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池中藝術網

國際新聞

時事觀點

「偉人的形象?」  西方世界的公共雕塑正面臨重新檢視

偉人與罪人之間公共雕塑種族課題歷史課題文化圖像

2020-06-17|撰文者:林侑澂

【美國.維吉尼亞州的傑佛遜•戴維斯紀念碑】

布里斯托,被推下港口的愛德華•科爾斯頓雕像。圖/取自artnet
傑佛遜•戴維斯 Jefferson Davis是1861-1865年間,親奴隸制的美利堅聯盟國總統。歷經從軍、加入民主黨後,曾當選密西西比州眾議員。作為大家族的後代,曾經在自家農場擁有過至少113名奴隸。雖然在軍事與政治事業受到肯定,但是對於奴隸主的權力,長期抱持強硬的擁護態度。雕像所在的紀念碑大道曾有多座雕塑被撤下,多為美國內戰期間的軍官。傑佛遜的雕像原本預計由州政府處理撤除,但是示威者拒絕等待,將繩索綁在雕像腿上將其拉下。

【美國.波士頓的哥倫布紀念碑】

波士頓,被斬首的克里斯多福•哥倫布雕像。圖/取自artnet
克里斯多福•哥倫布 Christopher Columbus
曾經是歐洲史觀中的英雄探險者,卻始終是美洲原住民歷史中的侵略者。哥倫布是義大利裔、受西班牙資助的航海家,卻在種族主義中扮演了最初「發起大西洋奴隸貿易」的角色,是美國境內最多雕像被下架的歷史人物。這座位於波士頓的塑像基座,刻有著「美洲發現者」的文字。而雕像於六月初發現被斬首。但其實該雕像在2006年也曾被斬首、也在2015年被潑了紅漆,並寫上「有色人種的生命具有意義 Black Lives Matter」的字樣。面對群眾壓力,波士頓市政府表示這座雕像將被保存,但未來非常有可能不再於原址恢復。

【比利時.安特衛普的利奧波德二世紀念碑】

安特衛普,被抗議者潑漆的利奧波德二世雕像。圖/取自artnet
利奧波德二世 Leopold II是比利時1865-1909年在位的君王。在他的統治期間,比利時建立並擁統治剛果共和國。這期間利奧波德二世宣稱進入剛果是為了推廣文明、改善當地人的生活,但實際上在當地進行了殘酷的掠奪活動。將象牙、橡膠、金屬礦藏等資源的商業利益,用來資助比利時貴族的奢華開銷。在1885-1908年期間粗估約有1000萬當地人死亡,傷者無數。利奧波德二世一直被比利時人民視為恥辱,但官方始終採取消極的處理態度。近日受到市民潑漆破壞、甚至升上剛果國旗抗議。當地政府現已將受損的雕像暫時拆除,但相當可能將會重新安置回原處。
圖像的本身可以承載文化的象徵性和集體意志。而在西方世界,為數眾多的爭議圖像正在被推倒。象徵著當代社會的多數人已經具有足夠的思辨能力,去質疑甚至挑戰當政者的宣傳與利益。隨著這些形象指標不再是生活的一部分,轉變的過程也讓群眾重新思考在統治者價值觀之外,不同群體的立場。全球再今日有許的國家,都正面臨著如何處理過去錯誤的課題。2020年這一波從美洲延燒至全球的種族議題,相信也將會是人類文化發展的重要關鍵。無論是就公平正義而言,或就文化發展而言,相關的議題也向身處遙遠亞洲的我們,提出了諸多值得反思的觀察點。

偉人與罪人之間公共雕塑種族課題歷史課題文化圖像
REACTIONS
喜愛

0

好美

0

0

0

厲害

0

猜你喜歡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