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6-24|撰文者:帝門藝術教育基金會/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
如果你有一座會移動的博物館,你會向大家展示什麼呢? 家傳的字畫古董、小時後的玩具車,還是新買的吸塵器?
《移動博物館》向大眾募集隨著主人移動/ 遷徙攜帶的物品,翻模複製保留物品的形貌,將之仿古處理樣似時代久遠的出土文物,存放展示在象徵移動的行李箱之中。行李箱裝滿了現代家庭生活常見的物品(來自於移動宣傳車和公宅社區工作坊參與的民眾,如咖啡壺、手機、酒瓶、錄音帶、清潔噴頭等),最終以半浮雕的形式呈現在興隆公宅的牆面上。《移動博物館》挪用西方博物館源起之「珍奇櫃」(cabinet of curiosities)的概念,涂維政企圖從「物件收藏」進而思考「關係雕塑」,將參與式公共藝術的過程視為一種「藝術運動」。
移動博物館配圖。圖/帝門藝術教育基金會提供
黃建宏教授在《價值的重力學》文中提及:「涂維政用翻模複製的方式為當代物件留下形體,轉向一種『保存』的場景;『保存』提示了涂維政將過去轉化為美學問題的特殊關懷,涂維政從【拓】開始(2001年起始的創作系列,用拓印的方式為科技產品留下形體),更為精細且複雜地計畫著『感知』、『物件』與『記憶』的重量。」【卜湳文明系列】刻意舊化的騙術,挑起觀眾熟悉而陌生的新鮮感知,在既有的物質文化系統中加入新的參數,同時解/重構知識體系、集體記憶所連動的社會關係。
《移動博物館》作為藝術行動的進程之中,創作計畫使得參與民眾成為重要的主體。而這些屬於個人的私人物品,經過藝術創作過程成為公眾的收藏,再透過在作品和公眾場域的空間脈絡,創造開放的詮釋主體。《移動博物館》解放了作品在當代藝術市場機制和藏家的關係;也使消費文化商業體制下的物質,脫離日常系統和軌跡而有獨立存在的價值,同時給予未來觀眾,一種精神向度的、開放的定義和觀看的關係。
參考文獻
黃建宏,價值的重力學:論涂維政的文明考古學。收錄於卜湳大觀,臺北市:大未來畫廊,2008。
-採集工作坊
7/21(日) 13:30-16:30 興隆公宅2區多功能會議室(文山區興隆路四段101巷62號B1)
7/27(六) 13:30-16:30 健康公宅活動中心 (松山區健康路313號)
-行動採集車
定點採集+沿途隨機採集/線上直播
7/23-7/26出沒地點,請持續關注藝居粉絲團https://www.facebook.com/livingxhumanity/
「藝居─家的進行式」臺北市社宅公共藝術計畫
主辦單位:臺北市政府都市發展局
策劃執行:帝門藝術教育基金會
REACTIONS
5
2
1
5
2
熱門新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