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池中藝術網

焦點新聞

藝廊當代藝術

從心靈景觀中感受侯俊明「背著令旗的人」的狂

侯俊明背著令旗的人水色藝術工坊當代藝術館

2020-10-19|撰文者:文/ 邱勇嘉 (樹德科技大學會展行銷與活動管理系專技助理教授)

藝術家侯俊明在整體創作中呈現出的個體化發展歷程,呼應了文化保存的價值。而侯俊明創作的身體探索,恰好與 Michel Foucault 關注於自我之技術、倫理學、自由等焦點,有著階段性的對應關係,從訪談、共同創作到完成展演。同時也將筆者的乩身經驗與侯俊明進行討論,檢驗侯俊明透過與他者對話,實則更是一種與內在他者的對話。文中所提的心靈景觀就像是一種人心靈上的解脫,如何讓人真心感受,這剛好呼應侯俊明想要在創作中的傳達。
侯俊明於台南水色藝術工坊個展「背著令旗的人」現場。六組乩身訪談圖像、動力裝置作品「顫動」

信仰是一種心靈尋找解脫的開始

對臺灣來說,信仰融合了儒、釋、道三種思想,及移民而來的民間信仰;臺灣人信仰有著原鄉信仰的基礎。人需要安居,所供奉的神祀也需要穩定的祭祀空間。而人經過交流後產生不同的感覺、印象、態度、信仰或價值觀,形成了內心想像與情緒思考,這種意象會因為不同體驗而有所不同。就像許多人會到臺南祭拜開基的天公之類的,祈求心靈上的平靜,因此這樣的空間有著凝聚地方意識功能,及穩定民眾心靈感受。由於筆者也是乩身,也認為意象的重要性,如何讓民眾覺得宗教不是斂財工具,而是心靈上的依靠,在濟事當下我們常常講話都非常的小心,而不過度迷信。因此除了需要運用智慧,豐富了心理感受後,人們追求的是更高層次自我實踐與心靈提升的滿足。
不管是早期的農業社會,到現代的工商社會,都佔有相當程度的社會領導地位。也造就目前全臺有15,171間宗教寺廟(根據內政部2019年統計),其中臺南就有1835座。而這些信仰除了滿足我們的心靈穩定,也具有濃厚的地方性色彩,不同的地理環境、人文氛圍以及文化教育下孕育出不同的信仰內容。而乩童在民間信仰有著重要的角色,學界對乩童有三種稱謂:「靈媒」、「巫覡」和「薩滿」。乩童的處理方式就像是一種巫術儀式,透過儀式讓神明進入身體後,成為與民眾之間的溝通橋樑,並且解答民眾的問題。
受訪宮廟之一 「南廠水門宮」,成立於1993年,侯俊明提供。

侯俊明的信仰具有「身體解禁」精神

侯俊明創作喜愛觀察許多社會的文化現象,他認為乩童的現象是應該被保存的,因為那種神靈進入到人的身體裡的狂,再到解脫這種現象是讓人新奇的。1985年侯俊明到臺北念書的關係,當時年代有幾樁重大社會事件引發各界關注與討論,一是作家陳映真創辦的《人間》雜誌,標榜「關心人間,參與人間」,以反映社會底層現實。二是作家龍應台出版《野火集》,針對社會亂象論述,颳起「龍應台旋風」,形成「野火現象」。三是阿秋檳榔攤開幕,帶動臺灣獨特的「檳榔西施」風潮。四是以鐵鍊拴銬精神病患的收容所「龍發堂」曝光,引起社會譁然。侯俊明在這股社會思潮濡染下,開始將觀察視角轉向外在現實環境,並捕捉城市邊緣種種光怪陸離的文化現象。
1986年侯俊明走訪了臺南的東嶽殿、高雄龍發堂後,深刻體會到常民文化的「家常性」、「普遍性」與「非常性」, 因此「搜神記——萬善祠侯式新搜神記1993」系列作品,是藉由威權體制所銘刻的身體進行拮抗,挑釁著戒嚴時期的規訓和慾望,包含對倫理制度、權力管訓和性論述的對峙。這幾年除了創作身體圖外,開始關心對於自身身體裡的磁場。他認為當神靈進入到乩童的身體裡,會讓身體解禁,打開人的一些能量,如預知能力,而這種能量是創作的能量,當他開始創作時,就像是神靈附身一樣,開始手舞足蹈的繪畫。
侯俊明,拍攝於2013年創作中的肚兜照片,可說是藝術家一生的定裝照。
侯俊明「搜神記」版畫,展出於北美館展覽「台灣當代.玩古喻今」,2012。
侯俊明 「搜神記」 – 那吒傳,凸板油印、美術紙,108 x 154 cm,1993。

共同「對話創作」成為了創作中的趣味

2017年《亞洲人的父親》系列走向對話的方式呈現,利用訪談與對話的方式成為創作,並且分別在臺灣、香港、日本與泰國實踐。《亞洲人的父親》作品中「持續體認」的狀態為何?而亞洲的「共相」又如何被辨識?這樣子的模式也興起了侯俊明對於創作的轉換,思考對於生活當中他還有什麼想知道?例如他常去臺中市后里區月眉村內的千年老樟樹感受靈氣,但他不懂為何會有靈氣存在,而在他身內流竄的氣又是什麼?這樣之下,《背著令旗的人》作品中,他透過對話與共同創作來感受乩童的內心的想法,想了解那股氣的背後是什麼?參與者包括準提佛母、九天玄女、玄天上帝、武英大帝、吳府二鎮、道濟三師父等乩身,每一位下來辦事的神靈性格都不太一樣,有些較為威武,也有喜愛開玩笑的。但有個共通點,由於乩童不只是神明代言人,當神靈降下的時候,他就是神明,因此每一位乩身都會被神靈要求高道德標準。
這樣的現象是乎跟榮格心理學中宗教理念討論附身現象有共通點,卻得出不同的解釋。傳統觀念普遍將這樣的現象歸類為一種需要驅邪的噩運,但對榮格來說,是人類精神層面的發展,他認為「被神鬼附身」是集體意識的表現,並且與自身經驗結合,還有宗教理念推論出與亡者的接觸其實是自我意識的衍生。侯俊明的《背著令旗的人》作品來說,無非是要傳達這種文化現象,這種附身的儀式不在是神秘的,而是讓觀者了解這種臺灣人的共相究竟我們了解多少。由於高知識份子越來越多,現代人也不想再被制約,乩童也就越來越少,侯俊明認為乩童應該被保存下來,是傳承?是記錄?

共同完成創作的文化展演,有助於促進乩童文化認同

2016這一年開始,臺灣的影劇圈吹起一股臺灣宮廟風,特別是粽邪、通靈少女、紅衣小女孩與花甲男孩轉大人劇中更有對乩童的描繪。民間社會對「此岸」到「彼岸」的溝通需求不減,就像韓國慶熙大學趙永植先生《Outghopia 悟導彼岸》書中談到:「現時代是物質豐富,精神貧乏的時代;是技術和能力超越人格的時代;是物質文明使社會變得非人化的時代。現代社會愈來愈走向大眾的產業化社會。因此,人類必須懸崖勒馬,重建自己的理想社會。」這樣的精神狀態就像是我們追求的理想社會,然而乩童的狀態更可上溯至漢時期,這保存已久的儀式文化正反映出常民對「神鬼溝通」的殷切需求。
侯俊明將這樣的議題創作成《背著令旗的人》作品,試圖反映出乩童們的內心想要追求的那種平靜生活,透過訪談與共同創作找出共相,但對於神靈的那種神秘感,似乎無法在共相中展現出來,當傳統文化被視為一種文化資產時,就像是高功大法師陳榮盛道長為臺南市政府登錄傳統藝術之「道教靈寶道法科儀及音樂藝術」之保存者,透過演法展演靈寶派的科儀與音樂。但當陳榮盛道長仙逝之時,有辦法繼續將靈寶道法承襲傳統社會中宗教、戲劇、音樂及民俗美術等多重元素與特色,繼續保留下,呈現出民眾的集體記憶與生活?不管是乩童或者是道教科儀就像是一種「活的文化遺產」,即使面對今日社會變遷與社會禮俗的改變,依然深深地維繫著人群對於敬仰天地自然、宇宙萬物的依存關係,有深遠之意義。當臺灣的祭典中常常充滿鋼管吉普車時,我們應該思考什麼才是能夠突顯文化傳承的內涵?
侯俊明個展「背著令旗的人」開幕現場。受訪乩身之一張志瑋所屬的玄昌壇為開幕帶來小法、請神儀式。
侯俊明個展「背著令旗的人」座談會現場,由本身也是乩身的邱勇嘉教授主持,三位受訪乩身許一允(南廠水門宮)、城瑋廷(慶城殿)、張志瑋(玄昌壇)現身,與藝術家侯俊明對談。

1.侯俊明「背令旗的人– 乩身訪談創作」廣澤尊王乩身-聖王堂
https://youtu.be/g0ZDRrjtG9k
2.侯俊明「背令旗的人– 乩身訪談創作」玄天上帝乩身-養正書院

https://youtu.be/twDDPiJ0OnE
3.侯俊明「背令旗的人– 乩身訪談創作」九天玄女乩身-慈心壇

https://youtu.be/nGPCV2MhrI8
4.侯俊明「背令旗的人– 乩身訪談創作」吳府二鎮乩身 - 水門宮

https://youtu.be/O9sXXmNamyg
5. 侯俊明「背令旗的人– 乩身訪談創作」準提佛母文乩 - 玄音寺

https://youtu.be/7DEzCh0N5Zc
6.
侯俊明「背令旗的人– 乩身訪談創作」武英大帝乩身 - 台南 慶城殿
https://youtu.be/qK4oC01AmKA
2020 侯俊明個展 「背令旗的人– 乩身訪談創作」
展期|2020.09.19-10.25 13:30-19:00 (週四~周日)

地點|水色藝術工坊當代藝術館

地址|台南市中西區環河街129巷31號

電話|06-2216806

 

 

 

 

 

 

 

 

侯俊明背著令旗的人水色藝術工坊當代藝術館
REACTIONS
喜愛

2

好美

0

0

0

厲害

0

猜你喜歡

view all

焦點人物

藝術評論

美術館時事觀點

常玉的寫意中國風 – 觀「他者.他方:常玉與旅法藝術家的巴黎跫音」展

2024-11-18|撰文者:國立臺灣藝術大學美術學系兼任助理教授 鄭治桂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