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臺擁有最多實境藝術的校園 - 2020東吳大學實境藝術節「方寸之間」
2020-12-10|撰文者:胡氏藝術/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
五年計劃,累積校園藝文能量
「東吳大學實境藝術節」是臺灣第一個以擴增實境(AR)及虛擬實境(VR)為互動載體的校園藝術節,從2017年開始,由東吳大學社會學系副教授劉維公及胡氏藝術公司執行長胡朝聖共同策劃為期五年的藝術計畫。每年邀請藝術家們以不同的想像創作,融合東吳的自然環境與地貌,以實境技術,針對作品進行不同的演繹,深化連結人、科技、自然、藝術與地景的情感記憶,將東吳大學打造成一座擴增和虛擬的實境校園美術館。目前累積共有24位藝術家、29件藝術作品、6件藝術家與學生共同創作,成為全臺擁有最多實境藝術的文化空間。
「東吳大學實境藝術節」透過AR技術將藝術家趙宇脩作品《弦誦樂無量》與校內建築結合。圖/胡氏藝術提供
「東吳大學實境藝術節」由東吳大學校內單位「文舍明日聚場」主辦,邀請策展團隊「胡氏藝術有限公司」以及技術應用團隊「科碼新媒體股份有限公司」進行合作。「文舍明日聚場」是東吳大學由教育部補助「獎勵大學教學卓越計畫」下的一項創新計畫,為培育校園「提案力」與「實作力」人才的場域。因東吳大學校長潘維大大力支持,使得「東吳大學實境藝術節」不只展現藝術與科技的新結合,更突破傳統藝文展覽、美學推廣的限制,以科技技術解放實體空間,並創造友善地景的核心精神;更重要的是,彰顯東吳大學「文舍明日聚場」在面對當今科技的快速發展,企圖培養出更多具有實作能力、整合技巧、提出解決問題方案的人才。
學生們於「東吳大學實境藝術節」體驗AR虛擬實境技術。圖/胡氏藝術提供
「東吳大學實境藝術節」即將在12月29日展開第四季開幕活動,於東吳大學外雙溪校區與城中校區舉辦,今年邀請5位藝術家:巴豪嵐吉嵐、成若涵、林銓居、洪譽豪、張育嘉,引導觀眾看見作品動態延伸與互動藝術的進行式,促進人與科技、藝術與環境之間的關係。
擴增實境藝術中的「一山曇花」
「凡眼睛無福看見的,只好用想像去追蹤揣摩….我曾淡忘無數親眼目睹的美景,反而牢牢記住了夏威夷島上不曾見識的一山曇花。」-張曉風
張曉風女士提到那些我們無福見到的美景、不曾經歷過的大山大水,都因著想像與創造,成為心中難以忘卻的一山景致。2020東吳大學實境藝術節以「一山曇花」為題,邀請藝術家針對東吳大學的歷史脈絡、自然地貌、校園生活進行創作,透過藝術與科技、實體與虛擬的交織連結,擴大觀者的想像空間,為這座百年校園創造屬於自己的文化底蘊與魅力。
原住民藝術家巴豪嵐吉嵐於東吳大學雙溪校區的大階梯設置野豬雕塑《回歸》。圖/胡氏藝術提供
如原住民藝術家巴豪嵐吉嵐《回歸》,在雙溪校區師生時常聚集的大階梯設置野豬雕塑,期待串起東吳師生們對校園、大地的連結,提醒人們萬物生命的寶貴,也邀請東吳學生彩繪屬於自己的野豬圖騰,透過實境技術,把實體作品與虛擬作品結合,每一隻豬身上的繽紛的圖騰都是藝術家及學生珍愛自然的創作。為使藝術與東吳學生有更深連結,藝術家成若涵也帶著東吳大學的學生,把青春的酸甜刻成紙雕,成為藝術家與學生共創《專屬寄憶》。
開幕當天東吳校長潘維大於原住民藝術家巴豪嵐吉嵐作品前體驗AR虛擬實境技術。圖/胡氏藝術提供
在這座百年歷史的校園中,經歷過去創校、復校及建校的動盪與艱辛,藝術家林銓居從此出發,思考學生心中的「蘇州」大學的樣貌,以作品《湖石》回應屬於百年校園之美。藝術家洪譽豪則使用3D掃描方式擷取東吳大學的校區景致,作品《時間環-掣流於溪》為這座坐落在外雙溪畔的大學串連起時空中的不同向度,藉VR/AR裝置體驗著穿梭於此的體驗,提供觀者更寬廣的想像空間。藝術家張育嘉作品取材東吳大學的歷史及生態環境,把校園的傳教士黃安素先生及校園的藍鵲與松樹呈現在作品之中,突顯東吳大學特色外,作品《藍鵲傳教士》也結合Spark AR技術,讓觀者可以使用AR濾鏡直接分享在Facebook和Instagram平台上,實現藝術與數位科技上的創意及互動,讓藝術走入民眾生活,深化連結人與科技、人與自然、藝術與地景的關係。
「東吳大學實境藝術節」台灣街頭藝術創作者黑雞先生《快要做完了》AR作品。圖/胡氏藝術提供
「東吳大學實境藝術節」大合照。圖/非池中藝術網拍攝
「方寸之間」創造東吳獨有人文風景
本次策劃主題「一山曇花」亦回應計畫主題「方寸之間」,「方寸」二字,意指手機,藉由擴增實境的技術與智慧型行動載具,感受不同的校園風景;「方寸」亦意指心,在科技進程如此快速的時代,回歸人的本質,勾勒出東吳獨特的人文風景,使觀者漫步在方寸之間,覓得屬於自己心中的一山曇花。
第三屆「東吳大學實境藝術節」藝術家成若涵AR作品。圖/非池中藝術網拍攝
自今年10月舉辦「實境藝術工作營」由藝術家巴豪嵐吉嵐、成若涵帶領東吳大學學生參與AR藝術品的發想及創作,加深學生與藝術作品的連結,累積屬於東吳的藝術能量。並於12月舉辦「開幕茶會」、「藝術家座談會」及「實境藝術導覽活動」,讓民眾可以更深入探尋人與藝術、城市環境與科技結合的可能!更多活動資訊及詳情,歡迎搜尋「文舍明日聚場」FB粉絲專頁查看更多節目細節,第一手掌握最新活動動態。
2020東吳大學實境藝術節「方寸之間」 In Between
時間:12/29開幕
地點:東吳大學外雙溪校區、城中校區
主辦單位:東吳大學
執行單位:文舍明日聚場、胡氏藝術、科碼新媒體
策展人:胡朝聖、劉維公
參與藝術家:
2020年 巴豪嵐吉嵐、成若涵、林銓居、洪譽豪、張育嘉
2019年 任大賢、陶亞倫、陳萬仁、黑雞先生、趙宇脩
2018年 Candy Bird、吳芊頤、許廷瑞、劉時棟、盧俊翰
2017年 陳擎耀、張騰遠、黃柏勳、黃海欣、黃華真、曾雍甯、黃頤勝、蔡潔莘、蘇孟鴻
粉絲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tomorrowhub/
REACTIONS
熱門新聞
1
國美館重磅展覽「所有令人屏息的-2024亞洲藝術雙年展」明日正式開幕,全球35組藝術家共同揭示歷史與人、地方的緊密相連
「2024臺北美術獎」邱子晏作品《曼德拉記憶》探究歷史與記憶的交互辯證獲得本屆首獎
城西生活節:start it underground 向下扎針再向上發展,呈現多元並行的萬華文化
旅途與鏡影:白田誉主也《旅路9》詮釋生命經驗的綿延積澱
2025綠島人權藝術季公布參展藝術家名單及國際交流計畫!由高森信男擔任總策展人,探索島嶼感知的多重時空
众藝術:《觀塘站》梁凱棋駐村交流展 遷徙與記憶交織的軌跡
2024城西生活節登場:三大場館、十一組藝術創作與線下活動,邀您共「飲」萬華新滋味!
年末壓軸必看!「草間彌生的『軌跡』與『奇跡』」11/14預先售票,更多展覽內容亦先曝光
「第三屆橫山書法研究論文獎」轉型雙軌制徵集即將開跑 首獎新臺幣15萬,邀請全球書法研究新銳參與!
金車文藝中心首項書寫類補助計畫「2025金車藝文書寫工作坊」開放徵件中
站內推薦
猜你喜歡
view all富貴三義美術館呈現「材境交匯」石•陶•鐵的材質重塑創新之美 創作聯展,再詮釋媒介、形式、創新之間的觀點交匯
2024-11-22|撰文者:富貴美術館/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79
「一根香蕉」震撼藝術市場!以高達兩億台幣成交,時隔多年再度引起藝術圈熱議
2024-11-22|撰文者: 非池中藝術網王襦萱編輯整理315
「超越介面」展現台灣影像魅力,亞美尼亞東歐遊牧媒體藝術節聚焦
2024-11-21|撰文者:段沐312
約瑟夫.波依斯的藝術與環境行動:以自然之名重塑未來
2024-11-21|撰文者:非池中藝術網李亦涵編輯整理275
陳昱榮「源像邊際 Cluster-Pixel Boundary」:資訊轉譯為賦格(fugue)?視覺下感官的再擴延
2024-11-21|撰文者:王襦萱1096
2024大亞洲藝術聯盟協會第二屆第一次會員大會暨尾牙聯歡會,於台中李方艾美酒店擴大舉行
2024-11-20|撰文者:大亞洲藝術聯盟協會/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