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介面如何建構線上展覽體驗? 以「凱斯.哈林│巴斯奇亞:交叉線」特展開放線上瀏覽為例
2020-04-06|撰文者:陳晞
維多利亞國家美術館(National Gallery of Victoria,以下簡稱NGV)近日因應疫情將美術館空間關閉至6月30日,並且除了在近日宣布虛擬導覽服務、數位典藏功能開啟之外,也將年度重磅特展「凱斯‧哈林│巴斯奇亞:交叉線」(《Keith Haring | Jean-Michel Basquiat: Crossing Lines》)以免費線上瀏覽的方式呈現,讓喜愛這兩位80年代街頭藝術傳奇的全球藝術愛好者們能一睹展覽的風采。
「凱斯‧哈林│巴斯奇亞:交叉線」特展近日開放免費線上瀏覽。圖/截自維多利亞國家美術館網站
巴斯奇亞( Jean-Michel Basquiat)於Mudd Club,攝於1979年。圖/© Nicholas Taylor,取自維多利亞國家美術館網站
凱斯‧哈林(Keith Haring)。圖/© William Coupon,取自維多利亞國家美術館網站
美術館推出線上展覽可能不是甚麼新鮮事,但在這裡的線上展覽可不只是上傳作品照片而已,在迂迴展場中的環景VR,其使用體驗也可以連結到非公開的錄像影片介面。更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展覽團隊似乎了解線上展覽不只侷限在展場空間的再現,他們認知到其優點更在於資訊與知識的迅速、多重的鏈結。
「凱斯‧哈林│巴斯奇亞:交叉線」以凱斯‧哈林與巴斯奇亞的創作生涯與生前的友情作為主題,呈現兩位藝術家的許多作品以及生前的影像紀錄。展覽共分為「早期作品」、「肖像/自畫像」、「明日之星」、「表演與舞蹈」、「朋友與對象」、「紙上作品與早期展覽」、「圖像語言,線條與符號」、「筆記本」、「複印與拼貼」、「政治思想」、「黑光」(註1)與「晚期作品」12個子題,藉此也描繪了80年代紐約下城區從地下鐵路到地上俱樂部混雜著藝術、次文化與時尚的社交場和兩位藝術大師溢滿的創作能量。
「凱斯‧哈林│巴斯奇亞:交叉線展場環景VR截圖。圖/截自維多利亞國家美術館網站
「凱斯‧哈林│巴斯奇亞:交叉線展場環景VR截圖。圖/截自維多利亞國家美術館網站
「凱斯‧哈林│巴斯奇亞:交叉線展場環景VR截圖。圖/截自維多利亞國家美術館網站
哈林和巴斯奇亞第一次見面是在曼哈頓視覺藝術學院(SVA)的大廳裡,哈林於1979年在那裡學習並與巴斯奇亞成為朋友。在「早期作品」展出的各種合作作品中,塗鴉標記語言與藝術家簽名融為一體。在包括藝術家各自的主要符號-巴斯奇亞的王冠,凱斯·哈林的狗與爬行的嬰兒在內的許多作品中,都可以依稀看到塗鴉藝術家Fab 5 Freddy,Poet和Futura 2000對他們的影響。凱斯·哈林的早期系列繪畫以抽象形式構成,但是他隨後迅速發展出獨特的藝術詞彙。他通過在狗或嬰兒線條周圍繪製輻射光環來催化這些對象的輪廓。簡化的輪廓與他一氣呵成的繪畫技術,都被後來的研究者拿來與畢卡索(Pablo Picasso)進行對照。
除此之外,兩位藝術家的日記也是展覽中的重點之一。這些日記不只作為文獻檔案,也可以被視為他們更私性的作品。哈林和巴斯奇亞各自的筆記本幫助了觀者理解藝術家想要傳達的作品概念的重要工具。凱斯‧哈林的筆記本記錄了個人政治的觀點,以及藝術和他作為一個出櫃同性戀的生活思考。他還嘗試進行文字研究,也在筆記本上實驗並記錄他文字與圖像的嘗試。另一方面,語言的使用也是巴斯奇亞藝術實踐的重要組成部分。他的筆記本透露出一種虛幻的思想,包括圖畫、象形符號、字母、詩歌和日常筆記。從某種意義上說,我們可以將巴斯奇亞的作品可以看作是筆記本中創作的擴延與實踐。
展覽子題「早期作品」(Early Works)的線上展出作品。圖/截自維多利亞國家美術館網站
展覽子題「早期作品」(Early Works)的線上展出作品。圖/截自維多利亞國家美術館網站
展覽子題「肖像/自畫像」(Portrait/Self Portrait)的線上展出作品。圖/截自維多利亞國家美術館網站
展覽子題「肖像/自畫像」(Portrait/Self Portrait)的線上展出作品。圖/截自維多利亞國家美術館網站
從「凱斯‧哈林│巴斯奇亞:交叉線」近日開放的線上瀏覽中,我們可以發現一個事實:儘管線上展覽與實體展覽的感官體驗相較之下是更為斷裂而非空間沉浸的,但如果線上展覽以多元的使用介面來呈現時,可以讓人們同時在不同的內容呈現之間穿梭。這些內容可以是知識性的,也可以是感受性的,甚至也提供線上消費。
舉例來說,在「交叉線」的線上呈現中,展覽團隊透過數位地圖以兩位藝術家各自標誌性的符號,來標記他們生前在紐約留下的足跡並附上簡單的註解,例如他們曾經在哪裡承租工作室進行創作,或是租房子生活等。這些資料都能讓觀者更深刻地理解、甚至想像藝術家們是如何在當時的環境中彼此交流與互動。看似生硬的藝術史資料與檔案,透過不同介面的詮釋方式,更能讓人感受到藝術在這個世界中活動的狀態,而這或許是實體空間的作品展示與檔案呈現上難以取代的使用經驗。
線上展覽頁面中的數位地圖,展覽團隊透過數位地圖以兩位藝術家各自標誌性的符號,來標記他們生前在紐約留下的足跡。圖/截自維多利亞國家美術館網站
雖然數位空間將體驗切割成不同的使用介面與系統,但除了以替代的思維來想像線上展覽之外,我們當然可以透過目前數位介面的功能性,來拓展內容詮釋的想像,「凱斯‧哈林│巴斯奇亞:交叉線」提供給我們的不只是對於技術的超前部署的想像,更是這個機構對於以多元的介面呈現線上展覽的系統化詮釋方式。
註1:凱斯‧哈林和巴斯奇亞都曾試圖將他們的現實生活─街道的活力以及紐約市中心的俱樂部文化─帶入畫廊空間。哈林使用螢光漆製造了一系列木材和玻璃纖維作品,在托尼·沙夫拉齊畫廊(Tony Shafrazi Gallery)的展覽中創建了「黑光」室。在其於1983年底的展覽《邁向1984》中,哈林在畫廊的地下室裡創建了一個沉浸式黑光顯示器,開幕式上DJ和霹靂舞表演者在那裡表演。嘻哈音樂和霹靂舞對藝術家的重要影響,也可以從藝術家許多螢光作品的圖像中看出。
REACTIONS
熱門新聞
1
國美館重磅展覽「所有令人屏息的-2024亞洲藝術雙年展」明日正式開幕,全球35組藝術家共同揭示歷史與人、地方的緊密相連
「2024臺北美術獎」邱子晏作品《曼德拉記憶》探究歷史與記憶的交互辯證獲得本屆首獎
城西生活節:start it underground 向下扎針再向上發展,呈現多元並行的萬華文化
旅途與鏡影:白田誉主也《旅路9》詮釋生命經驗的綿延積澱
2025綠島人權藝術季公布參展藝術家名單及國際交流計畫!由高森信男擔任總策展人,探索島嶼感知的多重時空
众藝術:《觀塘站》梁凱棋駐村交流展 遷徙與記憶交織的軌跡
2024城西生活節登場:三大場館、十一組藝術創作與線下活動,邀您共「飲」萬華新滋味!
年末壓軸必看!「草間彌生的『軌跡』與『奇跡』」11/14預先售票,更多展覽內容亦先曝光
「第三屆橫山書法研究論文獎」轉型雙軌制徵集即將開跑 首獎新臺幣15萬,邀請全球書法研究新銳參與!
藝術與科技交融下的策展實踐:探討兒童藝術教育與博物館機構的未來可能性——高美館30週年國際論壇紀要
站內推薦
猜你喜歡
view all100個骷髏 澳洲美術館三年展開啟古今對話
2018-02-07|撰文者:莊瑋容20059
藝術圈撲朔迷離的鑑定真相:尚-米歇爾.巴斯奇亞的光環導致偽作爭議層出不窮
2024-08-14|撰文者: 非池中藝術網王襦萱編輯整理1281
「超越介面」展現台灣影像魅力,亞美尼亞東歐遊牧媒體藝術節聚焦
2024-11-21|撰文者:段沐218
約瑟夫.波依斯的藝術與環境行動:以自然之名重塑未來
2024-11-21|撰文者:非池中藝術網李亦涵編輯整理196
陳昱榮「源像邊際 Cluster-Pixel Boundary」:資訊轉譯為賦格(fugue)?視覺下感官的再擴延
2024-11-21|撰文者:王襦萱279
2024大亞洲藝術聯盟協會第二屆第一次會員大會暨尾牙聯歡會,於台中李方艾美酒店擴大舉行
2024-11-20|撰文者:大亞洲藝術聯盟協會/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