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池中藝術網

焦點人物

焦點新聞

個展特展

來支鋼《積墨山水畫展》深邃壯闊的水墨新篇章

羲之堂來支鋼積墨山水逸仙畫廊李氏山水再傳弟子

2019-09-06|撰文者:林侑澂

藝術家來支鋼與作品合照。圖/非池中藝術網攝
水墨畫做為發展了千年的藝術形式,材質本身的靈性及氣韻即具備了深厚的底蘊。長期對於文化的承傳推廣不遺餘力的羲之堂,在今(2019)年九月邀請當代積墨山水畫家來支鋼於國父紀念館逸仙畫廊發表在台灣的首次個展。展覽中大氣磅礡的積墨山水,相當具有感染力與震撼力。來支鋼的創作從傳統的經驗中,發展出了獨樹一格的表現形式。在水墨藝術的美學脈絡中,寫下了一頁壯闊的精采篇章。
藝術家來支鋼自2005年加入李可染之子-李小可的藝術工作室,是李家山水的傳人。李可染夫人鄒佩珠女士曾題「傳承與開拓」,對其在積墨山水的藝術表現上給予極高的評價。這一次來台的展覽發表,既有象徵傳承的深意,也可以說是羲之堂與李家歷來深厚淵源的延續。
來支鋼,《小‧雲道》,水墨紙本,250x480cm,2013。圖/羲之堂提供
多年以來,藝術家來支鋼專心致志地在「積墨山水」中承先啟後,畫風已自成一格、深具大家風範。有別與前人將積墨視為水墨的元素之一,來支鋼則是將其視為畫面的重要主軸,全方位地做了深刻的藝術探索與實踐。
積墨的畫法是一種純水墨的表現形式,要在墨中表達筆墨微妙的層次變化。來支鋼用苦行探道的精神,盡精微的讓積墨山水黑到「無極」,將畫面中的量感和體積感發揮的淋漓盡致,每一個細節都值得細看。也因為積墨需要高度的控制,讓作畫的困難程度大大提升。這樣需要技巧、毅力、勇氣的求藝態度,也是在來支鋼身上所顯露出特有的人格特質。藝術沒有捷徑,只有腳踏實地不斷地積累,或許這樣畫如其人的連結,才是來支鋼所追尋真正的藝道。也是他為什麼對於積墨山水如此情有獨鍾的原因吧!
來支鋼,《白水寨飛瀑圖》,水墨紙本,238x136cm,2014。圖/羲之堂提供來支鋼,《空山新雨後》,水墨紙本,136x68cm,2014。圖/羲之堂提供
來支鋼承繼李可染的精神,作為一個藝術創作者,必須要精讀:「傳統」及「大自然」兩本書。尤其是後者的千變萬化,在他的藝術創作中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為了不落入前人的窠臼、為了能夠更真切地與自然同在,來支鋼總是長期地住進山林之中進行寫生,與自然對話。
來支鋼,《東江帆影》,水墨紙本,250x120cm,2018。圖/羲之堂提供來支鋼,《雲間疏雨有聲詩》,水墨紙本,97x60cm,2017。圖/羲之堂提供
他常到海內外寫生,無論是名山大川,或是日常生活可及的大自然,來支鋼都留下的他的足跡。不同地方的景色,經過消化皆成為了藝術創作的養分。這樣的過程不僅讓來支鋼在技藝上大量地精進,也藉由深山中匱乏的物質生活,反覆地磨礪著他的心智。一時一刻的累積、一筆一畫的鋪陳,來支鋼感受著自然的規律,探尋著天地萬物之間的「道」。
當藝術家感受到了存於宇宙之間的道,便會得到了無窮無盡的創作源泉。來支鋼無論是進行多麼大尺幅的創作,都往往不打草稿、不做設計的。而是藉由「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筆筆相生,筆筆相剋。」的狀態,讓繪畫的過程自然而然地延續。

羲之堂來支鋼積墨山水逸仙畫廊李氏山水再傳弟子
REACTIONS
喜愛

2

好美

1

0

2

厲害

0

猜你喜歡

view all

焦點新聞

傳統書畫美術館策展

楊思勝八十書畫展熱鬧登場,各界名流齊聚歡慶

2021-04-19|撰文者:羲之堂/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3512

焦點人物

藝術評論

美術館時事觀點

常玉的寫意中國風 – 觀「他者.他方:常玉與旅法藝術家的巴黎跫音」展

2024-11-18|撰文者:國立臺灣藝術大學美術學系兼任助理教授 鄭治桂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