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山(不)是山的原貌:關於劉群群的地景攝影創作
2021-01-04|撰文者:陳晞
「照片並非只是記錄現實,它已成為事物如何呈現在我們面前的準則,從而改變了現實這一概念。」─蘇珊桑塔格
我們常常會聽到「某人的人生精彩地就像電影」、「美得像幅畫」、「美得像一張照片」等的讚嘆,電影、繪畫、攝影等視覺媒介似乎成為一個事物是否美的標準。我們學會透過不同媒介來審美,覺得這個地方很美,是因為它在畫中、照片中很美。然而,照片創造的美之對象,在不斷被拍照之後就被耗盡:那個風景看起來「太像照片」了。「太像照片」似乎是一種對於矯飾的真實感到厭倦的觀看狀態。蘇珊桑塔格將攝影對世界的美化與真話之選擇視為一種視域的英雄主義,而劉群群的《原貌》則是從這種英雄主義視域中簡化、還原,透過影像的切片與展呈,思考藝術家自強調技術、構圖與美感的商業攝影的觀看方式中洗鍊出的攝影本質。
展覽空間照。圖/多納藝術提供
商業攝影專業
劉群群(1965~) 出生於台東,他具有三十多年的攝影資歷,執行過無數國內外知名廣告,並得過許多國內外平面廣告大獎。他於1984年進入攝影職場開始學習商業攝影,在1997年自創攝影公司,協助廣告公司做藝人代言廣告及商品拍攝。他在2005年發展水中人像攝影,找到專業利基。並於2016年開始投入藝術攝影的領域,定訂一個思想主軸為目標,來詮釋自身對攝影的看法。
藝術家劉群群。圖/多納藝術提供
以片面想像整體,以影像揣測現實
《原貌》的創作背景為藝術家劉群群年過之命之後,受到了個人創作欲的召喚,進一步冶煉藝術家30年來職志中的美感經驗與美學思考。自2016年開始發展的地景系列作為整個《原貌》系列的首部曲,是在出差和家庭旅遊的機會中拍下的旅遊景點。藝術家除了以無限遠對焦的攝影拍下地貌之外,也反思這種攝影經驗的片面性。劉群群在《原貌·瞬》展出的巨幅風景攝影,一旁的中尺幅影像則是原本的巨幅影像的切片。
「我們常常也碰到一個狀況,那就是每個人對同一人事物的看法都如此不同,那此時,攝影的本質是甚麼?唯一可以確定的是,在攝影工作中,我們絕對不是提供原貌。」
劉群群,黑沙灘(S),78x47cm,lnkjet輸出、水晶裱,2018年。圖/多納藝術提供
展覽空間照。圖/多納藝術提供
劉群群的地景攝影對世界的大美無言進行切割與解構。被他視為個人創作所拍下的地景攝影,幾乎是不對觀者言說的,與商業攝影中有著強烈的對比。他深知影像在美化世界方面的成功,也深知攝影在真實性或是編導出來的超現實主義之間作為一個瞬間的碎片,並為現代自由主義意識中的相對真理製造證據。
在劉群群的創作中有兩個特性,一是攝影實踐中、現代自由主義式的「是也不是」的相對真理,二是對巨幅尺寸和細緻品質的作品完整度的要求。在他籌備臺南市美術館的《原貌:劉群群攝影個展》之過程中,他也用3D建模技術打造了數位的「劉群群美術館」,講述他對於每一張攝影作品的隨想以及作品的規格。例如在《歐士能湖》中,他以12張一億畫素的攝影數位檔案拼接而成,並且將作品運至德國進行水晶裝裱再運回臺灣。藝術家表示,這是當前最能讓影像可以長久保存「原貌」的裝裱方式。
劉群群,歐士能湖(S),70x120cm,lnkjet輸出、水晶裱,2019年。圖/多納藝術提供
展覽空間照。圖/多納藝術提供
不管是《黑山(L)》或《黑沙灘》中的巨幅攝影,或是被切割出來的海攤或海面,這些影像都是片面化的世界。因此《原貌》系列的地景作品,並不關於我們是否看見對象地景之原貌。而是透過影像在片面中指認完整的不可能,讓攝影還原到關於事情如何被記憶的問題,進一步思考事物與世界的影像化在他人記憶中又建構了甚麼樣的形象。
劉群群,黑山(M),200x66cm,lnkjet輸出、水晶裱,2019年。圖/多納藝術提供
展覽空間照。圖/多納藝術提供
簡化與還原
如果只單就攝影欣賞的話,在劉群群攝影中的所在,或是去過那個所在的人,可以透過影像聯想起地景的俗稱、所在的溫濕度以及所在的記憶,但對於不曾去過的人們來說,除了讚嘆地景影像的精緻之餘,影像與經驗之間的斷裂,讓對象成為了某個壯闊的他方。我們之所以可以辨認出那些中尺幅的作品與巨幅地景之間的關聯,是因為它們被放在同一個牆面或空間之中。如果今天所有的海的切片或是天空的切面都被放在一起的話,那我們便難以透過攝影的親屬關係指認影像與對象的原貌。在這裡的攝影語言是被藝術家刻意簡化的,極簡意識使影像在還原性中重新定位,切割出來的影像與影像之間的對位關係,在展場中顯得至關重要。如蘇珊·桑塔格所說的,每張照片只是一塊碎片,因此它的道德情和情感重量要視乎它放在哪裡而定。一張照片會隨著他在甚麼環境下被觀看而改變(註1)。
劉群群,54號公路(S),44x120cm,lnkjet輸出、水晶裱,2018年。圖/多納藝術提供
展覽空間照。圖/多納藝術提供
劉群群在創作中追問的原貌是關於攝影的真實性,那是在如今攝影大量的被展示於各種影像介面的今日所造成的攝影的宿命─那種在人文主義精神之中、被攝影企業與攝影的商業性掩飾了對於真實性和美的看法的混亂狀態。透過創作中的簡化與還原,劉群群正在尋找著一種攝影與經驗之間的適切性,而這種適切性必然也將回應到藝術家精神中的美學實踐。
「從今而後不再存在事實,而僅剩下影像,或是相反地,從不存在影像,唯有不斷向其自身自顯的事實。」 -洪席耶,《影像的宿命》
劉群群商業攝影作品。圖/多納藝術提供
註1:蘇珊.桑塔格,《論攝影》,譯者: 黃燦然,麥田出版,2010.11.05,p.166。
展覽資訊│《原貌 ‧ 瞬》當代攝影雙個展
展出藝術家│劉群群、近藤悟
展覽日期│1/9~2/27/2021
茶會│1/9 (六)下午5點
展覽時間│ 上午11點至下午7點 (周日公休)
展覽地址│ 多納藝術 (台北市大安區基隆路2段112號7樓)
多納藝術 @ One Art Taipei 藝博會
時空的視角 Spectrum of Space and Time
展出藝術家 林育良、劉群群、近藤悟 Satoru Kondo
展覽時間 2021.01.15 (五) — 01.17 (日)
展覽地點 多納藝術@西華飯店 #1526室
REACTIONS
熱門新聞
1
國美館重磅展覽「所有令人屏息的-2024亞洲藝術雙年展」明日正式開幕,全球35組藝術家共同揭示歷史與人、地方的緊密相連
「2024臺北美術獎」邱子晏作品《曼德拉記憶》探究歷史與記憶的交互辯證獲得本屆首獎
城西生活節:start it underground 向下扎針再向上發展,呈現多元並行的萬華文化
旅途與鏡影:白田誉主也《旅路9》詮釋生命經驗的綿延積澱
2025綠島人權藝術季公布參展藝術家名單及國際交流計畫!由高森信男擔任總策展人,探索島嶼感知的多重時空
众藝術:《觀塘站》梁凱棋駐村交流展 遷徙與記憶交織的軌跡
2024城西生活節登場:三大場館、十一組藝術創作與線下活動,邀您共「飲」萬華新滋味!
年末壓軸必看!「草間彌生的『軌跡』與『奇跡』」11/14預先售票,更多展覽內容亦先曝光
「第三屆橫山書法研究論文獎」轉型雙軌制徵集即將開跑 首獎新臺幣15萬,邀請全球書法研究新銳參與!
藝術與科技交融下的策展實踐:探討兒童藝術教育與博物館機構的未來可能性——高美館30週年國際論壇紀要
站內推薦
猜你喜歡
view all四季與人生的流變:佐垣慶多「四季狂想曲」中的符號融合與生死價值觀
2024-11-14|撰文者: 非池中藝術網王襦萱編輯整理1041
從「五象之境」談跨域真實與虛構之間的風景構築
2024-10-07|撰文者: 非池中藝術網王襦萱編輯2135
似近還遠:模糊感性的邊界與身體限縮 洪千惠個展《靄》
2024-01-18|撰文者:王襦萱4251
內斂視角下的社會鏡像:「尋象人」當代攝影聯展,對社會議題的隱喻與再詮釋
2024-04-13|撰文者:張家馨3858
「超越介面」展現台灣影像魅力,亞美尼亞東歐遊牧媒體藝術節聚焦
2024-11-21|撰文者:段沐213
約瑟夫.波依斯的藝術與環境行動:以自然之名重塑未來
2024-11-21|撰文者:非池中藝術網李亦涵編輯整理189