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池中藝術網

焦點新聞

藝術評論

藝廊當代藝術個展藝文跨界

是甚麼使塗鴉成為藝術?從Reach的《MOVEMENT》兼論街頭塗鴉繪畫的美感主體

塗鴉Reach塗鴉美感當代繪畫

2019-10-24|撰文者:陳晞

臺灣街頭塗鴉的的美感脈絡

從街頭的建築外牆到畫廊的白盒子空間、從非法的地下創作到合法的展覽展示、從塗鴉社群到藝術體系之間,塗鴉在歐美街頭塗鴉藝術家凱斯哈林、巴斯奎特、班克希與Kaws等人的推波助瀾之下,在藝術美學中具有了一種美感的合法性。而在臺灣,一般人總會認為塗鴉必須總是具有非法性與批判精神,塗鴉才得以受人「尊敬」。街頭塗鴉從90年代在台灣發展至今,我們卻一直還未好好正視臺灣街頭塗鴉的在地化、以及它作為繪畫美感的一種論述可能。
塗鴉藝術家Reach(攝於2001年),是臺灣第一代受滑板與街頭文化而開始進行街頭塗鴉創作的創作者。|©大河美術
臺灣街頭塗鴉發展儘管受到歐美影響,但其與公共空間的關係與美感脈絡的發展歷程都是大不相同。相對於美國官方與中產階級對塗鴉的深惡痛絕,臺灣街頭塗鴉在開始成為一種地下創作、廣為流行的90年代,官方很快地就將塗鴉透過公眾展示,納入公共藝術與藝術介入社會的範疇之一。這種官方的收編並不會使塗鴉創作中追求創作自由的非法性就此消失。對塗鴉者而言,自由的選擇牆面、躲避警察追捕和被捕的這個過程中所給予的刺激、與對掌握在中產階級與政府之間的空間權的挑釁,是在塗鴉社群中一個被認同的過程與儀式。相較之下,臺灣對塗鴉的態度、塗鴉在臺灣創作的生態網絡,早已發展出一種與歐美大相逕庭的共存狀態。
2016年Reach於高雄駁二的宅壁畫塗鴉計畫|©大河美術
塗鴉研究者畢恆達(1959-)在其研究中,指出了台灣塗鴉創作者在創作的背景、動機與環境中的特殊性:「台灣的街頭塗鴉者來自一般中產家庭,很多從小美術天分便受肯定….他們塗鴉的動機並非來自直接對抗或不滿。他們是為了展現自己的美術天分、讓自己為社會所看見,或者有話要說…跳脫常規,可是又不直接挑釁。」因此,塗鴉在臺灣更具有一種在既有空間美學中、表達自身美感的實踐。
Reach是在臺灣街頭塗鴉界最為著名的例子之一。學生時期美術科班出身的他,受到滑板與街頭文化的薰陶,讓他從1995年開始在持續進行街頭塗鴉的過程中建立自己的圖標(icon)與塗鴉技法。他並不著重在批判性,而是透過各種圖像簽名和圖標所擁有的力量這一街頭塗鴉的本質,去打開城市地景與空間想像。值得我們思考的是,將自己街頭塗鴉的元素挪移到畫廊空間與架上繪畫之後,塗鴉創作還是塗鴉嗎?這時候的美感主體在街頭塗鴉到架上繪畫之間,有甚麼樣的轉換?
Reach作品《MOVEMENT 17》局部於展場,壓克力、油彩於畫布,72.5X91 cm,2019|©非池中藝術網
早從印象派的「被拒絕者的沙龍」開始,「展覽」就是使藝術創作取得合法性的一種倫理儀式。從這個角度思考台灣街頭塗鴉浮出水面的過程的話,2002年由Reach等人所組成的塗鴉團體所組織的〈Soul Skool 塗鴉展〉是在臺灣塗鴉史上無法避開的重要事件。有別於以往隨機選擇牆面進行非法的圖像簽名或塗鴉創作,〈Soul Skool 塗鴉展〉選擇了在一個複合式空間進行展出。
在當時塗鴉界尚在一種傳承於歐美塗鴉的反體制情懷之下,塗鴉社群不乏對此展的批評,認為塗鴉不應該在一個商業的空間中展出、應該堅守其中的非法性等。然而也是因為這次的公開展示,使得塗鴉藝術在臺灣公共空間中的一種合法性想像得以被開啟。接著透過跨領域計劃與異業合作的嘗試,集結塗鴉社群、策略展示計劃和參與國際交流,讓臺灣的塗鴉社群與國際有經常性的交流網絡。這種從在地生長出來的社群組織能量,以及自身塗鴉創作的圖標化,使Reach至今成為臺灣街頭塗鴉的教父級創作者。
2015 Reach遠征夏威夷參加〈POW WOW Hawaii 〉並與塗鴉藝術家DEBE合作的大型牆面塗鴉計劃 |©Brandon Shigeta

當街頭塗鴉進入白盒子空間

在當前臺灣的畫廊與美術館之間,已經有Candy Bird、Bbrother和黑雞等臺灣塗鴉藝術創作者進入美術機構的白盒子空間中進行展出。然而在展覽時的各種論述與介紹,多忽略了塗鴉作為一種繪畫藝術、其創作美感與正統學院中教授的繪畫藝術之間的對照,並且跳躍式地上升到對於空間美學、政治與社會批判的關注。此種將塗鴉收編在學院式當代藝術的觀看視角,使塗鴉中的身體性、線條性的美感脈絡成為了一種觀看塗鴉繪畫時的審美斷層,塗鴉被論述成那些需要繁瑣的文字解說才得以感受的當代藝術創作。
為什麼對於塗鴉,我們總是期待創作者提供一種後設的知識化創作意圖?難道對於繪畫與藝術來說,塗鴉提供的美感經驗不值得我們重視,所以才轉向一種當代藝術化的論述模式嗎?如果不是,我們可以從甚麼角度來思考塗鴉在臺灣所發展出來的美感主體?透過上述的問題,可以發現塗鴉作為藝術,在臺灣的藝術論述與既定形象之間待釐清的狀態。或許我們可以在Reach從街頭塗鴉到架上繪畫之間的創作歷程與美感來獲得一種想像途徑。
Reach作品於展場。(左)《MOVEMENT 15》,壓克力、油彩於畫布,91X72.5 cm,2019;(右)《MOVEMENT 16》,壓克力、油彩於畫布,91X72.5 cm,2019|©非池中藝術網
Reach的塗鴉起始於1995年,正值臺灣空間解嚴之初、電視媒體、電腦網路大眾化與次文化爆炸性輸入臺灣之時。一股新的能量正在世紀末騷動,次文化潮流化地散播於各個領域,也是藝術、設計與品牌跨界合作如雨後春筍般出現的時代。早期他透過滑板文化與網路搜尋之下認識街頭塗鴉、並於街頭進行的創作中,承襲著「Cope2」與「Taki183」等紐約狂野流派的塗鴉前輩的泡泡字書寫和強烈對比的色彩搭配。這種創作元素至今在他的《MOVEMENT》系列新作中同樣有跡可循。
Reach個展〈MOVEMENT〉展場|©非池中藝術網
這次在大河美術的Reach個展展出的《MOVEMENT》系列創作,是藝術家從2006年起開展的無止盡延伸的貓手─《Cat Paw》街頭塗鴉創作中精煉成一種自我美感的架上繪畫藝術。Paw近似於塗鴉的英文縮寫(P.O.W., Pictures on Walls),也是動漫或卡通中的一種萌態狀聲詞。Cat Paw像是整個畫面的細胞單位,由左下延伸至右上,蔓延並擴散成藝術家所希望的構圖效果。
在2017年於專門經營塗鴉藝術的國際畫廊Over the Infuence展出之後,Reach首度於臺灣的正規畫廊中舉行個展。與其它具有強烈社會批判性或當代藝術化的塗鴉創作不同,這次Reach展示的系列創作,更專注於如何將街頭塗鴉諸如色彩系統、線條感、身體性與他不打草稿的創作過程等美感主體的構成元素,轉換到畫廊空間內的架上繪畫之中。
Reach 2018年於朱銘美術館的塗鴉創作計劃|©大河美術
Reach,《MOVEMENT 06》,壓克力、油彩於畫布,80X80 cm,2019|©大河美術
Reach創作中|©大河美術

從街頭塗鴉到架上繪畫─《Movement》中的美感轉換

此次個展從作品《MOVEMENT 01》到《MOVEMENT 24》串起的系列創作,展示了Reach將自身的塗鴉創作藝術化的重要實驗過程與成果,以及從街頭塗鴉到架上繪畫、又回到街頭塗鴉技巧的一個過程。不打草稿,一氣懸命地進行創作,將一幅幅矩形的繪畫作品環繞整個長方形展覽空間。以數字編號做為作品命名,為的就是展示了此階段線性時間中、實驗過程與心境的轉變。《MOVEMENT》延續了《Cat Paw》的塗鴉線條感與Reach塗鴉創作中經常使用的鮮藍與紅,在架上繪畫作為創作形式中,可以看到技巧層次的增加,與顏料作為一種物質層面的思考。除了塗鴉繪畫常用的塗鴉專用筆與噴漆之外,有時藝術家會先在畫面上以寬筆刷恣意地以45度角由左下至右上的方向刷上各種顏色、再製造陰影效果,使色彩在畫面中產生一種速度感的迷彩背景。將畫面分層塗上圖騰化Cat Paw貓手式的波浪之後,最後在放上細長的幾何色塊。
在《MOVEMENT 01》至《MOVEMENT 12》之間,可以看到其每增加一層之後、層次漸變的過程,在《MOVEMENT 07》開始逐漸趨於完整。而在作品《MOVEMENT 13》至《MOVEMENT 24》之間,則可以看到Reach又將創作元素回歸到街頭塗鴉的滴流狀態,從繁複的畫面又逐漸簡化成線條與色彩。
Reach,《MOVEMENT 01》,壓克力、油彩於畫布,60X60 cm,2016|©大河美術
Reach,《MOVEMENT 10》,壓克力、油彩於畫布,70X70 cm,2019|©大河美術

任何似曾相識簡化的線條,都有屬於創作者自身的脈絡。由左上延展至右上的波浪型線條,從本來街頭塗鴉的圖像簽名,轉化為架上繪畫的抽象連續性圖騰的過程中,其實就昭示了Reach源於街頭塗鴉所發展出來的繪畫美感。在藝術家精煉線條與色彩的創作中,我們可以開始想像街頭塗鴉作為繪畫的可能性。並且開創以當代繪畫的視角,思考街頭塗鴉美學的另一種視野,從這個層面上來看,Reach在白盒子空間中的展出為街頭塗鴉跨出了重要的一步。
Reach,《MOVEMENT 07》,壓克力、油彩於畫布,80X80cm,2019|©大河藝術

 

 

塗鴉Reach塗鴉美感當代繪畫
REACTIONS
喜愛

6

好美

0

2

2

厲害

4

猜你喜歡

view all

焦點新聞

當代藝術美術館徵件

「2024臺北美術獎」徵件開跑,5月1日至6月20日受理線上報名!

2024-04-30|撰文者:臺北市立美術館/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1667

焦點新聞

當代藝術

「春之展望」春之文化基金會攜手視盟,首例企業贊助視覺藝術第三部門組織營運案例

2024-04-26|撰文者:社團法人台灣視覺藝術協會/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12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