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千秋多少事,都付墨韻飄渺中。」-馮永基《細看人生》下的理性與感性
2019-11-14|撰文者:王玉善
馮永基(1952-)為香港著名的建築師,從事設計工作超過三十年,曾五次獲得「香港建築師學會周年建築獎」,擔任建築署高級建築師等相關殊榮,並主理過百項建築專案,如知名的香港濕地公園、西九海濱長廊、西貢海濱公園等,風格上以最低限度的建築質素使用為主,藉此保留給人們最大程度上,及與環境互動的可能性。其作為建築領域的成就廣為人知,然而除了建築之外,馮永基在繪畫方面的藝術成就,同樣也受到學術及市場長期的關注,並在離開建築界後,回歸到自中學以來便長期投入興趣的水墨創作的範疇裏,持續地為藝文界帶來嶄新的視野。
馮永基(香港著名的建築師、當代水墨藝術家)。圖/名山藝術提供
展覽空間照。圖/非池中藝術網攝
藝術家主要是以水墨作為創作基底,結合半具象的視覺語彙,以及跨媒材之間的整合,譜出藝術家對於時代變動的細膩觀察,並將其注入細長的構圖當中,進行排列、對映,帶給觀者有別以往的傳統水墨創作之觀看經驗。此外,馮永基曾於紐約、巴黎、北京、上海等地舉辦過個展,作品廣為被各國美術館典藏,如三藩市亞洲美術館、中國美術館、上海美術館、香港美術館、香港大學美術館、香港文化博物館所等。而於今年(2019年),更於台北的名山藝術(Mingshan Art)舉辦個展《細看人生》,並在景深及媒材的表現上,有更多元的轉折。
馮永基於個展《細看人生》展出新作,在色彩的表現上更為多元,肌理的處理上層次也更為豐厚(該件作品為《自然生態(一)》,60x60cm,設色紙本,2019年)。圖/非池中藝術網攝
理性結構中的人文關懷
馮永基作品中最經典的風格在於其對於自然景觀的描繪,是具有中國千年以來的繪畫脈絡之體現,如山嵐S形構圖及散點透視的手法,同時與當代藝術中的類抽象之圖像結合,並以類拓印、染、潑灑的方式創作,使畫面具有理性結構上的層次深度,抑有藝術家感性視角下的現世審思。舉例而言,於2019年之Art Taipei(臺北國際藝術博覽會)當中,即展出一個由藝術家作品《千秋》原比例輸出的裝置,該件為24連屏,象徵著中國的二十四史,也藉此暗喻華夏文明的悠遠流長,但卻在個別山峰之處,可見烽火台及戰爭煙硝的樣貌,說明了朝代更替之時的動盪不安,並提供給予現世人們反思和平的重要性。
名山藝術於2019年之Art Taipei(臺北國際藝術博覽會)以馮永基大形創作《千秋》,原比例輸出情境裝置。圖/非池中藝術網攝
馮永基作品《千秋》局部。圖/非池中藝術網攝
而作品《五岳歸來不看山》當中,也可見藝術家以濃淡之間的山勢排列及拓染,表達了五岳壯闊的氣韻,並以前景、中景當中特別安排的細膩潑灑及折線肌理,加強景物的深度及意境,藉此作為吸引觀者入畫的媒介,而該件作品是說明藝術家對於大自然的敬畏之心。
馮永基,五岳歸來不看山,138x34.5cm,設色紙本,2019年。圖/非池中藝術網攝
在空間之間-形塑觀看「主體」與「客體」之間的轉換
承接自上述,我們可以發現馮永基作品中的內在肌理之形式多元,並能與構圖上的空間性相互扣合,特別是在與留白之間的對照之下,更是提供了畫面縱向性與橫向性之間的動態構成。此外,在「空間之間」也是其所表述的特殊觀點,除了類抽象形體與具象之間的圖範關係以外,其安排以細長條連屏的展示方式,以整體性色調之間的排比對照,羈絆出觀者更多的思考模式,並將空間性延伸到畫面之外的探討,除了可以是作品與作品之間的對照以外,同時也可見之於整體的綜觀性,以及與觀者之間的互動性,特別是作品《十八式》當中,我們可以看到馮永基在色感之間的安排,考量了畫面同質性與異質性之間的編排,時而呼應,時而抽離,再次彰顯他的理性思考與感性詮釋。
展覽空間照。圖/非池中藝術網攝
馮永基,十八式(局部),設色紙本,140x18cmx18件,2018年。圖/非池中藝術網攝
如果我們端看馮永基的人生經歷,其實便不難理解其何以會有如此獨特的風格,首先是源自於他在建築設計期間,長期思考如何將人、建築、環境結合於一體的核心理念(Build less for more),尤其是觀者的參與,往往也在設計的考量當中。再者,當他轉換到了水墨藝術時,這個概念仍然持續延伸,因此我們除了可以在構圖之間看到他考量了墨韻濃淡之間的呼吸性以外,更可以發現許多媒材突破上的表現,並藉此呼應自我,也和觀者互動。(更多關於馮永基的經歷,請點此)
馮永基,四季頌1,設色紙本,140x34cm,2017年。圖/名山藝術提供
【展覽資訊】
名山藝術台北館:「細看人生」馮永基當代水墨展
展期:2019年10月27日至11月24日
展出地點:臺北市仁愛路二段48-6號1樓
REACTIONS
熱門新聞
1
國美館重磅展覽「所有令人屏息的-2024亞洲藝術雙年展」明日正式開幕,全球35組藝術家共同揭示歷史與人、地方的緊密相連
「2024臺北美術獎」邱子晏作品《曼德拉記憶》探究歷史與記憶的交互辯證獲得本屆首獎
城西生活節:start it underground 向下扎針再向上發展,呈現多元並行的萬華文化
旅途與鏡影:白田誉主也《旅路9》詮釋生命經驗的綿延積澱
2025綠島人權藝術季公布參展藝術家名單及國際交流計畫!由高森信男擔任總策展人,探索島嶼感知的多重時空
众藝術:《觀塘站》梁凱棋駐村交流展 遷徙與記憶交織的軌跡
2024城西生活節登場:三大場館、十一組藝術創作與線下活動,邀您共「飲」萬華新滋味!
年末壓軸必看!「草間彌生的『軌跡』與『奇跡』」11/14預先售票,更多展覽內容亦先曝光
「第三屆橫山書法研究論文獎」轉型雙軌制徵集即將開跑 首獎新臺幣15萬,邀請全球書法研究新銳參與!
金車文藝中心首項書寫類補助計畫「2025金車藝文書寫工作坊」開放徵件中
站內推薦
猜你喜歡
view all名山藝術《汖鷠‧騷》李振明個展 感受屬於台灣的後文人彩墨與人文關懷
2021-05-13|撰文者:林侑澂6882
富貴三義美術館呈現「材境交匯」石•陶•鐵的材質重塑創新之美 創作聯展,再詮釋媒介、形式、創新之間的觀點交匯
2024-11-22|撰文者:富貴美術館/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136
「一根香蕉」震撼藝術市場!以高達兩億台幣成交,時隔多年再度引起藝術圈熱議
2024-11-22|撰文者: 非池中藝術網王襦萱編輯整理626
「超越介面」展現台灣影像魅力,亞美尼亞東歐遊牧媒體藝術節聚焦
2024-11-21|撰文者:段沐395
約瑟夫.波依斯的藝術與環境行動:以自然之名重塑未來
2024-11-21|撰文者:非池中藝術網李亦涵編輯整理341
陳昱榮「源像邊際 Cluster-Pixel Boundary」:資訊轉譯為賦格(fugue)?視覺下感官的再擴延
2024-11-21|撰文者:王襦萱1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