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池中藝術網

焦點新聞

當代藝術藝博會聯展現代藝術策展

藝時代畫廊《超度:台灣裝置藝術先驅四人展》將策展帶進藝博會場

藝時代畫廊超度:台灣裝置藝術先驅四人展台北藝博

2019-10-03|撰文者:林侑澂

藝術家(由左至右)莊普、張永村、胡坤榮和賴純純。圖/藝時代畫廊提供
回望台灣的藝術發展史,1980年代解嚴前後,曾經經歷過一段富有活力與挑戰精神的變革階段。與戰後的東方畫會、五月畫會強調「視覺形象的解放」不同,這時期許多的藝術家所關注的核心是在下一階段的「解析藝術品的構成」。在當時社會穩定繁榮的基礎之上,一群海外歸國的藝術家們,將在歐美世界所見所學帶回台灣。引進西方藝術界「對於材質的反思」這個議題的探討,試著藉此突破當時台灣藝術創作的慣性及框架。
莊普《歲月之餘 Remaining Years》,130x194cm(120F),壓克力顏料、畫布,2014。圖/藝時代畫廊提供
藝時代畫廊在今年的台北國際藝術博覽會中,將以《超度:台灣裝置藝術先驅四人展》為題,邀請到張永村莊普賴純純胡坤榮四位藝術家合作。回應著1985年,旅英藝術家林壽宇所帶領四位所舉辦的《超度空間》聯展。期望在台灣指標性藝術博覽會的會場,扮演不僅僅是密集銷售場域的參與者,更同時向所有喜好藝術的朋友們提供一個兼具歷史性、統整性和教育性的完整展覽。
胡坤榮,《移動系列-冬陽Movement Series-The Winter Sun》,95x90cm,壓克力、畫布。圖/藝時代畫廊提供
《超度:台灣裝置藝術先驅四人展》中的四位藝術家創作的歷程,都是以台灣做為出發點的。在台灣社會的文化及教育中成長後,旅外深造。並且將當時歐美的藝術浪潮帶回台灣,為台灣的藝術發展形成了深刻的影響。可以說是第一批將西方裝置藝術、空間思維帶回台灣的先行者世代。由作品及生活態度中可見,四位藝術家的藝術並不僅存在於作品之中,也已經成為了生活及思考的精神模式。
賴純純,《存在與變化黑砂系列NY84003》,284x334x15cm,沙 顏料 木材,1984(重製於2014)。圖/藝時代畫廊提供
由林壽宇在1985年所帶領的《超度空間》聯展,對於他1984年所提出、震撼藝術界的「繪畫已死」概念做了深刻的辯證。此一論點當然不是想要推翻或否定繪畫的價值定位,而是對於「繪畫性」的範疇提出了定義上的挑戰及擴充。林壽宇的論點讓「生活」作為元素,進入了平面繪畫創作過程之中,讓創作行為中所經歷的時間及空間直接成為作品的一部分。並且進一步地以分割、變換、排列、組合為策略,不再強調藝術的人文美學體系,而是以造型、空間、色彩等等,更普遍直接的美學觀重新出發。在藝術行為之中加入更多樣的材料及技術,對於二度空間、三度空間進行突破。一方面讓藝術能夠承載更多的可能性,一方面也讓社會大眾感知道到:「藝術不僅是視覺造型上的美感,也是一種人類存在的哲理表現。」

藝時代畫廊超度:台灣裝置藝術先驅四人展台北藝博
REACTIONS
喜愛

2

好美

0

0

1

厲害

2

猜你喜歡

view all

焦點新聞

當代藝術個展

朱利安.亨德馬克亞洲首展「童話」:詮釋人性的荒謬與怪誕

2023-09-27|撰文者:藝時代畫廊 / 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65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