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4-26|撰文者:北師美術館/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
北師美術館春季展覽,雙展開幕活動。圖/黃宏錡攝影,北師美術館提供
兩檔台灣備受矚目之藝術家、策展人展覽,四月於北師美術館開幕!北師美術館欲成為新世代創作者的開放平台,推動台灣當代藝術發展,特別與洪建全教育文化基金會+覓計畫、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之策展人培力@美術館專案分別合辦:銅鐘藝術賞/《熊貓、鹿、馬來貘與東印度公司–許家維個展》、策展人培力@美術館/《即溶生活–未來記憶的想像》展。
《熊貓、鹿、馬來貘與東印度公司–許家維個展》展場實紀。圖/黃宏錡攝影,北師美術館提供
《熊貓、鹿、馬來貘與東印度公司–許家維個展》展場實紀。圖/黃宏錡攝影,北師美術館提供
身處今日的數位洪流中,策展人、藝術家以獨到觀點,探究宏觀歷史和微觀當代生活。藝術家許家維於2018年榮獲洪建全教育文化基金會首屆舉辦之「銅鐘藝術賞」,此獎項是簡靜惠女士為紀念父親簡銅鐘先生而設立;銅鐘藝術賞展現文化創投的概念,在藝術家創作萌芽階段就給予獎助,以鼓勵具國際視野的優秀創作者。許家維在獎項支持下前往亞洲各地研究與創作,累積出《熊貓、鹿、馬來貘與東印度公司–許家維個展》。本展以三種動物梳理全球歷史與政經脈絡,而作為世界第一個股份有限公司的「荷蘭東印度公司」位居關鍵角色,透過「以物易物」形式,開展出17世紀以降亞洲沿海地區間的殖民貿易網絡。許家維挪用今日數位時代物件智慧串連的物聯網概念,重探殖民時代另一種「以物易物」的物聯網,創造出當代的連結。
《即溶生活–未來記憶的想像》展場實紀。圖/非池中藝術網攝
《即溶生活–未來記憶的想像》展場實紀。圖/非池中藝術網攝
《即溶生活–未來記憶的想像》為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之「策展人培力@美術館」專案。展覽針對凝視智能手機已成常態的當代,數位資訊分秒滲入每日生活,策展人王韓芳以記憶作為思考的平台,將各種線上設備的使用數據與個體資訊,比擬為外部化的人造記憶—數據記憶。當生物記憶與數據記憶逐漸疊合,鬆動了精神與身體的邊界,致使生活細節不斷延伸變異、片刻即溶。王韓芳於本展邀請台灣、香港、捷克八組藝術家共同展出,期許在記憶的本質、人與數據、身體與機具的關係間,找出對現今生存狀態的理解與應變。
《熊貓、鹿、馬來貘與東印度公司–許家維個展》主視覺。圖/北師美術館提供
《即溶生活–未來記憶的想像》主視覺。圖/北師美術館提供
兩檔展覽之展期為2019/04/27(六)至6/23(日),期間藝術家、策展人將與觀眾朋友分享創作概念與歷程,多場精彩講座和活動,請至北師美術館官網和臉書獲得最新消息。
REACTIONS
0
0
1
0
0
熱門新聞
1
7個藝術史上被忽略的謬誤:名畫的顛倒展示
紀念漢寶德,南畫廊舉行「漢字:漢寶德現代書法展」
水彩的「流水席現象」—2023桃園國際水彩雙年展「活水」
橫山書法藝術館「弱書道-汪柏成創作個展」 寫時空、畫宇宙 將時間視覺化於空間
橫山書法藝術館「時空題辭」穿梭古今時空以題辭書寫心靈情懷
「出岫-香如故」趙丹綺、黃妙貞香器創作展:以土成石,以石侍香,以香觀氣
新媒體藝術家林珮淳受邀參加愛丁堡大學「台灣光點大師講座」,分享「夏娃克隆」啟示與警世
2023高雄藝術博覽會南島最大藝術盛會,迎來國內外百餘位藝術家
從馬克·羅斯科(Marks Rothko)的紙上繪畫看他走向後期抽象表現的過程
2024年威尼斯雙年展臺灣館公布展名「日常戰爭」,藝術家袁廣鳴以作品隱喻當代生存境況
站內推薦
猜你喜歡
view all焦點新聞
當代藝術美術館2024年第11屆X-site計畫首獎由「感想工作室」《林木林》奪得首獎!類比自然,如森林經驗般的自由建築
2023-12-04|撰文者:臺北市立美術館 / 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