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池中藝術網

2019-05-07|撰文者:林宏璋

第十七屆「桃源創作獎」主視覺設計。圖/桃園市政府文化局提供

入圍2019的桃創獎在桃園展演中心佔地約八百坪的空間佈展,空間運用的潛邏輯是預先單元規劃的大小、尺寸,包含牆面、燈光的運用;在「公平」原則所呈現的藝術競賽中,往往作品的呈現,對於空間運用及展演性的講究,形式乃至於作品內容的掌握,這些展演技術的運用,往往是作品中必須特別用心的地方,許多創作的計畫往往利用牆面作為陳列,甚至連裝置作品也不例外;而今年分別獲得桃創獎首獎,劉文琪的《遙控迷路野丘》以及高登輝的《涼一下!冷飲販售計畫》毋寧是從展演策略中思考創作較為全面及整體性的創作計畫。 

桃創獎,劉文琪,《遙控迷路野丘》,2018年,鳥屎、人工材料、陽光,尺寸依場地而定。圖/桃園市政府文化局提供

《遙控迷路野丘》佈置在整個展場的邊角,利用室內以及玻璃的透明性,延伸到戶外部份場地。整個計畫是一個以錄像以及物件,呈現藝術介入公共空間的表演性空間,發生在關渡宮廣場的錄像投影,呼應著窗外桃園展演中心中庭。劉文琪佈一個「買空賣空」的局,以作偽的假山為餌,鋪上鳥食,餵食鴿子,展場地面上鋪上「水泥漆」有如鳥類排泄物。評審之一的簡子傑老師特別討論到劉文琪的裝置善用「…原有空間以及自然光,交融室內延續到戶外,同時也呼應作品內容」的裝置手法。 

梅丁衍老師評論這件作品是以「…偽裝自然的方式進入廣場,是一種變種的公共藝術,同時也藉由展出文件的正反辯證,呈現後自然的風情。」劉文琪作品以一種「願者上鉤」的誘惑策略進行對於模造自然之思辨,如同劉文琪的自陳:「歡迎您來到人生各種內心戲解不開的情境時,給自己一個呼吸的地方。」而這個遙控「跑路」假山餵養鴿子沾滿誇張排泄物之吊詭情境,是以「庭園」,模擬/馴養(domesticate)自然的途徑。在劉文琪作品中所有「內心戲」全都圍繞在「偽造」擬像之「物」邏輯中,到處「露餡」道具,例如假山下的木頭支架、水泥漆的動物排泄物等,最能呈現出假造的擬實能力,彷彿為了讓吊詭情境得以成立,作為觀看的人只能相信這些假造物的「真實」(the real)。而最後不僅僅是這些道具是物件,其「內心戲解不開的情境」,以及藉由「物」所連結的種種詭譎社會關係:公共空間、介入社會、突然「中獎」的摩托車等,也都是一種「物」的呈現。在這裡我們看到了「變種」公共藝術之最佳「變態」定義:有公共藝術的形式、卻沒有任何公共性、社區性的表達,僅僅陳述「內心戲」。因此,劉文琪的「物體系」,不僅僅在於作品中物件的陳列,更是藉由「物」所聯繫的抽象關係。在這裡,有物及其組織的關係,讓我們抵達了一個類似「物源本體論」(Object-Oriented Ontology - OOO)的客體網絡。 

桃創獎,高登輝,《涼一下! 冷飲販售計畫》,2018年,飲料、影像、裝置、計畫行動與文件,尺寸依場地而定。圖/桃園市政府文化局提供

同樣的辯證的思路進入高登輝的作品《涼一下!冷飲販售計畫》,企圖以投幣販賣機飲料進入藝術博覽會的「機制批判」藝術策略,藉由飲料物件的拾取及販賣,讓身體的勞動連結展覽內外之藝術品/商品的辯證邏輯。簡子傑老師評論作品「… 以「徒勞」的形式,進入反諷邏輯中」。林珮淳老師也同樣指出作品凸顯了「…藝術體制的反諷介入,是一種自信自由的表達。」高登輝與參加這個計畫的朋友戴著帽子與口罩」以「姑隱」身分的方式,扮演著如勞動階級的沈默腳色。透過大量生產的規格化的商品進入販賣獨特性之單一生產商品(藝術品),串接這兩個極度差異的生產體系,進入藝術機構與商業機構中的客體關係,提問有這個客體關係所聯繫的網絡「藝術品的商品個性」以及「自動販賣的藝術展演」。   

梅丁衍老師對於《涼一下》凸顯「達達在當代藝術的重要性,以『反藝術』顛覆體制以及經濟關係,是消費精神,同時也包含公共藝術與物件的隱喻。」高登輝的「反」藝術,不是單純邏輯「背反」,更是一個背反迴路呈現,因為最後的這些冷飲販賣的收據,最後在高登輝的呈現中,是有如藝術品般裱框陳列在白方塊的邏輯;展場的佈置,如地毯、燈光等更特意有如藝術博覽會的大小及佈置手法。作為評審之一的曹筱玥老師認為:「反映出視覺文化,與對媒體的掌握性,也是當代文化的去脈絡化情境。」這個「去」脈絡情境,尤其在白方塊中特別凸顯;一方面更是「再」脈絡,藉由冷飲及販賣機的介入,凸顯出藝術經濟關係,因此「去」及「再」脈絡化的介入,不但點出原本藝術品的特性:藝術品的買賣及量販等等,更是藉由作品介入藝術品的實質經濟關係轉化。因而高登輝的計畫性創作更像是個「設局」的框架,脈絡化了藝術的商品情境。如同在之前討論的「物源本體論」的「物群」(objecthood),高登輝的作品像是「行為者理論網路」(Actor Network Theory - ANT)中所形成從人到物的關係之社會情境。高登輝以一種「懸置」社會慣常的情境,進行慣常之外的解放。    

這兩件作品最終回應到目前討論藝術介入社會之效度與作用的問題。從2008台北雙年展之後,許多政治及社會性藝術作品,往往以「藝術社會介入」的方式稱之,相對於「社會介入」(social intervention)中有關公共事務(res publica)的探討,藝術所介入的社會層面往往較為模糊,而其效用與作用並非如社會運動講求目標明確之進程。在目前關於藝術社會介入有著兩極的看法:一方面認為藝術必須持續在社會領域進行,以保持藝術的社會性而非審美功用;另一方則認為這些介入是沒有效用,也沒有持續性,僅僅消解為一種「奇觀」(spectacle),成為如紀˙德波(Guy Debord)所描述的景觀社會,這個看法幾乎是畢夏普(Clair Bishop) 的嘲諷「你參與、我參與、大家都參與」之翻版。在台灣,藝術介入社會的看法擺盪於藝術倫理與「有效性」之間, 或是藝術與社會的「倫理介入」與「無效奇觀」;這兩端,必須有「第三種」藝術介入的看法,作為一個黑格爾「揚棄」(aufheben)辯證;正因為「藝術社會介入」並不是「社會介入」,因此其效度與作用必須以社會倫理及效用之外的方式去衡量,以維持藝術之自主性以及作為「不可衡量」(immensurability)的實踐, 而非作為倫理轄域的「共識」(consensus)原則。因此,即便是暫時性的干預,但重新框架了原本社會文化邏輯之客體關係,包涵作品中的人、物與「之間」形成的關係;如此的「物群」的關係,可以「物源本體論」與「行為者理論網路」說明這種藝術的介入性將「有效」作為「可感(affect)」的回應。在德波對於景觀社會的介入時,強調偏離常規的「劫機」(détournement)、「游離」(derive)以及「建構情境」(situation)等策略對與突刺奇觀社會邏輯的重要性。舍托(Michel De Certeau)更在日常生活實踐,提出面對現代生活是權力部署的轄域,而面對宰制情境的沈默大眾必須展現其創造力,利用「詭計」(tactic)將日常生活的慣常,進行各樣的「微顛覆」(micro-subversion),藝術介入的第三種看法爬梳了從60年代的藝術社會運動一直到當代理論的可能。 

這個脈絡從情境主義的「劫機」到日常生活實踐的「詭計」,以及對應到物源本體論以及行為者網絡理論的論述,讓我們重新思考關係美學的「社會介入」,例如嘉布力爾˙奧羅斯科(Gabriel Orozco)的作品《瘋狂旅客》(Crazy Tourist 1991), 以完全無效的「藝術介入社會」進入一個位於巴西的荒廢市場,藝術家在這些攤子上小心翼翼擺設了一些橙子,而唯一見證這個「微微」介入的是存留影像以及藝術家本人。奧羅斯科的應變即興美學之就地創作是一個強調「去目的」社會介入,同時也是「去效度」的社會參與,將即興形式的雕塑與攝影作為社會關係以及瞬時時間性的構成。這種政治性開展,不是講求現實效度的政治,而是開展在美學與政治的同時解放,一個去目的性的開展。 

因此,從這個思路所考慮的蔡奕勳作品「家」,其中所呈現的媒體、資本或政治等時代現象,透過在桃園東門市場內參與相關行動。在面臨土地與地上權的爭議過程中,藝術家將警戒線做交錯與碎形「美學」形式的安排與佈置,以攝影的方式置放於現場,並以蒐集房屋廣告理想生活的文案,重新編輯排版成為一本「詩集」。這種轉換在於將社會性介入於作為一個詭譎的審美經驗,一個從社會介入到藝術介入之去目的性的解放。同樣的方式,也在林家禾《日常五金》,利用組合模組化物件,從「10元店」到「IKEA」的傢俱,利用現代生活組合傢俱以及DIY精神日常用品,未拆裝的IKEA承板所改裝的展台,以及各種物件拼裝的詭怪物件,利用「詭計」創造出消費商品的無用版本,逃脫於慣常被宰制的被動消費者身分實踐。 

另外,入圍的段沐《如夢似幻-》所呈現的水墨裝置,其作品以虛構敘事與個人經驗作為為材料,編織從三島由紀夫《金閣寺》到川端康成《睡美人》以及普魯斯特《追憶似水年華》等文學的作品作為交互文本。以隱晦、模糊不清的墨彩暈染,呈現在當代水墨中文化主體性;這種「雜化」(hybridization)的主題/主體呈現,是相對於「中國性」(Chineseness)的水墨當代可能。

在桃創獎的入圍作品進行關於「社會藝術介入」的若干思考,不諱言的,仍是一個理論與事件脈絡的初探。其意圖是在藝術全球化的知識生產思考可能模式及轉進,這裡回應到「政治藝術」與「藝術政治性」的交錯地帶,這是一個亟待釐清並且與時俱進的課題,因為它最終試圖敞開的是藝術最具有潛力的場域,同時也是「藝術力」之所在。這不是回到60年代法國學運至於當代的遺緒,試圖找到其關聯性及異國情懷的寄予,而是在當代的藝術工作者如何成為「諸眾」所開放之解放路線,當然這條路線也包含「失敗」選項所開放的可能。  
 

第十七屆桃源創作獎藝術介入不介入桃創隨想林宏璋
REACTIONS
喜愛

1

好美

0

2

1

厲害

3

猜你喜歡

view all

國際新聞

巴塞爾邁阿密海灘第十七屆參展名單公布 展會設施翻新

2018-09-27|撰文者:巴塞爾藝術展/非池中藝術網 編輯整理2935

焦點新聞

當代藝術美術館徵件

「2024臺北美術獎」徵件開跑,5月1日至6月20日受理線上報名!

2024-04-30|撰文者:臺北市立美術館/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18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