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藏在解離中的秘密」─ 認識藝術家鍾江澤
2019-07-16|撰文者:詔藝
展覽的倒數前某日傍晚時分,接近畫廊要結束營業前一個小時,我到達安卓藝術,來觀賞此次在藝術收藏圈中討論熱烈的人氣展覽,藝術家鍾江澤的〈解離/成像〉(Dissociate/Imaging)。雖然和鍾江澤見過幾次,但從未深入多談。先前見過他的作品,有幾件如〈聖殤〉以及〈梅杜莎之筏〉等向藝術史經典作品致敬並重新詮釋之作,至今依舊令人印象深刻。對於他的印象,多是來自他所曾參與的電影〈自畫像〉中的形象。雖知電影中的主人公並非他本人,但在印象中和形象上,常常將兩者混淆。
進入畫廊後,立即被牆上這些「在外面聽到」「和誰誰誰很像」的畫作所深深吸引,不自覺地拿出手機,一張張仔細對焦,拍攝全景圖和細部,同時腦袋中的思考也沒停過。一種很難講清楚的感覺,總希望從這些畫面中的形式和內涵中,去擷取拼湊出這到底是怎麼樣的一位藝術家。約莫十分鐘後,鍾江澤出現,我對他點個頭,他便逕自去和他的友人聊天去了。仔細地看著每一件牆上的作品,未必每件都是驚世傑作,卻也足以讓我破紀錄地在同一個個展中,待上少有的長時間。這段觀察、觀賞作品的期間,在我的感覺中竟出奇地短暫。接近6點營業時間截止時刻,鍾江澤的朋友們才陸續離去,開始了我和藝術家間的對談。
〈立方體〉,2019。
作品細部。
作品的發想背景
鍾:這次展出的作品,在取材部分,畫面大部分來自對我來說印象深刻的電影,如:《入侵腦細胞》、《發條橘子》、《2001:太空漫遊》等。不過,我認為電影和攝影是有差異的,百年來電影已經累積相當的多元影像,足夠成為一個類似平行宇宙的概念。因此我就在想:「那為什麼我們不能進去那個空間中寫生呢?」
我對於這些電影的結構,可以表現出一種「心理空間」的呈現很有興趣。例如希區考克的《驚魂記》中,就有很多畫面是關於心理層面,或是換句話說,是一種「心理畫面」。讓我印象最深的是電影結尾那幾分鐘,因為最後那幕,導演利用重疊影像去傳達一個心理上很深沉的畫面,那是一種很複雜的人格情緒上的表現,在影像的質地上也呼應本次展覽想探討的內容,因此我把它用繪畫的方式表現出來,也就是展覽入口的第一件作品。
〈驚魂記〉,2019。圖:詔藝攝
本次作品的特點
鍾:一般在電腦、電視上看影片的螢幕經驗,通常比在電影院多很多。這次展覽的作品,新的處理方式是來自過去LCD和數位時代的視覺經驗。那個時代在螢幕上所呈現出基於三原色(RGB),和現在要求超高畫素液晶螢幕相比,對我有種莫名的吸引力。RGB螢幕上常常會產生色彩崩離掉後,在物體邊緣能看到那些在技術上不該存在,但鮮豔異化的色彩。
這次,我想把這樣的畫面,轉化成一種我自己所想表達的藝術語言:它是一種新的、薄的、透的,而不只是畫面表層的、肌理的、材質的形式感而已,並且進一步要去處理一種媒體的、媒介的、媒材的,那種「近距」、「可沉浸式」的觀點。
以〈藍色幽默〉這件作品來說,畫面中是電影《發條橘子》中一幕,是在性侵一位女性。但我認為在現實中,實際情況不會是那樣地呈現,那是一種經過精心設計後的電影才會有的語彙,在一位知名導演的眼中,會有這樣編排的場景絕非偶然。我將那一幕用截圖處理後,反覆觀看,將畫面放大,或放遠一點。
史丹利.庫布里克(Stanley Kubrick, 1928 - 1999)對於影像的掌控很精準,他不可能是隨便找一個那樣很突兀的場景去表現這樣的一幕。他會去找一個令人看到會聯想到教堂的舞台上演出這片段,一定有他的道理。事實上,這樣一個道理也是我在完成這件作品後,掛上牆後,反覆琢磨好幾次之後才得出這樣一個結論。你仔細看,雖然是幕性侵的戲碼,但整個畫面上的處理,反而像是「卸下聖體」的一個意像, 現場又剛好是位於一個像教堂的舞台上,這就是我這次展覽中想表現的一種「進入一個影像所建構的世界裡去寫生」的概念。
〈藍色幽默〉,2019。圖:詔藝攝
作品細部。圖:詔藝攝
這種感覺雖然畫出來的東西,大家看起來比較具象,但對我來說不僅僅在於「表現具象」,而更多它是比較接近「現實」,也較具「現實感」 ,是一種感官直覺上所「堆砌」的現實世界。這個世界不是你我現在存在的實體世界,而是介於我們這個世界,和那個累積影像百年所建構的虛擬世界之間。它和一般僅去抓一些圖像來畫就是具象的做法不同。在我這次的繪畫中,會有些解析度破碎的感覺,就是那種「介於現實,但未至繪畫」的一個想像區間,就是我認為的那個歷史上累積了眾多影像的世界。
偏好的主題以及表現方式
鍾:這次的每一件作品,都有它相對應的電影片段。我會去找我喜歡電影的片段,多數的類型是從科幻片角度去切入。我偏好去找比較不尋常的事件,也就是在現實中不可能會看到的那種。例如《2001太空漫遊》(2001: A Space Odyssey),片中的猿人就是很典型,平時不可能看的到的東西。
這些片段在電影中都是製作出來的,演員還要穿猴子的衣服演出。這種螢幕上的經驗讓我產生一種很強烈的心理感受,而我想進入電影裡面去寫生。這就是你看到的那件作品。在用色方面,我嘗試採用那種看到老式電腦是RGB 綠藍紅顏色爆掉後的那種視覺經驗。在這樣的嘗試中,你所看到的會整塊變成綠色或藍色,這和以前的作品有很大的不一樣,我的確是在試驗些新的東西。
〈猿〉,2019。圖:詔藝攝
作品細部。圖:詔藝攝
為了和以前畫法不一樣,這次的這個新系列,在製作過程中,有做過很多實驗和技法上測試,想在畫面的呈現上作出解析度不足產生的那種碎塊質地,那是一種以前都沒有看過的東西。我的想法是:「我要去找到相應的形式去處理技法,技法要建立在形式上,形式要建立在內容上,互相間要有關聯性。」
我本來就是個畫畫的人,因此基本上我創作的出發點,是從「繪畫的角度」,而不是從「觀念的角度」。因為作為一位繪畫者,若從觀念的角度去畫,繪畫行為會變成工具化,那個不是我的初衷,也不是我要的,「觀念先決」和「繪畫先決」是完全不一樣的兩個出發點。
我過去在繪畫上屬於比較隨興那種,不會是要有草圖、構圖,然後才填色等等,我不是那種畫家。但此次在作品處理上,雖然依舊堅持要保持即興、繪畫性,和個人繪畫時的那種愉悅和快感,也就是維持一種「爽度的感受」,但不同之處在於本系列在創作時都有做比較慎密的構圖,讓畫面上可以有更多對話和思考的空間,讓作品會更有趣也更值得玩味。在那之上,也同時表達出本次展覽所謂〈解構/成像〉這樣的主題。
〈士兵〉,2019。圖:詔藝攝
這次在作品的創作方法和形式上,我的想法來自一種「想像性的詮釋」。一般人在手機上觀看圖像的時候,往往先看到的會是很小的縮圖,通常圖片小小的時候看起來很有趣,但一旦放大後,往往和原先想像的東西不一樣。原先看到的縮圖,通常是我們想像的東西,而那個想像,就屬於我認為那一種視覺上的詮釋過程。
舉例說明,這件〈玩耍〉作品是來自一個MV,片中這位人形的臉超級不清楚。這種狀況很對我的味,我在繪畫上的詮釋方式通常就是希望在視覺上不要太清楚。我喜歡那種敘事中斷的感覺,一切都在中間值,看得不清不楚,戲演到一半喊卡,
形象也是表達到一半的狀態。以上種種,就是我覺得那個想像中不遠不近之間,「一個創造出來想像空間中的世界,我就在裡面畫畫」。
〈玩耍〉,2019。圖:詔藝攝
作品細部。圖:詔藝攝
像這件〈藍色幽默〉,你可以看的出來,這兩件其實是同一個原型去畫出來的,也是這兩同一構圖。這件〈水邊的幾個人〉創作時間比較早,後面這件比較晚,但在挑選圖片時,我都是很直覺性的。這件作品在畫完之後,都已經掛上展牆後一陣子,我看了好幾次,才發現越看越像古典繪畫中常出現那個「卸下聖體」的情狀,可能導演也是在心理上根深蒂固中被影響到,才會出現這樣畫面上的安排。
〈水邊的幾個人〉,2018。圖:詔藝攝
作品細部。圖:詔藝攝
這次的很多作品我都讓他們有一種「對稱感」,或是「舞台感」,因為電視或電影場景搭建上的概念,很多都是從舞台來的。像前面講到的兩件作品中,暗色系的這一件,在創作手法上比較接近蒙太奇拼貼,除了上方類似舞台場景外,下面是一個倒下的男子。很多人在看這件作品時,沒有發現有個人倒在那邊。但我想加上這樣一個看起來「既相關,又毫不相關」的一個部分,可以增加畫面上的衝突性,會讓圖像在閱讀上更豐富有趣一些。最後,你看一下這件〈紅色驚魂記〉。紅色那件是比較早畫的,它看起來像是一個人在湖邊的一張有人物的風景照。圖像來源是《驚魂記》中某一個很經典的長鏡頭場景,我覺得它很酷,事實上畫出來之後,也真的有達到我所預期那種進入影像世界中寫生的感覺。
另外這件方形的〈驚魂記〉比較晚才完成,遠看是張蠻明顯的臉,但近看可以看到我所說那種影像破碎化、我所自創,想表達出游離狀態,那種像是毛毛蟲的線條。由於這次大部分作品的顏料都上的比較薄,希望讓畫布上的質地都可以很清楚感受的到,一反過去油彩作品蓋掉畫布質地,過於強調畫布上繪畫本身的那種調性,嘗試進入一個不一樣的階段。
〈紅色驚魂記〉,2019。圖:詔藝攝
作品細部。圖:詔藝攝
***********************************************************************
這位說話時慢條斯理、面露凶光,但帶著與外表不完全符合的「溫文哲理系」藝術家,有著一貫經學術性訓練下,不甚清晰的論述語彙。但從他半帶神遊卻又堅定確信、甚少與我眼睛交會的眼神中,我頗確定,他是一位很有自己想法的藝術家。不可否認地,藝術家或許有部分作品的形式,和已經存在的其他藝術家在顏料色彩、氛圍製造上有些雷同之處,但鍾江澤顯然已經開始走出一條超越他自己、全新的道路,在繪畫語言上有所創新,且帶有高度跨文化視覺理解上的普遍性。
我已可以想像,這位努力且願意聆聽、反思、願意跳出舒適圈的勤奮藝術家的作品,將很快會受到更多專家的關注以及收藏家的青睞,並躍上國際舞台,與其他頂尖藝術新銳,騁馳於全球藝壇。
〈白屋〉,2019。圖:詔藝攝
〈夢境門〉,2019。圖:詔藝攝
REACTIONS
熱門新聞
1
台中勤美術館隆重開幕!除了開幕首展之外,展館還有哪些亮點?
引頸企盼!ONE ART Taipei 2025 藝術台北新年登場 策展主題、亮點作品、展商名單一次公開
2024 年度新聞回顧:美術館於各地興起、機構人事新局與國際展覽的多元共振
巴黎聖母院浴火重生,五年修復完工盛大開放!揭開修復背後的全新發現
「小百科」來了!即日起駐館桃園兒美館 「新說小百科」邀請你帶著好奇心 踏上打開世界的旅程
睽違9年,70件草間彌生作品北師美術館盛大展出!重現經典之作《圓點的強迫妄想》
帝圖2024秋拍1229盛大登場,白雲堂舊藏張大千工筆紅葉靈禽圖、及溥心畬自用印專題重量領銜
御風破浪.榮光現,一段訴說著海軍建軍歷程的故事
從流動的身體性到風景、物觀的凝視-關於嘉美館《拾景剪影─林玉山的寫生與旅行》
藝術創意工作者如何融入永續概念實踐?視盟攜手臺師大舉辦國際論壇 激盪藝術ESG政策
站內推薦
猜你喜歡
view all「中信新銳美術獎」 90後藝術家頭角崢嶸,逾400件創作參賽 跨媒材演繹「共生之所」
2019-11-30|撰文者:中國信託文教基金會6786
可被詮釋但不能被理解的意識場域 鍾江澤《解離.成像》發表於安卓藝術
2019-06-17|撰文者:林侑澂9887
訪藝術家鍾江澤,談電影《自畫像》跨界合作歷程
2017-11-16|撰文者:陳乃慈29745
反映變動中的藝術界線-「書畫/CROSS -集保結算所當代藝術賞: 2022年獲獎藝術家作品精選展」 詮釋創作路徑上的實驗精神
2023-09-14|撰文者:王玉善5180
「以在地涵養,放眼國際,自在芬芳」—桃美館代理館長張至敏回首創館歷程,展望館群建備後新局
2024-12-20|撰文者:李竺恩1578
睽違9年,70件草間彌生作品北師美術館盛大展出!重現經典之作《圓點的強迫妄想》
2024-12-19|撰文者: 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26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