎
一座由市民串接起的巨型光帶《臺北脈動》,藝術家李柏均竹構作品展現北門歷史更迭動能
接續過去與未來,水湳經貿園區以《詠續三部曲》為題策展,開創人類與自然共生的場域
文化部新人事安排:國立歷史博物館館長、國立臺灣博物館館長、文化部主任秘書、文化資源司司長等職異動
傳統美學的現代轉化-《氣韻生動與現代性》書介
《綻放榮光─全城動起來‧藝起來應援》藝術計畫盛大啟動
旅途與鏡影:白田誉主也《旅路9》詮釋生命經驗的綿延積澱
2024城西生活節登場:三大場館、十一組藝術創作與線下活動,邀您共「飲」萬華新滋味!
年末壓軸必看!「草間彌生的『軌跡』與『奇跡』」11/14預先售票,更多展覽內容亦先曝光
众藝術:《觀塘站》梁凱棋駐村交流展 遷徙與記憶交織的軌跡
站內推薦
猜你喜歡
view all北美館2024TFAM年度個展:倪祥、陳以書、徐瑞憲、蔡咅璟揭示社會與歷史的多重面貌
2024-07-26|撰文者:臺北市立美術館 / 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2941
納入永續減碳思考,北美館「第12屆X-site計畫」徵件開跑 即日起至9月23日截止
2024-07-22|撰文者:臺北市立美術館/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20940
逆洄的捉影(drawing)「溺浮沉洄:許雨仁回顧展」中拓邊的繪畫疆界與型制
2024-06-28|撰文者:王襦萱5120
2025綠島人權藝術季公布參展藝術家名單及國際交流計畫!由高森信男擔任總策展人,探索島嶼感知的多重時空
2024-11-18|撰文者:國家人權博物館 / 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106
最大型的林布蘭作品修復計畫:荷蘭國家博物館「夜巡行動」邁入新階段
2024-11-18|撰文者:非池中藝術網李竺恩編輯整理280
常玉的寫意中國風 – 觀「他者.他方:常玉與旅法藝術家的巴黎跫音」展
2024-11-18|撰文者:國立臺灣藝術大學美術學系兼任助理教授 鄭治桂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