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0-15|撰文者:高雄市立美術館/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
0
自1997年起,走過四分之一世紀的《高雄獎》,作為台灣最具指標性的藝術大獎之一,秉持開放、多元與進步的理念,鼓勵新世代創作者在藝術實踐上持續創新。高雄市立美術館第25屆《2021高雄獎》維持「初審分類、複審不分類」的機制,讓各領域藝術創作同台競獎,激盪多元對話──「高雄獎」首獎3位得主將各獲獎金50萬元;五大創作類項各取「優選獎」1位,獎金10萬元;「入選獎」數名,每位可得獎金3萬元。而長期支持《高雄獎》的何創時書法藝術文教基金會則為書法、篆刻類作品提供「何創時書法篆刻類特別獎」1名,獎金10 萬元。《2021高雄獎》自即(15)日起徵件至11月29日,歡迎藝術創作者踴躍報名參賽!
分類機制開放創新,反映當代創作發展趨勢
藝術實踐反映著時代脈絡,考量當代藝術的跨領域創作特質,並同時關照個別藝術領域的創作語彙,高雄市立美術館近年將《高雄獎》大幅改制並調整為五大創作類項,取消具中華民國國籍之參賽條件、歡迎長期在臺居住之藝術創作者報名,2020年首次採實名參賽制,並於複審階段開放評審委員與參賽者的直接對話,讓創作者得以充分說明參賽作品之創作理念。本屆《2021高雄獎》更針對創作類項進行更明確精要之說明,五大類項分別為:
一、 書寫性暨書畫藝術(傳統書畫類項或具有書寫特徵、對書寫性媒介進行開放創新之創作);
二、 繪畫性暨版次藝術(以平面媒介或對繪畫性內容進行探索與操作之創作);
三、 空間性藝術(以雕塑、立體、裝置或其他具空間表現特徵之創作);
四、 影像暨科技媒體藝術(運用靜態、動態影像、聲音、數位或各式科技媒體,對媒體性與科技性媒介具創新表現與探索之創作);
五、 計畫型暨跨領域藝術(包含身體、表演、事件、參與式與計畫型態。計畫型之創作應提供計畫書及文件等相關資料,以2018年1月1日後完成之創作為限)。
全新改造後的展覽場域,與國際特展同台展出
高美館今年6月起進行館體修繕與機能升級,營造更加當代的藝術氛圍與場域,將於2021年春季重新開放,以嶄新的面貌與大眾見面;屆時,《2021高雄獎》將作為高美館四樓展覽空間啟用之首展,提供入圍本屆高雄獎之創作者全新的展示空間。與此同時,年度特展《黑盒.幻魅於形-湯尼.奧斯勒》亦在一樓盛大展出,希冀國際與在地相遇在高美館,創造與世界脈動接軌的藝文盛事,並期推動大眾對於當代藝術的深入理解。
《2021 高雄獎》凡持有在臺居住證明者皆可參賽,每位參賽者可自由選定單一類項參賽,為完整呈現創作概念,創作理念書寫則以1000字為限;參賽平面作品所佔空間長度需為8公尺以內,空間作品則不超過10坪。欲參賽者需於2020年10月15日(週四)至11 月29 日(週日)期間至高雄獎報名網站完成線上報名,徵件簡章可於高美館服務台索取或至高雄獎報名網站下載。
REACTIONS
0
0
0
0
0
熱門新聞
1
7個藝術史上被忽略的謬誤:名畫的顛倒展示
紀念漢寶德,南畫廊舉行「漢字:漢寶德現代書法展」
橫山書法藝術館「弱書道-汪柏成創作個展」 寫時空、畫宇宙 將時間視覺化於空間
直面傷痛,以瘋狂的派對慶祝疼痛的此生: 巴西寇克舞團《治癒 (Cura)》
水彩的「流水席現象」—2023桃園國際水彩雙年展「活水」
「我的博物館只有一個精神:為了大眾而存在」奇美博物館創辦人許文龍辭世,享耆壽96歲
橫山書法藝術館「時空題辭」穿梭古今時空以題辭書寫心靈情懷
「出岫-香如故」趙丹綺、黃妙貞香器創作展:以土成石,以石侍香,以香觀氣
新媒體藝術家林珮淳受邀參加愛丁堡大學「台灣光點大師講座」,分享「夏娃克隆」啟示與警世
2024年威尼斯雙年展臺灣館公布展名「日常戰爭」,藝術家袁廣鳴以作品隱喻當代生存境況
站內推薦
猜你喜歡
view all焦點新聞
美術館徵件高美館《2024高雄獎》徵件啟動!即日起至11/6開放報名,首獎獎金50萬,鼓勵藝術新秀踴躍競獎
2023-10-16|撰文者:高雄市立美術館 / 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 1690
焦點新聞
當代藝術美術館時事觀點高雄藝術能量持續綻放!高美館《2023高雄獎》頒獎典禮今(25)登場 580件作品中脫穎,洪瑄、翁榛羚、蔡佳宏各獲首獎50萬元
2023-03-25|撰文者:高雄市立美術館/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78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