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池中藝術網

焦點新聞

藝術評論

藝文跨界

聊聊聖誕節的圖像起源? 聖誕老人會胖都是因為可口可樂!

聖誕老人Santa Claus聖誕節Christmas圖像的起源與衍化

2019-12-24|撰文者:林侑澂

聖誕節溫馨與喜悅的氛圍,總是在每年歲末受到歡迎。無論是大人或是小孩,難免都會對於聖誕節(Christmas)有著不同的期望。隨著蓬勃的節慶商機對於圖像文化的影響,許多的符號應運而生。其中聖誕老人(Santa Claus)的形象,被賦予了「會送給好孩子神秘禮物」的意象,至今更是成為各式各樣劇本的藍圖。

那麼,這位總是駕著麋鹿雪橇分送孩子們禮物、有著雪白鬍鬚、身穿紅袍的胖老爺爺,到底是誰呢?

亞歷山大•彼得羅夫 Aleksa Petrov,《聖尼古拉斯•利普諾修道院Monastery of St. Nicholas-on-the-Lipno》,石版畫,1294。圖/取自Courtesy Novgorod State Museum and St. Nicholas Center
現存的史料中聖誕老人的原型,最早可以追溯至西元280年左右的地中海北岸小鎮帕塔拉(Patara,當時屬希臘聯邦,現屬土耳其)的聖人-僧侶聖尼古拉斯(Saint Nicholas)
聖尼古拉斯不僅僅是一位宗教佈道者,同時也是一名樂於幫助貧者和孩童的慈善家,並且以經常送禮物給孩童聞名。在聖尼古拉斯的故事中,最有名的莫過於他曾經爬上屋頂,從煙囪丟下金幣(剛好落入火爐旁,等待烤乾的襪子裡)。藉此幫助無法籌措婚禮嫁妝的父親,讓他的三位女兒順利出嫁。
註:雖然時間相近的古日耳曼天神奧丁(Odin),也同樣被描述為留著白鬍子、從天上向人間發送禮物的形象。但是最著名、接近的聖誕老人原型仍然是聖尼古拉斯。
《舊聖誕節Old Christmas》,紙本墨水畫,1842。圖/取自London News
起源於推崇聖尼古拉斯的品格善行,聖尼古拉斯的盛宴(The feast of Saint Nicholas)可以說是最早的聖誕節起源,這個節慶也在中世紀的歐洲一直很受歡迎。但可惜的是,16世紀的宗教改革(Protestant Reformation)後,這個節慶一度漸漸退出了大眾的生活。
然而羅馬天主教廷在改革後,一直期望大眾能夠更接受教其宗教意圖。於是開始重新採納了部份基督教/異教的傳統,朝著更多元包容的宗教形式前進。而順應著歐洲宗教環境的演變趨勢,當時的日耳曼人開始將一些尤爾(Yule)文化的傳統引進了聖誕節的雛型之中。例如考古學者和遺傳學者就曾提出,當時在不列顛群島(British Isles/古代英國)的日耳曼族群,就曾經有過自己版本的「父親聖誕節/Father Christmas」
註:宗教改革後,由於耶穌基督的確切誕生日不可考,天主教廷便採用的基督教派的說法。將羅馬帝國密特拉教(Mithraism)教義中太陽神的誕生日12/25,訂立為聖嬰基督的誕生日。
註:父親聖誕節 Father Christmas,與孩童或送禮物無關,主要是以人們相互打氣的祭典氣氛來慶祝聖誕節的友愛精神。
亞歷山大•安德森 Alexander Anderson,《聖尼古拉斯St. Nicholas》,紙本墨水畫,1810。圖/取自Courtesy Museum of Arts and Sciences
隨著海權時代(15-17世紀)的文化擴張,源於歐洲的宗教傳統也同樣被輸出至美洲。到了1804年,美國一位深具影響力的愛國學者 約翰•皮納德 John Pintard創辦了「紐約歷史學會 New York Historical Society」。該協會就是以聖尼古拉斯做為協會的守護神,並且標榜著其濟弱扶貧的精神象徵。在1810年的週年晚宴,協會委託了藝術家亞歷山大•安德森 Alexander Anderson繪製聖人的圖像、並且製成版畫分發給所有參與晚宴的賓客。這個時期的聖誕節秉持著濃厚的宗教信仰,也透過贈送禮物給「表現優良」的孩童宣揚良善的社會價值,廣受到了大眾的好評。
(文)克萊門特•克拉克•摩爾 Clement Clark Moore 和(圖)TC博伊德 TC Boyd,《聖尼古拉斯的拜訪A Visit from St. Nicholas》,紙本彩色墨水畫,1864。圖/取自University of Pittsburgh Library System Archive
當聖誕節被形塑成為「以聖人之名贈送禮物給好孩子」的日子,並且結合了聖嬰基督的誕生故事後,許多的商機也就隨之出現。尤其是在18世紀中期,工業革命的發展讓社會生產力大增。各式各樣為了講述故事或推廣信仰的工藝品開始了量產。一時之間聖誕樹、聖誕襪等等物件被廣泛的宣傳,大大提升了大眾的消費動力,也讓「過聖誕節」成為了家家戶戶所重視的年度活動。
哈登•桑德布洛姆 Haddon Sundblom,(左)《給予和收穫 說我願意Give and Take, Say I》,畫布油畫,1837,(右)《隨著可口可樂變得更好Things Go Better with Coke》,畫布油畫,1864。圖/取自Coca-Cola and National Museum of American History《聖誕老人糖梅 Santa Claus Sugar Plums》,紙本彩色墨水畫,1868。圖/取自Library of Congress Archives
生產力與消費力需要達到平衡,才能穩定地支持著社會的進步。為了保持大眾聖誕節的購物動力,聖尼古拉斯的形象被轉換成宗教色彩較淡的聖誕老人(Santa Claus/Saint Nicholas/Father Christmas/Santa)。18世紀時,聖誕老人已經開始頻繁地出現在宗教活動或是商業宣傳之中。聖人的形象也從節儉樸質的消瘦,一步步地轉向圓潤而笑容可掬的樣貌。
註:「聖尼古拉斯」的荷蘭文為Sinterklaas,後因為讀音相近,漸漸成為了英文中的Santa Claus。
聖誕老人的形象確立,20世紀初的可口可樂(Coca-Cola)廣告可以說是關鍵的指標。當時的美國正經歷商業大蕭條,商人要說服大眾「在寒冷的冬天購買蘇打水冷飲」是一件相當困難的事。而可口可樂公司的行銷部門,受了克萊門Clement Clark Moore詩作《聖尼古拉斯的探訪/A Visit from Saint Nicholas》啟發,在1931年委託了插畫家哈登•桑德布洛姆 Haddon Sundblom繪製了「溫暖而友善的聖誕老人」作為視覺主軸,試圖扭轉低迷的銷售量。
廣告中聖誕老人穿著紅袍、手拿紅色冷飲的形象,在大雪的冬天裡非常地搶眼,一時之間讓可口可樂成為風行全美國的流行象徵。這個行銷企劃一舉成名,成功地挽救了可口可樂公司的困境。同時也因為大眾飲品的普遍性,讓胖胖的聖誕老人形象,被大眾深刻地記在了印象之中。更讓當時美國各大產業都爭相仿效,也在過程中陸續加入了紅鼻子馴鹿魯道夫(Rudolph the Red-Nosed Reindeer)、聖誕精靈等等的有趣角色。讓聖誕節慶期間,可以有更多元豐富的元素可以運用。
2012年動畫電影 《捍衛聯盟 Rise of the Guardians》 劇情中的聖誕老人。圖/取自DreamWorks Animation SKG, Inc.可口可樂2018年聖誕廣告。圖/取自Coca-Cola and National Museum of American History
時至今日,聖誕老人「在飄雪的冬季背景中,駕著麋鹿雪橇,從煙囪送禮物」的印象已經被多方沿用。從文學、動漫到電影,甚至發展出了各式各樣不同的聖誕老人性格。這些創作與發想,與聖誕老人最初來自地中海小鎮的形象已經大不相同。然而贈受禮物,傳播愛與希望的意象卻是更加深植人心。聖誕節也成為了在世界各地都富有意義,衍伸出相關文化潮流的節日。
2019年的聖誕節,各位讀者有什麼樣的安排呢?無論是否熱衷過節,或許都可以找機會感受一下氣氛。歲末年終,非池中藝術網藉著這篇文章祝您聖誕快樂喔!

MERRY CHRISTMAS!

訊息參考:mutualart / 各訊息網站

聖誕老人Santa Claus聖誕節Christmas圖像的起源與衍化
REACTIONS
喜愛

1

好美

1

1

4

厲害

0

猜你喜歡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