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4-29|撰文者:林侑澂
活動主最開始上傳的模仿照,維梅爾《戴珍珠耳環的少女》。圖/取自instagram
全球因為肺炎疫情,陷入各式各樣的隔離生活。全球的美術館博物館畫廊藝博會雙年展拍賣會,99.9%都呈現停辦或延期的狀態。這樣的情況對於藝術愛好者們,可說是始料未及的煎熬。所幸在通訊網路發達的今日,社群網站出現了「模仿名畫」的活動。讓沒有展覽可看的我們,可以感受到一點關於藝術的幽默。
這樣一個有趣的活動,是由來自荷蘭的Instagram帳戶@tussenkunstenquarantaine所發起的。由於帳戶的主人以及室友被困在了家裡,實在過於無聊。所以簡易地用毛巾、餐墊和大蒜,裝扮成了維梅爾的作品:戴珍珠耳環的少女。
活動頁面。圖/取自instagram
沒想到這個最初只是打發時間的照片,忽然一夕爆紅。迅速在全球的用戶間獲得了意外的響應。於是@tussenkunstenquarantaine訂下了簡單的規則「請使用三件家中的日用品模仿知名的藝術品,並拍照與全世界分享。imitate a famous artwork using three items lying around your home, take a picture, and share it with the world.」簡單的規則提升了活動的儀式感。從最初的3/14日至今,該帳號已經發布了五百多件各式各樣的反饋。其中幾件特別有趣的作品如下:
達文西《蒙娜麗莎》。圖/取自instagram
達文西《抱著雪貂的女子》。圖/取自instagram
達文西《最後的晚餐》。圖/取自instagram
米開朗基羅《聖殤》。圖/取自instagram
米開朗基羅《創世紀》。圖/取自instagram
維梅爾《戴珍珠耳環的少女》。圖/取自instagram
傑夫昆斯《氣球狗》。圖/取自instagram
馬格利特《這不是一個菸斗》。圖/取自instagram
莫內《女神遊樂廳的吧檯》。圖/取自instagram
克林姆《吻》。圖/取自instagram
梵谷《自畫像》。圖/取自instagram
林布蘭《夜巡》。圖/取自instagram
亞森特《路易十四》。圖/取自instagram
波堤切利《維納斯的誕生》。圖/取自instagram
畢卡索《格爾尼卡》。圖/取自instagram
瑪麗娜《時間中的關係》。圖/取自instagram
正所謂生命會自己尋找到出路。當環境改變時,往往會激發出人類更多的潛力與創意。這場活動獲得了相當大的迴響,以現階段的總體來說,最多參與者重新詮釋的作品是《抱著雪貂的女子》、《戴珍珠耳環的少女》以及《吻》。而頁面當中也不乏性別反轉或直接用瓶瓶罐罐來代表人物的投稿。許多的創意與安排都相當地用心,不過可以看出參與者們在賣力演出的同時,已經完全忽視了「使用三件家中的日用品」的規則。但只要能夠在隔離期間有點事情做,或是能夠提供網友們搏君一笑的效果,稍微違反規則也是無傷大雅的。這一場模仿名畫的活動還在進行當中,若是對它有興趣的讀者不妨試著投稿看看喔。相信只要大家保持著謹慎樂觀的心情防疫,各種的藝文活動的重新啟動也是指日可待的事情。
活動投稿頁面:tussenkunstenquarantaine
REACTIONS
8
3
3
2
0
熱門新聞
1
7個藝術史上被忽略的謬誤:名畫的顛倒展示
紀念漢寶德,南畫廊舉行「漢字:漢寶德現代書法展」
水彩的「流水席現象」—2023桃園國際水彩雙年展「活水」
臺灣早期重要的女性觀念攝影藝術家 侯淑姿辭世,享壽61歲
「出岫-香如故」趙丹綺、黃妙貞香器創作展:以土成石,以石侍香,以香觀氣
從馬克·羅斯科(Marks Rothko)的紙上繪畫看他走向後期抽象表現的過程
2023高雄藝術博覽會南島最大藝術盛會,迎來國內外百餘位藝術家
2024年威尼斯雙年展臺灣館公布展名「日常戰爭」,藝術家袁廣鳴以作品隱喻當代生存境況
「藝中求新,新中求藝」跨界引領品牌台灣!「希望、和平、愛」白鷺鷥文教基金會30週年虛實沉浸展演! 專訪董事長盧佳慧!
暫時停擺的卡塞爾文件展-以色列哈瑪斯戰爭為藝術界帶來什麼樣的影響?
站內推薦
猜你喜歡
view all焦點新聞
個展美術館金馬賓館5周年大展「感應未來」,重磅推出歐普藝術重要藝術家傑圖利奧.阿維亞尼(Getulio Alviani)多件經典之作
2023-12-07|撰文者:永添藝術.金馬賓館當代美術館 / 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